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金
近日,黨和國家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的重大舉措,為新時代優化國家審計的頂層設計謀劃了宏觀方略,對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國家審計工作,加強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構建黨和國家統一指揮的監督體系,推動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并將“改革審計管理體制”作為“健全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中,第十一條是優化審計署職責。該決定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重大項目稽察、財政部的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監督檢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的職責劃入審計署,構建統一高效審計監督體系。同時,不再設立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第三條提出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被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其組建是為加強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中央審計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研究提出并組織實施在審計領域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方針政策,審議審計監督重大政策和改革方案,審議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支出情況審計報告,審議決策審計監督其他重大事項等。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審計署。
上述國家審計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體現了國家審計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總體而言,國家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時代背景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體統一領導。歷史已經證明,黨的領導是國家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利益所系。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的重要論斷,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邏輯,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所在,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政治保障。
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十八大報告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和國家的治理體系要求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相結合,既要依據黨章黨規黨紀管黨治黨,又要依據憲法法律法規治國理政。黨的十九大報告從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所處的歷史方位出發,對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作出總體部署。報告進一步提出要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將黨內監督同外部監督貫通起來,支持和保證同級人大、政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國家監督體系,支持和保證民主黨派和政協民主監督,加強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增強監督合力。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務,其中黨和國家的機構改革,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集中體現。此次機構改革重在優化、協同、高效,通過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逐步形成更加成熟、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領域的持續深化改革。
國家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是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發展的偉大創舉,是我國國家審計事業發展進程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它昭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管理體制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國家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體現了黨對審計工作的一貫重視。歷史地看,在不同時期,黨創造性地建立了因應時代需要的審計管理體制。在革命與戰爭時期,為克服物資短缺、保障軍需供給、杜絕貪污浪費,黨在中央機關和革命組織中建立審計處(局)、財政審查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邊區政府審計處、審計委員會等審計機構。在建設與發展時期,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審計體制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實行財政審計合一體制到建立由審計署、地方各級審計機關以及派出機構構成的組織體系。這些無不體現了審計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的不同歷史階段均發揮著積極作用。
國家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體現了黨對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國家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有助于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保障。近些年來審計發現的問題,表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依然嚴峻,審計工作在懲治腐敗、查處重大違法違紀行為、揭露整肅懶政庸政怠政等方面仍大有可為。中央層面組建的中央審計委員會將有助于統籌協調審計監督,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與其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鞏固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并最終奪取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
國家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進展。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責任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加強和改善黨對國家審計的領導,一方面是新時代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體統一領導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是黨領導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從嚴治黨的必然。《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審計監督機制。”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優化審計署職責,為整合審計監督力量,減少職責交叉分散,增強審計監督效能,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國家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體現了審計工作與黨和國家工作的有機融合。審計監督作為一種綜合性、高層次的專業監督,在國家經濟法律法規執行、經濟秩序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保障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審計管理體制,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功能,能夠確保黨和國家重大政策貫徹落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監督制約領導干部權力,從而確保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十九大報告提出,未來三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國家審計管理體制的改革將有助于提高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專業性、權威性,促進審計監督對黨和國家機關、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以及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全覆蓋,使審計工作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