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標
[摘要]目的 探討家庭醫生式服務對社區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與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協議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根據患者情況由專業醫護團隊給予健康干預和醫療管理。另隨機選取就診過程中未選擇家庭醫生服務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應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糖尿病基本知識、治療依從性進行調查,檢測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糖(清晨空腹、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后按醫囑用藥率、定期測量血糖率明顯高于干預前,而自行停藥率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按醫囑用藥率、定期測量血糖率高于對照組,而自行停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干預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糖尿病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的清晨空腹、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清晨空腹、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家庭醫生式服務能夠有效提高社區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相關知識的掌握度,有效幫助患者降低血糖。
[關鍵詞]家庭醫生式服務;社區糖尿病;知識掌握率;血糖值;治療依從性;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3(c)-0148-0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community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00 diabetic patients who signed community-based family doctor service agreements with thi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health intervention and medical management were given by professional medical care team.Another 100 diabetic patients who did not choose family doctor service during the diagnosi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applied on the survey of basic knowledge of diabete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and the blood glucose (fasting early morning,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n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Drug use rate according to doctor′s suggestions,and regular measurement rate of blood glucose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while the self-withdraw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Drug use rate according to doctor′s suggestions,and regular measurement rate of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elf-withdraw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awareness rate of diabetes knowled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early morning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compared with the early morning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Family doctor servic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astery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lated knowledge in community diabetic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help patients to lower blood sugar.
[Key words]Family doctor service;Community diabetes;Knowledge mastering rate;Blood sugar value;Treatment compliance;Effect
我國多數社會調查顯示,人口老齡化成為了社會邁進的方向。由于自身器官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一步步退化,老年人群易發生或患有各類疾病,其中糖尿病是較為嚴重的一種慢性病。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失調類疾病,其主要是由于人體胰腺出現了胰島素分泌障礙,導致患者血液中糖含量異常上升的疾病。該疾病發病因素較多,合并癥狀多,治療效果不如人意且多數患者預后較差[1-2]。就目前國際上的統計來看,全球已擁有超過兩億人患有糖尿病,并且在未來10年的發展過程中,這個數字還將會增高50%以上。亞洲地區的黃種人更容易患有糖尿病,其中以中老年為主[3]。我國對于糖尿病患者的社區管理工作的重視度一直很高,其中包括家庭醫生式服務模式。本文采用目前較為流行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制度,以我院責任社區內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該制度對病患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與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協議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41~78歲,平均(62.17±11.26)歲;病程5~16年,平均(8.27±1.26)年。另隨機選取就診過程中未選擇家庭醫生服務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38~75歲,平均(61.95±10.03)歲;病程4~15年,平均(8.09±1.1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入選標準:所有入組患者珺合府臨床WHO關于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并且確診為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穩定,無其他合并癥狀,神志清楚,可獨立完成問卷調查。②排除標準:患者患有糖尿病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1個月內接受過手術;患有精神類疾病或具有相關病史。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不采用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制度,僅實施糖尿病社區常規管理。①安排衛生服務站醫生進行電話隨訪,繼而確保對患者的運動、服藥及血糖狀況等進行了解;②確保每個月舉辦1次社區健康教育講座,內容方面涉及保健養生知識及各種疾病防治等;③不與社區醫生簽約,但要確保常規門診治療,其對應的門診醫生并不固定,視值班情況而定。觀察組患者與我院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根據患者情況由專業醫護團隊給予健康干預和醫療管理,主要內容如下。a.常規醫療檢查:患者發生糖尿病后,由于自身代謝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易發生各類并發癥狀,醫療團隊應根據患者情況,合理設計體檢內容,包括全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測,有潛在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患者還應定期進行心電圖檢查[4],通過檢測結果與患者基線進行比較,及時調整護理策略。b.完善患者健康資料:對患者進行詳細疾病相關內容調查,包括重大疾病的病史和治療情況,家族遺傳疾病等,對患者自身體征進行正確評估,由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的心理醫師對患者心理情況進行疏導并記錄,同時對患者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通過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記錄,管理患者自身健康情況[5]。c.糖尿病知識宣傳:糖尿病作為常見慢性疾病,發病后不僅給患者自身帶來極大的困擾,更干擾正常的家庭生活節奏,因此醫護團隊在執行家庭醫療護理內容時,應給予相關的疾病宣傳教育,包括糖尿病的病因,治療手段,并發癥發生,預后結果介紹等,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夠正確管理患者和家屬對于救護結果的預期,提高醫療依從性[6]。d.制定隨訪方案:在完成患者資料后,根據患者身體情況以及家庭狀況,制定詳細的回訪計劃,包括回訪頻率、內容、回訪內容(如用藥情況,身體自我感覺,日常運動情況等),及時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疏導,對于病情較為復雜的患者,可邀請慢性病專家進行會診,指導并調整治療方案。
1.4觀察指標
研究與患者簽訂6個月的協議時間,比較研究前后患者在空腹FBG、餐后2 h血糖值(2 h 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變化情況,分析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的臨床效果。對干預前后按醫囑用藥、自行停藥、定期測量血糖等治療依從性行為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百分制)了解患者對于糖尿病的疾病知識等普及和了解情況。血糖檢測方法[7]:用溫水或中性肥皂洗凈雙手,反復揉搓準備采血的手指,直至血運豐富,用75%的乙醇消毒指腹,待干,打開血糖儀開關,取一條試紙插入機內,取出試紙后隨手將蓋筒蓋緊,用采血筆緊挨指腹,按動彈簧開關,針刺指腹,將血吸到試紙專用區域后等待結果。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按醫囑用藥率、自行停藥率、定期測量血糖率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按醫囑用藥率、定期測量血糖率明顯高于干預前,而自行停藥率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按醫囑用藥率、定期測量血糖率高于對照組,而自行停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2.2 兩組患者糖尿病知識知曉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糖尿病知識知曉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BG、2 h PBG、HbA1c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FBG、2 h PBG、HbA1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FBG、2 h PBG、HbA1c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據衛生部門統計,人們對衛生服務的需求80.0%可在社區內完成,只有20.0%的患者需要到綜合性醫院進行治療[8-10]。隨著疾病模式的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逐年上升,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增多,大量孕婦盼望高質量的圍生期保健服務,多數老人需要家庭醫療護理。只要全科醫生改變傳統待診的服務模式,走進社區,走進家庭,家庭醫生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的這些要求,并且服務質量優于綜合性醫院。推行家庭醫生制的目的是為百姓的健康負責,從最需要的人群做起,不斷滿足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最終形成良好互動[11]。
2型糖尿病屬于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流行病學研究顯示[12],2型糖尿病發病與肥胖、體力活動過少及應激反應等誘因相關。由于該疾病發病初期無明顯臨床癥狀,需進行耐糖量測試才能準確診斷,進而易使得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從而提高其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發生的風險。作為醫生與社區居民間建立的一種固定聯系,家庭醫生讓醫生變被動為主動,借助于咨詢、干預等形式,幫助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對于不適當的生活、運動方式等進行改善,制定健康計劃,讓患者及家屬更愿相信和托付自己的身心健康,利于對病癥的治療和良好康復[13]。家庭醫生責任制能夠拉近醫療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和知曉率,提高管理效果。患者在入組后與我院研究責任人簽訂家庭醫生團隊服務協議,對患者進行細致的醫療指導和護理,通過有效的疾病管理和干預,堅持定期給觀察組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傳授以及健康咨詢,讓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及并發癥,知曉運動療法、飲食療法、藥物應用以及血糖儀的正確應用,同時培養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改善患者病情[14]。
本研究利用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平臺,對簽約服務對象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進行干預,并與未簽約患者進行對照,經2年干預,結果顯示,簽約服務對象糖尿病基本知識掌握度更高,且血糖改善更顯著,可見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對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價值,有效提高患者對糖尿病基本知識的認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預后,且通過該簽約服務模式的應用,可制定出一套使用有效的工作模式,為更好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達標率而努力,并積極推進家庭醫師責任制工作,結合社區老人健康狀況、衛生需求,更好地為不同的對象提供綜合、連續、便捷的社區衛生服務,著力于慢性病、常見病的三級預防,防病、治病、促康復[15]。綜上所述,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對于糖尿病是一種有效的社區醫療服務干預方式,對于該類慢性疾病的干預和管理效果較好,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陳虹,景素芬,潘華,等.家庭醫生制綜合干預對社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評價[J].上海醫藥,2014,4(10):46-48.
[2]吳歡云,張偉東,吳菁,等.家庭醫生責任制下城市遠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全科醫學,2014, 17(1):22-24.
[3]梁長秀,俞璐,徐如蘊,等.基于家庭醫生制的社區糖尿病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上海醫藥,2016,37(14):46-48.
[4]王芳.中醫理念與家庭醫生式服務結合治療糖尿病療效觀察[J].首都醫藥,2012,19(20):29-31.
[5]黃映淮,羅彩清,黃梅珍,等.家庭醫生責任制對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標的控制效果及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12, 10(8):1270-1276.
[6]王希香,鄒洪敏,解輝,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1):90-91.
[7]陳碧華,趙立宇,陳志剛,等.多種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管理效果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1):1795-1797.
[8]于海霞,李智莉,閆明茹,等.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31):6121-6123.
[9]林盛強,王金明,綜合健康管理模式對社區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壓、血糖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7,39(3):400-402.
[10]姬云濤,馬春芳,王云娥,等.家庭醫生式服務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壓聯合達標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9):2328-2331.
[11]黃春選,胡運紅,謝艷華,等.社區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對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5):133-136.
[12]史超,陳良,袁艷,等.社區家庭醫生糖尿病鏈式分層管理的血糖控制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5, 13(8):60-62.
[13]禹穎,李莉,劉如渝,等.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在糖尿病患者二級預防中的管理效果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3, 25(9):25-27.
[14]高玉梅.社區糖尿病患者家庭醫生規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11):2018-2019.
[15]孟仲瑩, 杜兆輝.開展家庭醫師簽約服務的體會[J].上海醫藥,2012,33(2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