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違法者斗智斗勇,他用盡心力;為納稅人排憂解難,他滿腔熱忱;做技術型業務專家,他永不停歇,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成果。他,看上去樸實無華,低調穩重,但只要談起稅收專業話題,他立馬可以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最看重八個字:挑戰自我,不斷突破。歲月無聲,奮斗有痕,他甘做一盞明燈,照亮稅收管理創新的征程。他常說:“稅收是一門技術活,執行政策有講究,征收管理有門道。”熟悉的人都喊他“張教授”,他呵呵一笑,欣然受之。
他,就是“預警快”“輕松填”“分析準”等一系列管理創新工具的主創開發者,武漢市國稅局首屆最美稅務人提名獎獲得者、本屆省國稅局最美稅務人——武漢市國稅局貨勞稅處副處長張學東。
翻開張學東的履歷,稅收管理員、稅政科長、業務處室副處長,和稅收業務緊密相關的工作幾乎占據了他整個職業生涯。走過二十多年的芳華稅月,他沒有厭倦、沒有疲憊,一直在不斷地挑戰自我,努力用創新的手段解決稅收領域的各種“疑難雜癥”。
早在2008年,增值稅納稅評估剛剛被運用到稅收管理中。張學東沒有簡單機械地理解工作要求、照抄照搬地處理評估事項,而是用一雙機警的“慧眼”穿透表象,審視深層次的問題。
針對當時武漢市汽車市場火爆但稅收收入卻明顯偏低的不正常現象,他連續一周奔波于各大汽車4S店,經過艱苦調研,挖掘出4S店通過銷售返利、買車贈品、維修配件等多種方式隱瞞收入、偷逃稅收的套路。
在依法查處的基礎上,他舉一反三,提出“三看”“兩談”“核兩個系統”“四本賬”等一整套管理辦法,并推廣應用到全市國稅系統,不僅遏止了4S店的稅收流失,而且促進了4S店規范財務核算,行業規模越做越大,收到“一石二鳥”的效果。這套辦法后來被收錄進入省國稅局《全省增值稅行業管理指南匯編》,并評為制度創新第一名,在全省推廣運用。
多年來,他勤于思考,總結規律,指導實踐,執筆撰寫的《新增值稅發票監管方式治理虛開問題探研》在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研究報告》刊發,參與撰寫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稅收政策研究》在全國稅務學會年會交流發言。他還10多次參與全省、全國的重大課題調研,大膽建言獻策,直接或間接推動了相關政策和業務規范的修訂調整。

2014年,隨著營改增擴圍的不斷推進,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現象突然猛增,基層國稅部門紛紛反映疲于應對。這是偶然現象,還是潛在的全面危機?是簡單應對,還是整體考慮、綜合施治?眼光敏銳的張學東一直在高度關注和默默思考著。
上班的時候他反復琢磨虛開專票的特征,努力尋求破解之道,下班回到家,把自己關在書房里繼續推敲,愛人喊他“該吃飯了”,他都沒聽見。他的腦海里,正在同那些鋌而走險、虛開專票的違法分子斗智斗勇。
經過一段時間的比對分析,他找出了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的共性特征:企業法人來自外省、發票內容多為紡織皮革、用農產品銷售發票抵扣、大量領購發票后虛開走逃。
問題看到了,原因找到了,該怎么對癥下藥、精準施治呢?他想到了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去追蹤虛開專票的“蛛絲馬跡”。
這個時候,他曾經獲得全省國稅系統電腦操作第三名的技術功底開始發力,只用較短的時間,就設計開發出一款“貨物和勞務稅風險預警軟件”。這個不起眼的“小精靈”能夠實現自動比對、精準定位和快速鎖定等功能,只要虛開專票的任何一個信號出現,就迅速被納入風險監控網絡,指引基層管理部門展開有針對性的調查。
軟件一上線,基層稅政部門“如獲至寶”,管理效果立竿見影,首批85戶涉嫌虛開的納稅戶除4戶正常外,其余全都聞風而逃,消失不見。這個軟件由此一戰成名,被市國稅局命名為“預警快”。
從1.0、2.0到3.0、3.5版,隨著“預警快”的不斷升級,一路所向披靡。市國稅局通過該系統累計發現涉嫌虛開戶1413戶,挽回稅收損失24.27億元,并直接促進了“12.08”“6.21”“1.16”等虛開專票重大案件的成功查處。國家稅務總局王軍局長、汪康副局長對“預警快”的開發使用給予高度評價和批示表揚,中國稅務報作了專題報道,內蒙、吉林、云南、深圳等多個省市學習借鑒并推廣使用,2017年11月,“預警快”代表湖北在全國發票風險防范工作會議上交流經驗,張學東本人被總局點名參加全國發票風險管理辦法制定工作。
2016年5月,營改增全面推開后,武漢市15萬戶營業稅納稅人轉入國稅部門征收管理,很多納稅人從未接觸過增值稅業務,也不會填報相對復雜的申報表,錯填、漏填現象時有發生。
張學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創新的沖動又一次在腦海里奔涌。“為什么不開發一個通俗易懂的申報表填寫軟件,幫納稅人減負呢?”說干就干,張學東立即行動起來。
他反復斟酌,精心挑選出10個典型性、代表性很強的案例作為軟件開發藍本,基本涵蓋了營改增后增值稅申報表填寫的所有情形和總體流程。有的方面沒有可借鑒的現成案例,他就自己動手寫。為了保證軟件的科學性、便捷性,他多次到高等院校找專家教授論證,到企業同財務人員一起切磋,虛心拜師請教。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百次的模擬測試,“輕松填”呱呱墜地,納稅人使用后交口稱贊:“原來一看到要填申報表就壓力山大,現在有了這個軟件指引,填起來又快又準!”了解背后故事的人知道,張學東是以自己的不輕松換來納稅人的輕松。
國家稅務總局微信公眾號、武漢國稅網站、騰訊網等渠道公開推介這個軟件,點擊量達120萬人次,全國很多省市國稅局紛紛下載學習使用。
繼“預警快”“輕松填”之后,張學東沒有停下腳步,為了對營改增所有行業的減稅效應開展精準分析,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分析準”這一營改增稅負分析平臺的研發之中。
他的辛勞付出沒有白費。“分析準”以最快的時間推出并應用,由于能夠及時發現納稅人稅負異常情況,自動生成分析報告,反饋給稅務人員調查核實,輔導納稅人排除風險,深受征納雙方好評。2016年9月,“分析準”被省局作為重點創新項目在全省推廣,中國稅務報、湖北衛視給予專題報道。
創新往往伴隨著艱辛。他每開發一個新的軟件,總會在電腦前連續坐上好幾個小時,設計方案改了又改,困了累了就在桌上趴一會兒,眼睛受不了就滴點眼藥水,好幾次患上重感冒,不得不到醫院打針,為了節省時間,他悄悄把輸液管的檔位調到最大……
“獨行快,眾行遠”。張學東深知創新不是哪一個人的事,他愿意把自己取得的成就變成大家共同的優秀,讓創新的種子在廣闊的土壤里生根發芽。
作為國家稅務總局貨勞稅專業人才庫人才、全省國稅系統最佳征管能手、市局“551”工程業務能手、兼職教師,張學東承擔了大量的教學培訓任務,5年累計授課80多場,培訓干部5000多人次,這個記錄在武漢國稅系統位居前列。
能夠為同事們解惑答疑,在他看來,不僅是一種榮幸,更是一種責任。他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好老師,總能用活潑風趣的語言把枯燥乏味的稅收政策業務問題講得通俗易懂,在國稅系統聲名遠播。如今,更多的“張學東們”逐漸成長起來,同處室的陶鵬宇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好學上進,刻苦努力,一舉考上全國稅務系統第五批領軍人才培養對象。
2016年12月,武漢市國稅局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張學東工作室”,他帶領團隊成員與時間賽跑,向難點挑戰,一批創新成果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工作室成員鞠宇峰,獨創“鞠氏休眠法”,顯著提高了“預警快”的使用效率和準確性;王禎通過改進手段,降低了基層80%的業務核查工作量……2017年12月,經過市直機關工委嚴格考評,“張學東工作室”代表市國稅局獲得了“全市優秀黨建品牌”的殊榮。
如果把武漢國稅事業20多年來波瀾壯闊的創新發展歷程看作是一片海洋,張學東的故事就是其中翻騰的一朵浪花。豪邁走進新時代的4000名武漢國稅干部,正肩扛創新的大旗,踐行“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城市精神,繼續向著更高的山峰奮力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