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士玉

陳衛黨從一位村醫家調研出來已是傍晚。天半黑,對方叫住他,到地里拔大白菜、大蘿卜往他車里送,他明白村醫這是感激。從講清了自己創業想要做的事,對方就追問他什么時候能開始。
決定回國創業時,陳衛黨希望在醫療市場“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他曾經在國內知名醫院做了多年醫生,出國深造,又先后在Facebook、PayPal工作過,深知創新一定是先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
目前市場上的互聯網醫療領域創業,如春雨醫生、好大夫等為代表的“輕問診”模式,雖然能夠進行醫患互動,但醫生難以直接下診斷;微醫將業務從掛號延伸到線下互聯網醫院,在醫生資源和復制速度方面都面臨著挑戰;金蝶國際、阿里的“未來醫院”更側重對醫院內候診和支付流程的優化。
“看病難,看病貴”,根本原因在于患者、醫生、醫院對哪種病該去哪個級別的醫院就診沒有統一的判斷標準,于是出現了嚴重的需求倒置現象。老百姓基本都往位于金字塔頂端的大醫院扎堆,更廣大的基層鄉醫卻無人問津。
要改善這種情況,在陳衛黨看來,“分級診療”是根本辦法。盡管國家在2015年提出要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模式,但具體如何實現卻沒有成熟的模式。
如今,陳衛黨創立的漁歌醫療頗有成效,數據亮眼。截至2018年3月27日,平臺已進入遼寧、山東、河南、四川各地,上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約1.3萬家,二級以上醫院近200家,醫生數量超過3.5萬名,覆蓋近3800萬人,累計分級診療數量超過16.3萬例。
與大多數創業者不同,陳衛黨并沒有選擇從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等大醫院入手,而是進入到了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
此前陳衛黨也調研了大城市,早上四點就去北京的多家醫院做調研,發現大醫院不缺醫生、不缺患者,更不缺IT系統,他們并沒有改變現有醫療系統的直接動力,于是他又去基層做調研,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村民的醫療條件很差:小病靠忍,如果得了大病,只說一個“治”,可能要跟半個村子的人借錢才夠看病,42%的貧困戶是因病致貧。村醫的狀況也不好:診所門可羅雀,沒有患者,村民如果要領個免費藥、打個疫苗之類的會來,大部分患者都被大醫院吸走了。
陳衛黨意識到,真正的大規模痛點其實在農村,關鍵的切入點也在數量最龐大的基層,因此他放棄了北上廣,直接帶領團隊下鄉,先從村醫入手。
如果把陳衛黨做的事情比喻為鋪了一條分級診療的高速公路,那基層村醫就是高速公路的入口。患者都先從這個入口進去,村醫能夠解決就直接解決,解決不了再轉診到上一級。
這里有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怎么引導老百姓選擇這個入口。傳統情況是老百姓托關系或直接去找大醫院,為什么要多鄉醫這一步?
陳衛黨的做法是,先爭取到大醫院的專家號源給基層醫生,然后給通過這個入口轉診的患者免去大醫院掛號費,并保證他們可以優先看病。對于老百姓來說,這是實惠,因而能有這個動力先去基層醫生處就診。國家也曾于2015年發文倡導上級醫院優先接診經基層和全科醫生預約或轉診的患者。
但是,讓大醫院免除掛號費卻讓陳衛黨傷了不少腦筋,有的醫院并不配合。憋了一個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春節電視里的一個小品找到了解題的思路:轉診的患者是通過醫生轉給醫生,為什么要患者來買單?
他找到了四川省衛計委,除了一份紙質的合作協議,也帶回了讓四川省所有醫院免除轉診掛號費的通知。目前,遼寧、山東、河南等地與漁歌醫療合作的醫院也都免除了掛號費。
上級醫院的醫生也有動力加入漁歌醫療系統。下一級醫院轉來的病例質量越高,上級醫院的醫生越能將精力用在刀刃上。如果某類疑難病的轉診比例較高,漁歌醫療會組織村醫報名,在病例達到一定數量后請上級醫院醫生到村醫處為患者進行現場集中診療。這一方面為上級醫院醫生提供了一個多點執業的途徑,同時也能讓基層醫生通過現場學習提升技能和聲譽。
除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上轉診,上級醫院也可以向下轉診或平行轉診。不少患者在上級醫院就醫后本可以出院,但還是會想方設法“留院多觀察幾天”,這就導致了資源占用的問題。而通過漁歌醫療平臺,上級醫院的醫生可以向下轉診,與基層醫生共同完成隨訪。如果遇到棘手問題,后者可以一鍵將患者轉診回去。
“高速公路”修好后,還需要安裝“攝像頭”來規范行為,在陳衛黨看來,監管系統必須得做。只有政府部門參與監管,才能對患者和醫生都形成約束。
各省衛計委和醫院也有他們的需求。通過漁歌醫療的監管系統,衛計委可以看到轉診信息和醫生所有的線上行為,系統會實時監測數據并做異常預警,還可定制個性化的報告;醫院也能據此來做醫生的績效考核。
這樣一來,患者看病容易了,基層醫生患者多了,上級醫院醫生診療更有效率,且三方都會按一定規則受到監管,就能形成良性的循環。只有把利益鏈調節好,整個醫療系統才有通車的可能。
早在創業初期做調研時陳衛黨就發現,相比于IT系統較為完備的二、三級醫院,大部分村醫診所在信息化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只有先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幫他們鋪路,相關醫療數據才能流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分級診療。
“我們是技術公司。”目前,分級診療系統是漁歌醫療最成熟的系統之一,已覆蓋地區的村醫都可以使用到。從村醫這里開始,系統就會把醫生開具的處方、患者的電子病歷和其他相關報告存儲下來。之后,隨著轉診的軌跡,患者就診數據會通過醫院服務器的接口實時更新。數據一打通,未來就可以將服務延伸至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