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德 勝
(上海科卓建筑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由于規劃和建設時序的安排,初期建設的線路距車輛段和停車場較遠,無法在同一期工程中解決,筆者以過渡工程實例某市某號線一期工程地下檢修庫設計過程探索與實踐的案例,供同行參考。
某市地鐵某號線工程一期線路長10.9 km,共設車站6座,規劃的車輛段距離其接軌站約4.5 km,超出某號線一期工程總投資較大,如何在批復投資的條件下解決某號線一期工程初期的車輛維修基地的問題。
解決方案:采用地鐵線網間的資源共享和修建過渡性地下檢修庫工程來解決某號線一期工程不足部分的車輛維修基地的問題。
某市某號線一期工程《可研報告》對本市地鐵線網間資源共享只有大的方向;同時對檢修庫和停車庫設在地下論述較粗,近遠期的用處在本章節未作深入交待,應予以補充論證設置地下檢修庫的必要性。
解決方法是作方案對比論證:先根據行車、車輛專業、從運營的需求出發,通過對線網資源共享作多方案的充分論證,通過與可共享線網的設計單位、業主單位人員深入對接,探討資源共享的細節和成果確認,不足部分由新建過渡性地下檢修庫解決或找其他方案解決;資源共享方案確認后,各專業深入配合地下檢修庫的多方案論證比選,經過院內外專家論證,確定在現有條件下建設地下檢修庫是經濟合理的。
地下檢修庫這種過渡性工程是特殊情況下的產物,可參考的工程案例非常少,因其特殊性的地方部分找不到設計規范的明確適用條文。
解決方法:設計人員需要深入學習相關規范,遇到困難找相關院內外專家請教,特殊的困難作專題論證或請相關部門釋疑。
1)站位控制因素主要有規劃高壓輸氣管和繞城高速路,其次是與規劃12號換乘、下穿江安河,詳見圖1。

2)控制拆遷規模,準備集中拆除三葉家私廠(廢棄),避開拆除城中村居民用房,整個地下檢修庫出入口,位于現壯馬新路南側。
1)整體考慮在現有控制性條件如何設計本方案。
地下檢修庫按標準A型車設計,經過充分的調研和現場踏勘,對規劃高壓輸氣干管進行移位避開地下檢修庫主體;下穿繞城高速路及下穿江安河方案,先后經過多方案比選,最后確定地下檢修庫盡量靠近繞城高速路,為區間下穿江安河留足條件,避開金航路南站覆土較深的影響且遠期換乘12號線有利。站位詳見圖2。

2)經過多次方案匯報和修改,最后確定2個比選方案。
方案一:1條列檢、周檢線縱列,地下檢修庫在正線之間方案(站臺寬度為12 m),另1條存車線在太平園站得到解決。方案一總圖詳見圖3。

方案二:1條列檢、周檢線和1條存車線縱列,地下檢修庫在正線之間方案(站臺寬度為17.3 m)。方案二總圖詳見圖4。
3)附2個方案經濟比較表,詳見表1。
推薦方案的優點是:
1)月檢、列檢線位于正線之間,充分利用標準12 m島式車站的站后空間;
2)設置搶險車位,解決部分檢修任務,功能更完善;
3)充分利用標準島式車站站后空間布置檢修庫功能;
4)檢修庫成功避開規劃高壓輸氣干管。
推薦方案的缺點是:不能獨立完成全部工藝作業。


表1 經濟比較
1)分層設計的難點。
由于運營的要求眾多,不能一一滿足,須按重要和必須的原則,可外包或有可替換方案的取消,不影響近期如:員工食堂及宿舍,易燃品和易爆品,信號樓的功能等。
在消防方面沒有先例,防火分區,消防疏散和相關措施,特殊問題向消防部門專題溝通;列檢和月檢庫的作業環境要求,是否設新風,安全要求,作業順序。
后期改造和利用,預留相關接口和條件,還有遠期與12號線的銜接。
地面建筑搬到地下后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如:增加排煙和空調的負荷,增加消防水池,增加出入地面的垂直運輸電梯和疏散通道,所有這些都沒有先例可參考。
2)經過充分調研和內部討論的基礎上,最后形成實施方案。
地下-1層根據類別共分6個區,3個中心;1個材料備用庫;附屬設施區和搶險救援區。
地下-2層根據類別共分3個區,分別為搶險救援區,列檢、月檢區和軌行區。
功能分區上下對應:各工藝辦公區房間布置在地下-2層列檢、月檢上方。
規劃高壓輸氣干管從主體移動到區間上方,搶修區設獨立出地面的出入口和垂直運輸電梯,列檢和月檢與相應的工藝維修辦公區相對應。
3)人防設計。
總圖出入口設計:
地下檢修庫設7個消防出口直接出地面,出口分散設置,當同方向設置時,兩個安全出口地面部分之間凈距不小于10 m。
防火分區設置原則:
地下檢修庫功能定位僅承擔初期車輛的停放及常規檢修,無需設置大型檢修設備及易燃品存放。地下檢修庫列檢庫無明火作業,僅為普通的檢查,不做大型的維修。
地下檢修庫根據庫房的使用性質確定火災危險性為戊類,考慮其布置在地下,且無相關規范規定,因此將地下檢修庫火災危險性提高一級,確定為丁類。
《建設設計防火規范》規定丁類地下廠房防火分區最大允許面積為1 000 m2,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防火分區最大可增加1.0倍,最大允許面積為2 000 m2。
地下-2層劃分為1個防火分區。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最大允許面積為2 000 m2。
4)其他設計。
地下-1層設置了新排風和噴淋系統,地下-2層除列檢和月檢區設置新排風系統和噴淋系統外,其他區域只有排風且無噴淋系統。
地下-2層的樓梯間都設置了消防前室和加壓送風系統;列檢和月檢區單側設置3層檢修平臺。
所有水相關房間外掛地下-1層,如:衛生間,洗澡區、消防泵房和外掛出地面的出入口等。
為檢修人員安全,檢修線兩側設置過軌通道。
地下-1層到地下-2層搶險救援區、列檢和月檢區分別設置垂直電梯;地面層到地下-1層主要人員出入口和材料庫設置垂直電梯。
由于地下檢修庫的風水電都與車站分開獨立設置,其停止使用后,地下檢修庫的地下-1層可作為購物中心或停車場使用,同時根據將來實際情況加以改造;地下-2層恢復存車線功能。
根據特殊要求來實現特殊的功能,一定要滿足相關規范或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
沒有先例的特殊工程,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經過多方案的比選和反復的論證,各個階段出圖嚴格按出圖程序執行,否則容易出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經過此過渡性方案反思對整條線路在考慮分期實施規劃時,應該充分論證車輛段和停車場在地鐵線路分期中的建設時序,盡量避免建設過渡性工程可能造成浪費。
地下檢修庫是對地鐵線網間車輛段停車場資源共享的一次有益探索,因為新開通線近期對車輛段停車場的利用率不高且有較大富余,如果在明確的時間段內能夠充分資源共享,可以節約建設和運營成本,可以對此真實案例建設成本、運營成本、改造方案及改造成本等在過渡期后作一個客觀的綜合評價,為以后此類資源共享提供決策參考。
地下檢修庫是特殊情況下的過渡性工程,因其特殊性使整個工程設計難度大。該工程在運營初期是否高效完成使命,同時后期的利用是否符合預期,過渡性工程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需要經過實踐來檢驗。
參考文獻:
[1] 某省發展改革委關于某市地鐵某號線一期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Z].
[2] GB 50157—2013,地鐵設計規范[S].
[3] 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4]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設計通則[S].
[5] 陳宮鍺,姚應峰.地鐵車輛段過渡性工程方案研究[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13(6):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