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尖扎縣藏醫院,青海 尖扎 811299
高血壓病為心血管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早期表現主要為小動脈管內病理性改變與血管內成分超標,血液粘稠度高可對其臟器產生嚴重損害[1]。藏醫藥治療高血壓病患者具穩定持久、降壓及不良反應少等優點,特別是藏醫放血療法結合藏藥治療的效果最為顯著。筆者為進一步驗證藏醫放血療法的應用有效性,選取的144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44例高血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2組各72例。對照組男42例,女30例,年齡31~55歲,平均(42.65±4.17)歲,病程2~13年,平均(6.95±4.27)年;高血壓收縮壓(SBP)150.08~179.12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62.53±11.67)mmHg;舒張壓(DBP)90.76~105.02 mmHg,平均(97.51±6.43)mmHg。實驗組男40例,女32例,年齡32~56歲,平均(43.28±4.52)歲,病程3~14年,平均(7.01±4.53)年;高血壓收縮壓(SBP)150.13~178.83 mmHg,平均(162.48±11.35)mmHg;舒張壓(DBP)91.89~104.16 mmHg,平均(97.43±6.51)mmHg。兩組性別、年齡、SBP、DBP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標準[2]:高血壓病的診斷采用2000 年《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的標準,正常血壓<120/80 mmHg;正常高值120~139/80~89 mmHg;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②藏醫標準[3]:主要癥狀有頭痛、頭暈、面紅目赤、情緒不定、煩躁易怒、口渴、乏力、失眠、脈有力等為高壓病。
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70歲之間;②有高血壓病史;③知情同意接受本研究者。
排除標準:①腎功能不全、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②孕婦及哺乳期婦女;③精神病患者;④身體特別虛弱者;⑤有出血傾向者。⑥對卡托普利過敏、白細胞減少的患者;⑦雙側腎動脈狹窄或類似病變者;⑧有低血壓病史者;⑨嚴重主動脈狹窄或梗阻性心肌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口服卡托普利(浙江南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469)治療,10 mg/次,2次/d;實驗組于此基礎上行藏醫放血療法治療,操作具體如下:放血前3~5 d指導患者服用四味木香湯散(藏木香100 g,懸鉤木30 g,寬筋藤100 g,山奈25 g)2 g/d,用涼水(約300 mL )煎煮3~5 min,分早晚2次口服;放血時醫護人員協助患者正坐椅子上朝向確定、且使其緊閉雙眼,予繃帶固定其靜脈穴位、醫護人員向下拉緊繃帶兩頭且不可放松;接著依據患者實際病情選取如通、塞日東、額脈等靜脈穴等穴位,待消毒后予放血器皿予以放血治療,若血液顏色從黑色變成鮮紅色即將繃帶緩慢松解,最后術畢;通常放血量達約20~50 mL,于放血完成后再次進行消毒并予紗布包扎;放血每周1次,3周為1療程。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舒張壓(DBP)、收縮壓(SBP)]指標水平改善情況;依據《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判定[4]。治療后,患者其舒張壓下降幅度達到或超過10 mmHg, 并下降到了正常水平,或患者的舒張壓下降幅度達到或超過20 mmHg,即使未達到正常水平為顯效;患者舒張壓下降雖未達到10 mmHg,但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10~19 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為有效;患者血壓達不到以上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指標水平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DBP、SBP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但實驗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組別例數時間DBPSBP對照組72治療前97.51±6.43162.53±11.67治療后93.06±4.12*152.36±9.15*實驗組72治療前97.43±6.51162.48±11.35治療后90.52±4.41*#140.26±9.48*#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2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藏醫將高血壓病歸為“血熱癥”等范疇,在藏醫理論中[5],通常認為血液顏色呈現為淺紅色,于人體內暢通無阻的流動。當血量太少,即產生敗血癥、貧血等疾??;當血量過多時,則引發靜脈炎、血管硬化等疾病。故高血壓疾病與周圍血管的阻力等一系列因素存在緊密聯系[6]。
藏醫認為高血壓為正常通行的血與隆,受饑餓、失眠、過度勞累、飲酒過量等因素刺激,三大胃火功能出現紊亂而造成營養失調、氣血失和及本虛標實而致。相關研究顯示[7]:藏醫放血療法與藏藥四味木香湯散均具降壓、擴張血管、提高腦血流量、祛瘀通絡、滋補肝腎、改善循環及平肝熄風等作用。放血療法為藏醫獨特療法,是通過在靜脈血管的特定位置放出一定量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通常放血可達清熱解毒、調節新陳代謝及暢通血管等作用,筆者將藏醫放血療法結合藏藥四味木香湯散治療高血壓,對由于三大胃火功能紊亂致使患者代謝、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紊亂情況均具良好的調節作用。藏醫放血療法治療時依據患者病情辯證取穴,包括如通、塞日東、額頭靜脈等穴位,當針刺耳尖穴時,刺激能夠由外周傳至中樞神經系統,下丘腦調節內分泌,達到降壓的目的。于血管方面考慮,針刺耳尖能夠經大腦皮層促使內皮素的分泌減少,但內皮素為最強縮血管物質,進而取得良好的降壓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DBP、SBP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但實驗組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22%顯著高于對照組77.78%(P<0.05),提示高血壓病患者實施藏醫放血療法可有效降低血壓水平,提高臨床療效。這與劉寶清等[8]研究的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藏醫放血療法聯合四味木香湯散治療高血壓,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康國軍.蒙醫放血療法治療高血壓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6,22(3):22-23.
[2]劉治全,牟建軍.高血壓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6:187-192.
[3]強巴赤列. 中國的藏醫[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6:156-158.
[4]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98-103.
[5]娘毛加.淺述藏醫放血療法理論基礎[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5,21(3):29-30.
[6]東知才讓.藏醫放血療法結合艾灸治療神經性頭痛3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7,25(3):72.
[7]劉寶清,索朗平措,德吉,等.淺談藏醫放血療法的延續發展[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5,21(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