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 王清 代波 向文東 張英姿
[摘要]目的 探討子午流注開穴貼敷與內服中藥辨證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75例。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的方式,觀察組根據中醫證型分為四個證型,并根據證型類型采用內服湯藥結合外用子午流注開穴貼敷的方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WOMA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6個月,觀察組的WOMAC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RP、IL-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6個月觀察組的CRP、IL-6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子午流注開穴貼敷與內服中藥辨證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WOMAC評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子午流注;開穴貼敷;中藥辨證;膝骨關節炎
[中圖分類號] R684.3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3(c)-010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Ziwuliuzhu acupuncture sticking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herbs in pattern ident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s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150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7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vided into four syndromes according to TCM syndrome type,and treated with oral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topical Ziwuliuzhu 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syndrome types.Results The WOMAC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t 1,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WOMAC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in CRP and IL-6 (P>0.05).CRP and IL-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of 1,3,6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ideal Ziwuliuzhu and or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WOMAC score of patients,reduce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Ziwuliuzhu;Acupuncture sticking;Chinese herbs in pattern idenfication;Knee osteoarthritis
膝骨關節炎(KOA)是常見的關節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目前我國日益進入到老齡化社會,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發病率越來越高。該病的病理機制復雜,研究人員認為是炎癥反應、代謝紊亂以及軟骨因素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膝骨關節炎的表現主要是受累關節腫脹、疼痛甚至畸形,在中醫理論中屬于“痹證”的范疇。該病的發病率以及致殘率都比較高,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截止到目前為止仍然缺乏特異性治療的方法[2]。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通常使用非甾體類藥物以及鎮痛藥,從而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不過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夠理想,同時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3]。這就要求醫務人員進一步探索改進治療方案。本研究應用子午流注開穴貼敷與內服中藥辨證治療KOA,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5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診治指南》(2007年版)的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5例。對照組男35例,女40例;年齡45~69歲,平均(55.2±1.3)歲;病程1~12年,平均(6.4±0.5)年。觀察組男33例,女42例;年齡45~68歲,平均(54.6±1.8)歲;病程1~13年,平均(6.5±0.3)年。觀察組患者參照中醫藥管理局“膝痹病”2010年版診斷標準進一步分為風寒濕痹、瘀血閉阻、風濕熱痹以及肝腎虧虛四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西藥治療。口服氨基葡萄糖片,0.75 g/次,1次/d;口服塞來昔布膠囊,0.2 g/次,2次/d;關節腔內注射使用透明質酸鈉,2 ml/次,1次/周,持續治療4周。
觀察組應用子午流注開穴貼敷與內服中藥辨證治療。穴位敷貼:制作藥膏為1 cm直徑的藥丸,裝入敷貼后固定到穴位,持續敷貼8 h。按照按子午流注納子法進行開穴貼敷,陰谷穴時間為酉時,至陰穴時間為酉時,復溜穴時間為戌時。內服藥物1劑/d,早晚服用,具體用藥如下。①風濕熱痹型患者內服清熱祛風湯,方藥成分:生石膏30 g、薏米30 g、知母15 g、秦艽15 g、牛膝15 g以及厚樸10 g等;外用清熱定痛方,方藥成分:海桐皮150 g、生大黃150 g、秦艽150 g、無名異150 g以及白芷100 g等。打細成粉之后蜂蜜水調制敷貼。②風寒濕痹型患者內服祛寒逐風湯,方藥成分:制附子10 g、海風藤20 g、細辛3 g、羌活15 g、獨活15 g以及白術15 g等。外用散寒止痛方,方藥成分:制川烏200 g、馬錢子20 g、三七50 g以及紅花50 g等。打細成粉之后蜂蜜水調制敷貼。③瘀血閉阻型患者內服祛瘀止痛湯,方藥成分:當歸15 g、三七10 g、土鱉蟲10 g、桃仁10 g以及川芎10 g等。外用活血通絡方,方藥成分:當歸150 g、紅花50 g、威靈仙100 g以及血竭100 g等。打細成粉之后蜂蜜水調制敷貼。④肝腎虧虛型患者內服壯骨強膝湯,方藥成分川牛膝15 g、杜仲15 g、續斷15 g、龜板30 g、鱉甲30 g以及甘草10 g等。外用舒筋利節,方藥成分三七50 g、紅花50 g、當歸150 g、威靈仙100 g以及松節150 g等。打細成粉之后蜂蜜水調制敷貼。
1.3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及治療后1、3、6個月進行檢測評估,應用國際膝骨關節炎WOMAC量表評定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指數,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嚴重。同時結合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肝腎功、CRP、IL-6)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CRP、IL-6檢測方面,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3 ml,應用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嚴格根據試劑盒說明操作[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WOMAC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WOMA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WOMAC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RP、IL-6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RP、IL-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CRP、IL-6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膝關節軟骨基質及其細胞自我修復能力較為有限,同時隨著年齡上升而日漸衰退,修復功能下降后更容易出現退變[5]。軟骨細胞以及膠原纖維遭到破壞后,容易發生軟骨退化問題。研究提示,免疫反應破壞人體軟骨表面的軟骨細胞以及膠原纖維后,抗原抗體攻擊會持續降解透明質酸,導致靜脈瘀滯而加大骨內壓力,這也是KOA發病的重要誘因[6]。KOA屬于中醫理論中的痹證范疇,臨床治療過程中主要在辨證治療基礎上輔以分型治療,常見的分型包括風寒濕痹、瘀血閉阻、風濕熱痹以及肝腎虧虛四型,部分患者同時存在多種證型,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應用補益肝腎、溫經通絡以及祛風散寒之法[7]。在臨床收集病例過程中,發現四個中醫證型分布不均勻,其中以肝腎虧虛型最多,風濕熱痹型最少見,考慮本病發病年齡多為45歲以上,患者本身肝腎已虧,故而肝腎虧虛型最為多見[8]。本病多起病時間較長,久病入絡,多瘀多寒,夜間疼痛或遇寒加重,故而風寒濕痹、瘀血閉阻也較為常見[9]。
中醫內治方面,中草藥療法是KOA患者常用的非手術治療措施,研究人員強調分型論治以及專病專方[10]。中醫外治方面,常用的措施包括外敷法、中藥熏洗、針灸法以及離子導入重要治療等[11]。本研究為觀察組患者應用子午流注開穴貼敷治療。子午屬于十二時辰的一種統稱,人體內部的氣血根據十二時辰而存在陰陽消長規律,在十二經脈當中運行。子午流注針法將十二經脈當中肘膝下方的穴位同陰陽五行以及日時干支加以結合,借助于五行生克推算氣血開合的規律及其對應的穴位,隨著患者的穴位的開合而用藥[12]。其中在膝關節附近取穴的時候常用穴位包括阿是穴以及膝眼穴,不需要拘時取穴。本研究結果提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WOMA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WOMAC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從病理角度進行分析,導致KOA患者關節疼痛的誘因主要是炎性細胞水平上升、滑膜增生以及關節軟骨退變等[13]。KOA患者發病的早期階段,軟骨細胞受損之后,在細胞因子例如IL-6作用下,會出現一氧化氮合酶反應,從而生成分泌炎性細胞因子,導致患者出現關節炎癥。釋放后的炎性細胞因子能夠抑制人體內部膠原以及蛋白聚糖合成,進一步使得IL-6水平上升,同時不斷釋放金屬蛋白酶,不利于軟骨基質以及軟骨細胞的生長,最終誘發軟骨損壞[14]。所以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抑制患者的軟骨基質降解同時降低IL-6水平。除此之外,研究人員發現膝骨關節炎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要顯著高于健康人群,并且CRP同患者病情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因此,CRP這一指標能夠用來監測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治療效果[1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RP、IL-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CRP、IL-6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醫藥治療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減輕關節病變程度。
綜上所述,子午流注開穴貼敷與內服中藥辨證治療KOA的臨床療效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WOMAC評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德玉.膝骨關節炎的中西醫結合防治新模式[J].中醫正骨,2016,28(9):1-4.
[2]王芳.虛寒型膝骨關節炎溫針灸治療效果分析[J].醫學研究雜志,2015,44(10):164-166.
[3]張李萍,鄒忠.膝骨性關節炎近年中醫外治法進展[J].中醫外治雜志,2015,24(1):47-49.
[4]趙萬良,高文香.血瘀型膝骨關節炎的中醫藥治療概況[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147-149.
[5]葛偉韜,高云,劉珍珠,等.膝骨關節炎中醫病名辨識[J].中醫雜志,2016,57(23):1989-1992.
[6]薛艷,丁道芳,胡鴻揚,等.血清炎癥因子與膝骨關節炎及中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7,39(1):143-147.
[7]齊曉鳳,王騰騰,梁倩倩,等.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型的研究現狀[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6,18(11):1879-1882.
[8]沈錦坤,林喬齡.膝骨關節炎的中醫藥診療研究進展[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6,16(1):90-92.
[9]阿曼·再提哈力,方銳.膝骨性關節炎中醫外治研究近況[J].新疆中醫藥,2017,35(1):95-98.
[10]潘雪,王偉鋼.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型與常見臨床指標之間的關系研究[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11):29-32.
[11]潘雪璟,王偉鋼.膝骨關節炎的中醫研究進展[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12):74-77.
[12]張師僥,關雪峰.中醫外治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最新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6,22(7):907-911.
[13]賈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醫治療進展[J].河北中醫,2015,37(11):1743-1746.
[14]王利群,康坤麗.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醫治療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5,37(15):100-103.
[15]林雪愛,董黎明,許金櫻,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64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5,50(10):757-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