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 韓增英
[摘要] 目的 探討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方便選擇2016年5月—2017年5月該院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組(采用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該院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與干預2個月Barthel 指數與NOSIE系統評分。結果 護理干預2個月時,研究組Barthel指數為(32.5±3.5)分,高于對照組(26.8±3.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56,P<0.05),且研究組NOSIE系統積極因素評分(59.8±6.8)分高于對照組(50.5±8.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586,P<0.05),消極因素評分(17.0±1.8)分低于對照組(26.0±3.2)分(t=10.523,P<0.05)。 結論 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精神分裂癥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2(b)-0152-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clinical nursing path management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Methods 68 cases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in this hospital wer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study group (adopte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68 cases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in this hospital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Barthel index and NOSIE syste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2 months of intervention. Results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2 months, the study group Barthel index (32.5±3.5) point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6.8±3.2) points,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5.856, P<0.05), and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study group NOSIE score (59.8±6.8) point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0.5±8.6) points,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9.586,P<0.05), negative factors score (17.0±1.8) point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6.0±3.2) points,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10.523,P<0.05). 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ed clinical nursing path management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Standardized clinical nursing path; Nursing management;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不明的精神類疾病,多見于青壯年,具有易反復、易加重、病程遷延等特點,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與護理措施,不僅影響患者自身的健康,且給整個社會造成了具大的威脅與負擔[1]。然而,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周期較長,加之病情表現各異,依從性不佳,這給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戰[2]。為了進一步保證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就醫質量,2016年5月—2017年5月該院對6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了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收效十分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齡20~60歲,平均(40.3±5.5)歲;病程1~5年,平均(2.5±0.5)年;住院時間62~90 d,平均(70.8±5.5)d;疾病類型:緊張型30例,偏執型20例,殘留型8例。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該院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齡20~60歲,平均(40.8±5.2)歲;病程1~5年,平均(2.8±0.5)年;住院時間62~90 d,平均(70.5±5.2)d;疾病類型:緊張型28例,偏執型20例,殘留型1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衛生部《國際疾病分類(ICD-10)應用指導手冊》對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3];②該次研究內容已告知患者監護人,并取得其知情與同意;③該次研究所選病例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繼發或原發性癡呆;②伴有心、腎、肝等臟器功能障礙;③智力障礙;④語言能力或聽力障礙。在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時間與疾病類型構成對比中,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即遵醫囑合理用藥、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狀況、給予生活指導與飲食指導等。研究組采用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方法如下。
1.2.1 制定標準化護理路徑表 組建標準化路徑工作小組,組長為護士長,若干名護理人員為組員。護士長組織座談會,并與組員共同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結合科室具體情況制定出標準化護理路徑表。該表以時間(入院24 h、開始治療第1周、急性治療期、疾病康復期、出院時)為橫軸,護理內容為縱軸。責任護士每日認真核對路徑表中的護理內容落實情況,已完成的打“√“并簽名。此外,組長定期對護理內容的實踐效果進行評估,全面聽取患者及其監護人對護理工作的反饋,不斷完善與改進護理內容。
1.2.2 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內容 ①入院24 h: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全面評估其病情與心理狀況。將患者安置在一級病房中,護理人員在24 h制定出個體化護理計劃,并完成對患者的入院指導、檢查指導、健康教育、環境護理與心理護理。②開始治療第1周:監督患者飲食結構、用藥與睡眠情況,督促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若巡視期間發現患者存在藥物不良反應或病情異常,應及時報告醫師并遵醫囑采取處理措施。向患者解釋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治療目的、劑量、時間、方法及注意事項。針對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導致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保持足夠的信心、細心與耐心,鼓勵他們參與有趣的鍛煉與活動,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調節心理狀況。③急性治療期:急性治療期患者的病情變化較快,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巡查,動態觀察其病情變化與心理狀況[4]。組長在此期間也應監督組員的工作情況,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完善與補充護理流程。對于未達到目標的護理問題,小組成員應及時開會討論,分析原因,制定護理方案,以便保證治療效果。④疾病康復期:鼓勵患者接受精神康復中心的專業訓練,例如:生活技能訓練、藥物自我管理、人際交往技巧等。同時,全面評價患者的社會與心理適應能力,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干預,以便幫助他們盡早回歸社會。⑤出院時:組長總結患者在院期間的護理效果,認真聽取患者與其監護人對護理工作的建議與意見。遵醫囑認真做好用藥指導、出院指導、健康教育工作。此外,向患者發放其專屬的復診表單,囑其定期到院檢查。安排1~2名組員,每2周對患者進行1次電話隨訪,及時掌握其院外康復情況,并囑患者若有異常隨時到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①通過Barthel 指數,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與干預2個月時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變化。Barthel 指數總分為100分,調查項目包括進食、修飾、洗澡、控制小便、控制大便、穿衣、如廁、平地行走、床椅轉移、上下樓梯,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佳。②觀察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與干預2個月時住院患者護理觀察量表分析系統(NOSIE)的評分變化。NOSIE系統評分采用5級評分法,共計30個條目,涉及社會興趣、社會能力、激動、個人衛生、退縮、精神病表現、抑郁等方面,計算總消極與總積極因素評分,積極因素評分越高、消極因素評分越低說明恢復情況越佳。
1.4 統計方法
通過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中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與干預2個月時Barthel指數變化
護理干預前,研究組與對照組Barthel指數分別為(23.2±2.8)分、(22.9±2.8)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85,P>0.05);護理干預2個月時,研究組Barthel指數為(32.5±3.5)分,對照組為(26.8±3.2)分,研究組護理干預2個月時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56,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與干預2個月時NOSIE系統評分的變化
護理干預前,研究組與對照組NOSIE系統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2個月時,研究組NOSIE系統積極因素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消極因素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較重的精神科疾病,導致該病的原因很多,包括社會因素、遺傳因素、心理因素等,其癥狀可涉及患者思維、感知覺、行為與情感等多方面[5-6]。由于精神分裂病治療周期較長,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存在一定的差異,加之疾病具有反復發作、易加重與惡化等特點,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7-8]。
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是對某類特殊疾病所制定的一系列護理措施,其以循證醫學作為理論依據,將科學、有效指導臨床實踐以達到疾病護理效果為目的,不斷增強醫療行為的規范化與合理化,提高整體服務質量[9-10]。相較于傳統護理模式,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具有更高的協調性、靈活性,可充分體現出患者當前心理與生理方面的訴求,利于調整護理方案,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11-12]。此外,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充分考慮到患者在院治療期間的階段性流程,并根據疾病特點分階段實施護理操作,不僅節約了醫療資源,且讓患者的護理內容更有針對性與時效性[13-14]。有學者對4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了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結果發現該組患者干預3個月后Barthel指數(32.4±3.2)分,高于對照組(26.5±3.0)分[15]。該文研究結果與該結果相近,護理干預2個月時,研究組Barthel指數為(32.5±3.5)分,高于對照組(26.8±3.2)分(P<0.05),且研究組NOSIE系統積極因素評分(59.8±6.8)分高于對照組(50.5±8.6)分(P<0.05),消極因素評分(17.0±1.8)分低于對照組(26.0±3.2)分(P<0.05)。精神分裂癥患者自身情況十分特殊,所以需要規范化、標準化的臨床護理措施對其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幫助精神分裂癥患者獲取到有效的訓練與指導,繼而強化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社會技能,為早日回歸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利用護理人員之間的合作與現有護理資源的利用,根據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特點劃分工作層次,避免護理遺漏與差錯,不僅保證了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性,同時也實現了護理服務的可持續化改進,增強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與自覺性,進一步強化了護理效率[16]。
綜上所述,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寧,郭曉玉,閆菡.臨床護理路徑對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影響[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7,34(6):90-91.
[2] 梁燕紅,植秋禪,盧月芝,等.臨床護理對精神病患者生活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7,32(10):123-125.
[3] 衛生部.國際疾病分類(ICD-10)應用指導手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155-158.
[4] 譚鳳玲,崔倩,汪云芳,等.臨床護理路徑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7,24(8):1167-1168.
[5] 孫紅艷,張鵬.臨床護理路徑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系統醫學,2017,2(14):158-160.
[6] 張煒.以人為本護理理念在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15):165-167.
[7] 賈艷潔,謝海巖,宋歡,等.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路徑管理效果評價[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2):233-235.
[8] 譚菜軍,黃美蓮.臨床護理路徑在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0):18-19.
[9] 張媛.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應用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外醫療,2017,36(8):158-160.
[10] 吳秋霞,謝華杰,嚴夏舒,等.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自我感受負擔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全科護理,2017,15(28):3496-3498.
[11] 劉彥,杜榮榮.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32(4):465.
[12] 李素萍,史俊芳,賀子玲.冥想放松訓練對首發精神分裂癥病人病恥感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7(34):4437-4439.
[13] 賀楚梅,陽前軍,戢秋明,等.基于三維護理分級模型個性化干預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1(30):3801-3804.
[14] 陳典彩.精神分裂癥緩解病人采用同期護理干預對病人幸福感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7,15(30):3771-3772.
[15] 王靜.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20):2117-2119.
[16] Hegedüs A,Kozel B.In response to the commentary to our systematic review does adherence therapy improve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5,24(4):373-374.
(收稿日期: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