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的腳步已經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ESP教學逐漸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目光,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促使大學英語教學的重心逐漸傾向于ESP教學。
[關鍵詞] ESP教學;教學模式;信息化環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06-0175- 02
引 言
ESP屬于一種通用語言,而英語教學一直受到各個部門的密切關注。我們的經濟實力也在不斷提高,慢慢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我們國家以及政府對英語教育給予了厚望,同時也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但是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英語教學依然沒有較高的學習效率,特別是我國英語教學方面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一、闡述ESP的含義
所謂專門用途英語,簡稱ESP(以下均用簡稱代替),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學習者特殊的學習目標及其實際需要而開設的一種課程,它與語言學習緊密相連,同時也擔負著傳授專業知識的重任。它和一些比較特殊的職業亦或是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新聞英語、醫學英語等。這些課程都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當作主要目標的,進而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Strevens認為,ESP教學的主要目標以及內容都和學習者的自身能力以及實際需要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不取決普通教育,這是因為普通教學往往將英語當作一門比較常規的課程。而ESP教學卻有所不同,它不但具備了明確的目標,而且還始終以學習者為本,傾向于專業需求,能夠依據每個專業的特征情況對教學模式加以確定。教學模式主要基于教學理念及其相關理論的背景下而形成教學活動的框架,同時也可以體現出教學環節的一種策略體系。不僅僅如此,教學模式也可以說成是基于教學理念及其相關理論的背景下而形成比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通常情況下,ESP教學模式以下三點內容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第一,教學理論;第二,教學目;第三,教師。
二、探析大學英語ESP教學模式中的理論依據
信息加T理論在ESP教學模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可以叫做“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而這種理論是由諸多心理學家一同提出的,如加涅、西蒙等,該理論主要闡述的是人類采取怎樣的手段對知識進行認知加工的。所謂“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簡單地說是要求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把學生已經學習到的知識結構以及相關資料有效地結合起來,只有做到這點才能讓學生逐漸形成一種可以把兩種知識進行結合使用的想法,這樣學生就可以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繼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顯然這種理論依據與以往的教學目標存在著天壤之別,它主要以學習者為主,而不是傳統學習中學生要按照老師的節奏走。
三、當前我國高校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最近幾年里,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為了熱門,同時也是判斷學生英語水平的關鍵所在,對大學生日后就業有著積極的意義。然而四六級考試依然和當前社會發展需要存在較大的出人,同時也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出現啞巴英語等情況時有發生。即使我國四六級考試的內容已經在不斷完善中,然而從當前的教學形勢來看依然無法有效處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反而逐漸演變成學生、老師共同追求的目標,這樣就會在某種程度上致使學生只是為了就業而考試,但是卻沒有較強的應用能力。
通常情況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ECP階段,其主要目標是對英語知識進行概括性的論述。當前從小學到高中這一階段,英語教學往往在同一個定位以下,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英語局限在單詞、練習等理論知識中。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依然采取講解知識點、反復做習題等比較單一化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因為課文主題的設計沒有達到層次性的效果,這樣就會致使諸多知識出現了重復的情況,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難免會抱怨有些知識在高中就已經學過了。教學模式一直都是千篇一律的,沒有新穎性,久而久之也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無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讓英語這門課程變得枯燥乏味。另一個階段就是ESP教學階段,該階段主要和一些特殊職業或者是相關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其有著較強的目的性以及隱藏的內在價值,因此該教學法引起了相關人士的高度重視,同時也獲得了各地學習者的一致追捧。然而一些高校依然傾向于ECP教學,其設定的目標就是為了促使學生可以取得四六級考試的證書,也沒有對ESP教學引起必要的重視。特別是針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在大學時期將諸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即便他們已經取得了英語等級證書,但是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依然不高,同時在大學期間學習到的英語知識在日后就業中并沒有發揮出自身的價值。正是因為上述種種原因的存在,一些大學生在T作以后仍然利用業余時間狂補英語,從頭學習起英語來,這樣不但花費了較多的人力、財力,同時也會讓學生感到身心疲憊。
顯而易見的是,高校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當對ESP教學階段引起必要的重視,盡可能減少學生水平與企業實際需要之問存在的差異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大量的復合型人才。
四、對當前大學英語與ESP教學相結合的可行性進行深入探討
筆者結合多年經驗以某學校教改作為依據,以2011級法學專業以及教育專業的學生當作論述對象,并開設了相應的選讀課程,進而嘗試與ESP教學相結合的可行性研究。
(一)重視師資力量
ESP教師應當具備以下幾種能力:第一,不但要精通英語而且還要熟悉專業;第二,能做好指導實踐工作;第三,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顯然只有教師具備了以上這三種能力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為我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能夠滿足當前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對相關法學知識做到熟練掌握并具備相應的教學能力;教師在該行業中應當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并發表很多關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英文文獻,這樣才能為ESP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優化課程設計
對于法律英語這門學科來說,是法律科學以及英語語言學中的一門交叉學科,包含在ESP的范疇中。所以,其教學形式的建立應當傾向于理論基礎,這樣才能突出其應用的功能性,教學內容應當依據法律規范、法律觀點等來對英語在法學理論知識結構和實踐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使用語言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靈活運用語言學中的相關原理以及手段來對法律英語教學做好科學的研究,進而充分地體現出“用法律學英語”和“用英語學法律”的雙重目的。而對于教育文獻選讀來說,是教育理論、實踐探索以及英語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的一門課程,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藝術性。課程探索國內外某些先進的教育理論,品讀國際性教育類文章,充分呈現出“讀文獻學英語”的效果,促使專業學習能夠與英語學習一同發展。
(三)選擇科學的教材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研究中所選用的教材一是《法律英語》,該教材選擇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其內容滿足最高層次的教學要求,同時也確保學生能夠在指定的學習環境下熟練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以及靈活運用英語語言,并對法律英語的語言特征情況做到了如指掌,對英美法制度以及相關特點要有一定的了解,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在本次研究中選用的教材二是《教育英語文獻選讀》,選擇它的依據是對英語課程目標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站在國際交流的立場出發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促使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理論常識,同時對教育專業的信息可以使用滿足國際慣例的形式進行交流或者是處理。
(四)教學模式
通常情況下,和ESP相結合的英語教學活動應當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英語教學;另一部分是專業英語教學,并且還要將每周5課時的英語課程變為3 +2模式。這種模式前3個課時主要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并且教學的整個環節都要圍繞著應用展開。而對于后2課時來說,應當緊緊圍繞ESP教學展開相應的活動,并依據不同專業的實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也提升其英語運用能力。從法律英語教學的角度出發可以看到,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樣教師就可以在全英的氛圍中進行法律范例分析,英語不但可以當作學習內容,而且也可以作為一種學習工具。由此可見,教育英語文獻課程呈現出了語言的工具性特點,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交際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五、探析ESP教學實施發揮出來的作用
依據相關研究顯示,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倘若能夠和ESP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那么會對老師和學生有著積極的意義。第一,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ESP為導向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不但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日后學生的就業生涯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是學生在日后交際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從學生的身心發展來看不但充滿著吸引力而且還具有挑戰性,促使學生可以朝著確定的目標為之努力,這樣就能夠使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目的。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可以得知,ESP教學能夠將教師的發展空間加以拓寬,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我國一些教育學者對ESP教學發表了自己的建議,其目的都是為了加大推廣ESP教學的力度,關鍵在于建立一支高品質的師資隊伍。盡管ESP教學從性質上屬于英語語言教學的范疇,并且也將其當作語言交際進行研究,滲透到學科框架中就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方向指引明確的道路。而從事ESP教學,無論是對教師的語言能力還是專業知識能力來說,都充滿了無限的挑戰。
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學英語ESP教學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促使教育行業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該模式的出現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也為學生日后就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不但熟知專業知識,而且還能做到學以致用,顯然這種教育成果不負眾望,同時也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蓉.ESP教學模式研究綜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3):108 - 109.
[2]石茂祥.ESP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1(3):75 -77.
[3]王曉敏.大學英語ESP教學模式下的教師角色轉變研究[J].海外英語,2011( 11):14 - 15.
[4]郝可欣.ESP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2):359 - 360.
[5]王俊凱,陳潔.教育信息技術在ESP教學中的應用和發展[J]外語電化教學,2015 (1):62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