趙 亮
由于音樂表演現場場地相對有限,后期錄音工作無法有效還原音樂表演全過程的現場性和真實性,這要要求對現場音樂表演進行自然真實的錄音,也就是常說的現場錄音技術。利用現場錄音技術,能夠自然地體現出音樂表演作品的真實性,從而給受眾呈現出環繞式的空間體會,例如,音樂表演過程中,表演現場會有各類樂器的演奏聲音,實際錄音中務必要有效協調各類樂器聲音之間的寬度、厚度以及聲像排布,以便有效呈現各類樂器發聲的真實感和空間感。
在完整的音樂作品表演中,架子鼓普遍要和幾種樂器進行配合演奏,在相對封閉的混響聲場環境中,音樂表演效果是相似的,但一般在初期拾音之后,錄音人員會發現,實際制作過程中各類樂器聲音的處理技術之間的差異性較大,對于差異性特別大的樂器聲音處理需要特意調用一臺混響設備,以充分滿足音樂表演作品的藝術需求,這就需要錄音人員立足于音響設備需求,改變音樂表演作品原聲后再進行錄音。
音樂表演過程中,受環境和設備的制約,部分聲音效果無法滿足音樂作品想要呈現的藝術追求,例如,有些樂器具備良好的表現力,但實際錄音效果卻無法完美呈現,這就需要錄音人員對其進行后期加工錄音。錄音不僅是一項專業技術,更是一類藝術。實際工作中,錄音人員不僅要面對多樣化的聲音,還要充分考慮不同受眾對藝術的不同理解和審美,這就要求錄音人員要精準掌握加工錄音的藝術效果和專業操作步驟。
現代數字錄音技術主要通過數字化方式開展聲音的錄制、存儲、編輯、音效處理以及播放的技術,利用波頻采樣的方式對聲音進行記錄,44 Hz采樣率的聲音需要44 000個數據對1 s的聲音進行記錄,采樣率越高,整體錄音質量越好.此外,數字化錄音技術的整體壓縮效率也較高,CD中數字錄音比特率要高達1411.2 Kbps,也就是1 s內對CD作品進行錄音,需要1 411.2×1 024比特數據,而接近于CD音質下MP3數字音樂需要的比特率則高達112~128 Kbps,數字錄音系統工作流程圖詳見圖1。
對于傳統模擬錄音技術而言,其對各類設備聲音處理后的噪音較大,信噪比明顯降低,整體錄音系統僅支持單位、雙倍以及八倍壓縮的文件,最大限度能夠達到單臺計算機160路,錄音數字卡僅可對240路進行同時錄音,整體使用性能明顯低于現代數字錄音技術,傳統模擬接口錄音板詳見圖2。
現代錄音技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有效改變了傳統模擬錄音技術的訊號質量,在應用了以音頻工作站為中心工作的錄音、混音技術之后,整體錄音參數得到了有效提升,全面改善了模擬錄音技術中的信噪比較低這一問題,模擬錄音技術的信噪比普遍在50~70 dB,而現代錄音技術則將其有效提升道路90~110 dB,整體錄音過程中失真問題、動態頻率區間以及頻效響應等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錄音成本投入,以計算機為中心的音頻處理系統,大大減少了錄音制作中的專業設備成本投入。
圖1 數字錄音系統工作流程圖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錄音采樣素材也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音樂和錄音工作人員的選擇范圍,給音樂表演節目創新和制作也提供了較大發展空間。數字時代背景下,錄音技術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以電子計算機音頻處理技術為中心的錄音設備必定會被廣泛應用,不僅會降低錄音制作成本,還可以促進錄音事業朝著模塊式方向發展。其次,數字錄音設備系統主要由傳感設備、調音設備以及錄音設備構成,依據不同作品對錄音需求的不同采用不同錄音單元,如錄音制作過程中,聲音要經過拾音設備、獨立的話筒放大設備以及音頻接口傳送至音頻工作中心,傳統錄音處理工作中,調音設備至關重要,而數字時代下的錄音技術,錄音人員則可以依據作品的題材、內容等選取合適的設備和錄音方式,整體錄音形式更加靈活多變,更契合音樂作品的實際需求。
圖2 模擬接口錄音板
現階段,受眾收聽的音頻作品普遍是利用壓縮技術獲得的MP3音頻,與CD相比,壓縮處理后的聲音質量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受眾對高質量音頻的辨別水平。因此,在數字時代背景下,錄音工作人員務必要契合時代發展需求,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錄音技術進行不斷改革創新,促進錄音技術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以促進現代影視劇、音樂表演作品的表達形式和呈現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進一步提升我國受眾對藝術的整體審美,對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單良.現代數字錄音技術淺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23):189.
[2]韓衛兵.錄音技術的應用及其運用技巧 [J].科技傳播,2015(20):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