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中東局勢面臨重大變局之際,13日清晨,在萬眾期待中,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出航開始海試,進行服役前最后一個階段的試驗。很快,中國的“雙航母艦隊”將出現在大洋之上。
從“遼寧”艦開始,中國海軍進入了航母時代,隨著更多航母入列,中國海軍對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巨大作用,將越來越凸顯出來。
航母編隊在茫茫大洋上的重要作用,已經為現代以來的人類歷史所不斷證明。占據地球表面70%的海洋,既是人類生活生產的巨大空間,同樣也是某些強權艦隊出沒的主要場所。通常來說,一支驅護艦隊能控制半徑為200公里的洋面,而一支航母編隊控制的面積,大約是驅護艦隊的4倍。也因此,在某些習慣于“讓飛機大炮去說話”的強權勢力眼里,航母就成了他們推行霸權的主要工具。依靠二戰帶來的紅利,他們打造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航母艦隊,一個國家的航母噸位,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航母噸位的數倍。這樣“一霸獨大”的局面,讓霸權勢力有恃無恐,極易產生任性動武的沖動,以至于他們經常炫耀般地到處嚷嚷:“航母在哪里?”
面對這樣一些習慣于讓航母說話的人物,要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要能主持正義公道,手中就得有“幾把刷子”。擁有幾艘大家都看得懂、認得清的航母,就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相比于“遼寧”號,13日出海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作為中國的二號航母,雖然外表與“遼寧”號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實質上有了質的提升。
首艘國產航母從設計到建造,全部由我國自主完成,并在“遼寧”艦使用的經驗基礎上進行了多項優化,性能有全面提升。其研制和建造,標志著我國已經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以及后續更大型航母的能力。首艘國產航母長約315米、寬約75米,為滑躍起飛式的常規動力航母,但比“遼寧”艦更長、更寬,巨大的甲板相當于整整3塊標準足球場那么大。
改建“遼寧”艦,讓中國積累了珍貴的航母設計規范和建造工藝,打通航母生產全過程,但它畢竟沿襲了原來“瓦良格”號已有的艦體和艦橋結構,因此很大的遺憾,就是許多更新更好的技術設備沒能集成進去。而首艘國產航母的建設,是一艘真正從零開始建造的航母,它的建造之路,意味著中國實實在在全過程建設了一艘航母。一個建設理念上的突破是,前蘇聯在設計過程中,或許是對自身艦載航空兵信心不足的緣故,在建設“瓦良格”這一級航母時,依然在艦上布設了大量遠程重型反艦導彈等,使得真正用于艦載航空兵的空間十分緊張,很難說是完整意義上的航母。雖說“遼寧”艦改建時已經盡可能增加了航空兵力的使用空間,但畢竟大的格局沒動,有些地方也只能勉為其難地進行改進。而第一艘國產航母雖說外表與“遼寧”艦相仿,但已經十分突出航母本身對于航空兵力的運用,在甲板、機庫作業方式,維修區、生活區、指揮區安排等方面,都以航空兵為第一位進行了優化布局。
從13日央視播放的新航母出海試驗鏡頭可以看出,國產航母“自主創新”“青出于藍”的意味濃厚。該艦沒有俄式風格的重型反艦和艦空導彈,這樣可以騰出更多艦內空間裝載艦載機,突出航母的航空兵力突擊作用。新型平板相控陣雷達占據了艦島的“制高點”,十分霸氣。艦上配備有新型18聯裝近程艦對空導彈、12聯裝火箭發射器、11管高射速近防炮等。特別是18聯裝防空導彈,雖然個頭不大,能耐卻不小。去年海軍專門組織了一次這款新型導彈的考核競賽,它迎面攔擊高速導彈凌空開花的鏡頭,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艘國產航母與“遼寧”艦一個重要區別是,“遼寧”艦更多是承擔科研試驗與訓練任務,而首艘國產航母是大型載機作戰平臺,是中國海軍航母綜合作戰力量建設的新起點。這是兩艘航母間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步,卻是中國航母發展的一大步。
在深藍色的遠海大洋,中國航母的出現,將會令愛好和平的世界各國人民感到踏實與自信。中國航母艦隊是世界和平穩定的堅強守護者,中國的航母編隊越多,世界的和平穩定就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