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勛,易 飛,姚 樂
(黔東南州人民醫院,貴州 凱里 556000)
腹股溝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根據疝環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可將腹股溝疝分為腹股溝直疝和腹股溝斜疝。其中,腹股溝斜疝的發病率較高。有資料顯示,腹股溝斜疝患者占腹股溝疝患者總數的95%左右。男性罹患腹股溝疝的幾率高于女性,二者的患病率之比約為15∶1。臨床研究表明,腹股溝疝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可能并發腸管嵌頓或絞窄性腸梗阻,從而可嚴重影響其健康。過去,臨床上對該病患者主要是進行傳統疝修補術,但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均較高。近年來,隨著補片材料的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在治療腹股溝疝方面逐漸得到推廣應用。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比較用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在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116例腹股溝疝患者。其中,排除不具有進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或傳統疝修補術指征的患者,排除不愿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將這116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n=58)和乙組(n=58)。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0例(占86.21%),女性患者8例(占13.79%);其年齡為18~78歲,平均年齡為(44.86±3.91)歲;其中,有腹股溝斜疝患者53例(占91.38%),有腹股溝直疝患者5例(占8.62%);有單側腹股溝疝患者55例(占94.83%),有雙側腹股溝疝患者3例(占5.17%)。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1例(占87.93%),女性患者7例(占12.07%);其年齡為20~80歲,平均年齡為(45.26±4.06)歲;其中,有腹股溝斜疝患者52例(占89.66%),有腹股溝直疝患者6例(占10.34%);有單側腹股溝疝患者56例(占96.55%),有雙側腹股溝疝患者2例(占3.45%)。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乙組患者進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在其患側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的2 cm處做一個切口,依次切開其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外斜肌。游離男性患者的精索,切開其提睪肌。充分暴露患者的疝囊。游離患者的疝囊,顯露疝囊頸,并對疝囊頸進行高位結扎。若患者的疝囊較大,應將其疝囊結扎成幾個小疝囊,再將疝囊納回其腹腔。若其疝囊較小,可直接將疝囊納回其腹腔。將一張大小合適的補片沿著患者腹股溝管的邊緣展平,將補片固定在其腹股溝的韌帶上,將補片的內側固定在其腹外斜肌的腱膜上,避免補片發生移位或卷曲。最后縫合患者的手術切口[1]。對甲組患者進行傳統疝修補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在其患側的腹股溝區做一個切口,依次切開其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外斜肌。游離男性患者的精索,切開其提睪肌。充分暴露患者的疝囊。游離患者的疝囊,顯露疝囊頸,并對疝囊頸進行高位結扎。切開患者的腹橫筋膜,將疝囊納回其腹腔內。修補患者腹股溝的后壁,最后縫合其手術切口。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包括其手術持續的時間、術畢至飲食恢復正常的時間、術后住院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的復發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術后發生并發癥的例數/總例數×100%。術后病情的復發率=術后病情復發的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乙組患者術畢至飲食恢復正常的時間和術后住院的時間均短于甲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
注:*與甲組相比,P<0.05。
組別 手術持續的時間(min)術畢至飲食恢復正常的時間(d)術后住院的時間(d)乙組(n=58) 46.23±4.92 1.25±0.24* 4.24±1.04*甲組(n=58) 47.61±5.57 2.62±1.03 7.38±2.25
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均低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復發率的比較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的常見病。臨床研究表明,腹壁肌肉的強度降低及腹腔內的壓力增高是誘發腹股溝疝的主要原因。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其腹股溝區出現一個可復性的腫塊。該病患者在患病的初期,其腹股溝區的腫塊較小,且腫塊僅在其站立、行走、奔跑或劇烈咳嗽時出現,其在平臥時腫塊可自行消失。隨著該病患者病情的發展,其腹股溝區的腫塊會逐漸增大,且腫塊可自其腹股溝區下降至其陰囊(或大陰唇)處,嚴重影響其日常活動[2]。過去,臨床上主要采用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該病。對該病患者進行傳統疝修補術,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其術后的并發癥較多,且其術后病情的復發率較高。近年來,不少醫院對腹股溝疝患者進行無張力疝修補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唐軍[3]等指出,對腹股溝疝患者進行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諸多優點,如手術操作簡便、術后的并發癥少及患者術后病情的復發率低等。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相比,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該病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縮短患者術后康復的時間,減少其術后的并發癥,降低其術后病情的復發率。
參考文獻
[1]陳興忠,王春燕,唐學斌,等.無張力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農村衛生,2016(22):25.
[2]紀勇軍.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對比[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6):50-51.
[3]唐軍.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療效對比[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8):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