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愛
(新泰市第二人民醫院骨外科,山東 新泰 271219)
下肢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車禍、跌倒、受到重力打擊是導致患者發生此類骨折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內固定術對下肢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深靜脈血栓是接受手術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該并發癥可使患者出現靜脈曲張、下肢水腫、淤滯性潰瘍等癥狀[1]。相關的文獻指出,對行下肢骨折手術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能夠降低其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在新泰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8例下肢骨折患者進行圍手術期預見性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新泰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6例下肢骨折患者。將這7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38例患者。在對照組的38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有女性13例;其年齡為33~77歲,平均年齡為(52.61±4.82)歲。其中,股骨干骨折患者有11例,髕骨骨折患者有13例,脛腓骨骨折患者有14例。在觀察組的38例患者中,有男性27例,有女性11例;其年齡為33~76歲,平均年齡為(52.24±4.35)歲。其中,股骨干骨折患者有9例,髕骨骨折患者有15例,脛腓骨骨折患者有1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內固定手術及進行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對其進行圍手術期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術前,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及術后的注意事項。2)綜合評估患者對麻醉和手術創傷的耐受力。3)對合并有慢性病患者的病情進行監測,并遵醫囑為其使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待其病情穩定后對其進行手術。4)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如呼吸的頻率、血壓的水平等。5)術后,密切觀察患者患肢末稍血液循環的情況(如肢端動脈搏動的情況、皮膚的顏色及溫度等),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向主治醫生匯報。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預見性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⑴術前,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其病情、進行手術的方法和術后的注意事項等,以使其了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后果,促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⑵訓練患者在床上進行大小便,以滿足其術后的需要。2)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⑴術后,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將其患肢抬高,并將其膝關節微屈15°,以免其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⑵每隔1~2h為患者更換一次體位。3)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⑴通過觀看電視節目、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緩解其疼痛感。⑵遵醫囑為疼痛感劇烈的患者使用紅外線治療儀進行治療。4)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⑴在患者麻醉清醒后,護理人員應協助其完成膝關節的屈伸運動。⑵術后的2~5 h,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踝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小腿關節屈伸的內翻、外翻動作。進行鍛煉的時長為3 min/次, 1~2次/d。⑶術后的1~2 d,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完成小腿關節的環轉運動。在運動結束后,護理人員為其按摩下肢,以促進其下肢靜脈血液的回流。⑷告知患者在下床活動時,需使用彈力繃帶包扎其患肢,以減輕其下肢浮腫的癥狀[2]。5)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⑴告知患者要多食用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以促進其手術切口的愈合。⑵從術后的15 d開始,讓患者多食用骨頭湯、動物的肝臟等有營養的食物,以滿足其骨骼修復的需要。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TT、PT、APTT、FDP的水平及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2)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該問卷由該醫院自行制定,問卷的總分為100分。得分為90~10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得分為70~89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比較滿意,得分<7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2]。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18.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TT、PT、APTT、FDP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TT、PT、APTT、FDP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TT、PT、APTT、FDP水平的比較()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TT、PT、APTT、FDP水平的比較()
注:#與護理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時期 TT(s) APTT(s) PT(s) FDP的水平(mg/L)觀察組 38 護理前 18.01±3.13 28.11±6.21 14.13±2.42 1.52±1.21護理后 24.11±6.12*# 31.34±11.14*# 17.24±3.41*# 5.45±1.54*#對照組 38 護理前 18.23±3.24 28.12±6.13 14.24±2.32 1.51±1.29護理后 20.13±3.21# 29.01±8.16# 15.03±2.13# 2.51±2.13#
接受護理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81.58%,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97.37%。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n(%)]
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對照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18.42%,觀察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2.63%。觀察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比較[n(%)]
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靜脈系統中發生的非正常凝結現象[4]。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以及血流緩慢等[5-6]。有研究表明,對行下肢骨折手術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能夠預防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促進其下肢功能的恢復[7-8]。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TT、PT、APTT、FDP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對行下肢骨折手術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效果顯著,能夠降低其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袁文霞,曾榮.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應用體會[J].母嬰世界,2016,21(5):185.
[2]鄭明香.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下肢骨折手術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9(36):115-118,125.
[3]孟繁玲.低分子肝素鈣聯合護理干預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療效評價[J].中國藥業,2017,26(1):77-79.
[4]陳秀華.護理干預在43例下肢骨折患者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4(19):115-116.
[5]潘麗然,陸美花.下肢骨折術后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外醫療,2014,20(24):194-196.
[6]劉啟賢.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應用[J].母嬰世界,2016,13(4):147-148.
[7]譚桂香,王小娟,顏觀惠,等.護理干預在預防100例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5(47):50-51.
[8]梁立春.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應用效果[J].母嬰世界,2016,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