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無機化學》課程是中醫藥院校中藥學、藥學、藥物制劑、制藥工程等主要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本科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門化學課。可以說,無機化學是中醫藥院校藥物研究的奠基和先導課程,其中實驗課程更是肩負著培養學生實踐操作和化學基礎研究能力的重要作用[1]。摒棄傳統終結式評價,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和制定評價實施細則,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動手能力[2],激發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主動性[3],明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4]。
1.1授課對象 根據課程進度安排,選擇云南中醫學院2014級藥物制劑專業本科學生分成29組,每組兩人,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進行實驗教學。
1.2實施環節 針對傳統終結性評價在實驗中出現的弊端,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嘗試采用形成性評價體系。課前把相關資料和預習要點發給學生,在課上采取隨機抽查和分組討論的形式,鼓勵學生自主提出不理解的,或實驗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由每小組的代表在課堂發言,分析并解答問題。最終由教師整體總結,歸納每個問題對應的知識點、操作要點、觀察細節。見表1。

表1 實驗教學改革內容
1.3 實驗課堂實施 選取無機化學涉及的8個實驗為實踐基礎,引導學生了解實驗涉及的具體內容。①有哪些數據需要測定;②涉及哪些操作,每個操作具體分為幾個步驟;③能觀察到哪些結果,反映什么問題;④會有哪些原因造成實驗失敗,表現為什么。學生兩人一組,每個小組根據各自的實驗方案,課前準備一份匯報PPT,課上隨機選取學生代表對實驗方案進行陳述,學生和教師一起對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需求,針對學生提出的代表性問題、解答問題的完整性,進行必要的講解和補充。同時,教師還對每組學生實驗方案陳述方式和PPT制作進行點評和指導,為以后的匯報打下基礎。學生之間通過預習、整理、討論、匯報和提問等形式達到自主思考,同伴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目的。也讓學生覺得在無機化學實驗不僅僅是重復驗證的機械勞動,而是能幫助自己理解和應用書本知識,可行可信的實踐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實驗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避免了實驗數據的抄襲和編造。更重要的是降低學生對化學實驗失敗的恐懼感,使其更有信心,更專心地投入實驗過程,參與實驗操作,更好地實現團隊協作。對無機化學實驗從操作前到操作中,直至操作結束,實驗報告編撰,整個過程全程跟蹤反饋,并讓學生參與自評和互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的角色轉變為主動評價的主體,替代教師成為實驗主導者。
根據《云南中醫學院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大綱與質量標準,分步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法,經過集體討論,制定可行的形成性評價細則,以隨堂抽查、學生自評和細節測試等方式評價教學效果。形成性評價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70%。形成性評價實驗成績總分100分,分為教師評價(實驗報告50%)、學生自評(課前預習和內容操作)和學生互評(單元操作)三大部分。8個實驗總成績的平均分做為形成性評價實驗成績,評估學生在無機化學實驗中的自學能力、參與性、能動性、觀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以及實踐過程中的進步程度。見表2。

表2 形成性評價無機化學實驗的實施細則
根據在形成性評價引入實驗教學之后的學生反饋調查結果顯示:形成性評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培養學生思考、勇于提問,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跟以往的終結性教學評價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學生課后調查結果顯示形成性評價的評估方式在學生滿意度、自主學習能力、實驗步驟確定、實驗匯報、實驗操作、實驗報告書寫和實驗總成績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

表3 形成性評價實驗課后調查結果
由表3的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學生喜歡形成性評價體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主導地位,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學習目的,改進學習方法,把知識點落實到實踐操作中,學以致用。
作為教師,也從最終的實驗報告書寫和整理上感受到學生的轉變。在實驗結束后,根據實驗報告的得分情況進行了橫向比較。形成性評價無機實驗在2014級藥物制劑專業本科班為實驗班,抽取了2014級其他不同專業的本科班級為對照班。圖1為各班實驗報告的平均得分率數據分析結果。

由圖1可知,在無機化學實驗報告上,2014級藥物制劑專業(59人)專業平均得分率為87.16%,2014級制藥工程專業(59人)平均得分率為84.26%,2014級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44人)平均得分率為81.64%,其中,以實施了形成性評價的2014級藥物制劑班得分率最高,比最低得分率的2014級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高出5.52%,這個變化直觀顯示形成性評價引入無機化學實驗課之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明顯改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提高。可以說,形成性評價在無機實驗課中的構建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也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完善評價方法和細則,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無機化學雖然只是中醫藥院校藥物制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但在中醫藥院校本科教學中卻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但由于大部分學生進入大學之前,并沒有系統完整地獨立完成過具體的化學實驗,動手能力和具體操作思路都比較欠缺。故教師更需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刺激學生學后的思索,及時收集思考過程中積累的問題,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并落實到實驗操作應用中。采用形成性評價在本科教學新大綱的實行和新的教學計劃的調整,實驗課時學時減少的情況下,可更高效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驗操作和實驗技能,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培養、促進、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郭寧.無機實驗課程的形成性評價初探[J]. 廣州化工, 2015,43(20):199-200.
[2]肖湘,楊旭,趙華文,等.醫學院校化學實驗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 化學教育,2014,35(4):47-49.
[3]謝自新,葉發青,郭平. 藥學類專業實驗教學成績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建[J].藥學教育,2015,31(2):64-67.
[4]趙秋華,張紅參,馬卓飛,等.PBL教學法結合形成性評價在民族醫藥與方劑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2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