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靜芬,李 蓉
(長治市人民醫院護理部,山西 長治 046000)
癌性疼痛是指由腫瘤引起的疼痛。該癥狀可貫穿癌癥患者的整個病程。癌性疼痛的發生可加重癌癥患者的軀體痛苦和精神負擔,使其喪失對治療的信心。對癌性疼痛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對提高其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主要探討將規范化護理干預應用于對癌性疼痛患者進行護理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長治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60例癌性疼痛患者。這些患者均經手術后的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惡性腫瘤。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常規組。在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7例;其年齡為24~81歲,平均年齡為(59.2±0.9)歲;其中,有食管癌患者23例,有肺癌患者30例,有宮頸癌患者15例,有乳腺癌患者12例。在常規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其年齡為29~78歲,平均年齡為(61.3±0.1)歲;其中,有食管癌患者20例,有肺癌患者29例,有宮頸癌患者17例,有乳腺癌患者1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根據兩組患者所患癌癥的類型對其進行相應的治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協助其辦理入院手續,認真填寫患者的姓名牌和床頭卡,通知醫生接診。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遵醫囑為其測量脈搏、血壓、心率、體溫、體重,對其進行飲食指導,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與其聊輕松的話題,引導其回憶生活中的趣事,以轉移其注意力。同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或做哈氣、打哈欠的動作,以使其放松身體,緩解其疼痛的癥狀。對于疼痛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遵醫囑為其使用鎮痛藥進行治療?;颊叩牟∏槿舫霈F惡化,護理人員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做好對患者進行搶救的準備。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出院指導。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詳細了解其出現疼痛的具體位置、性質、程度、誘因及飲食情況、睡眠情況、既往病史、現病史,仔細觀察其在疼痛癥狀發作時的狀態,記錄其每次疼痛癥狀發作持續的時間,進而熟練掌握其疼痛癥狀發作的規律。在患者疼痛癥狀發作前,護理人員應遵醫囑讓其服用鎮痛藥。2)護理人員遵醫囑根據患者疼痛的癥狀為其選擇合適的鎮痛藥進行治療。對于存在輕度癌性疼痛的患者,應遵醫囑為其使用非阿片類鎮痛藥進行治療;對于使用非阿片類鎮痛藥治療無效或存在中度癌性疼痛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遵醫囑為其聯用非阿片類鎮痛藥(此藥可作用于人體的外周神經系統)和弱阿片類鎮痛藥(此藥可作用于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治療,以增強藥物的鎮痛效果;對于聯用上述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中度、重度癌性疼痛患者,護理人員應遵醫囑為其使用強阿片類鎮痛藥進行治療。在為患者使用上述鎮痛藥進行治療時,應遵醫囑酌情為其使用抗焦慮藥和抗抑郁藥進行輔助治療。3)護理人員遵醫囑對患者進行物理鎮痛治療。對患者的腰背部、足部進行按摩,每次按摩10 min,每日按摩3次。護理人員使用手腕、指尖、指節按壓患者出現疼痛的部位或疼痛部位周圍的區域。按壓10 s后,詢問患者疼痛的癥狀是否有所緩解。如果得到患者肯定的答案,應繼續對此處進行按壓,每次按壓1~2 min,每日按壓3次。護理人員將用毛巾包裹的冰水袋放在患者出現疼痛的部位,注意觀察患者冷敷處皮膚的情況,以此處的皮膚變白為宜,要把握好冷敷的時間,不要讓患者出現凍傷,每日為患者冷敷1次。護理人員遵醫囑為患者使用毫米波穴位治療儀照射其體表相應的穴位。單個穴位的照射時間為10~20 min,每次照射2~4個穴位,隔日照射1次,照射10~15次為一個療程。
1)使用VRS法對兩組患者癌性疼痛的程度進行分級,以評估其接受治護的效果。癌性疼痛程度的分級標準是:0 級:患者無痛感;Ⅰ級(輕度疼痛):患者有輕微的疼痛感,可以忍受;Ⅱ級(中度疼痛):患者有較為明顯的疼痛感,無法忍受,需要使用鎮痛藥進行治療;Ⅲ級(重度疼痛):患者有劇烈的疼痛感,其睡眠可受到影響。接受治護后,患者癌性疼痛程度的分級若降低1~2級,表示其癌性疼痛的癥狀得到緩解;患者癌性疼痛程度的分級若仍為Ⅱ級或Ⅲ級,表示其癌性疼痛的癥狀未得到緩解。2)接受治護后,將兩組患者對鎮痛藥的依賴程度進行分級。具體的分級標準是:0級(不依賴):患者不需要使用鎮痛藥進行治療;I級(輕度依賴):患者需用使用非阿片類鎮痛藥進行治療;Ⅱ級(中度依賴):患者需要使用弱阿片類鎮痛藥進行治療;Ⅲ級(重度依賴):患者需要使用強阿片類鎮痛藥進行治療。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試驗組患者癌性疼痛的緩解率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治護效果的比較
接受治護后,在試驗組患者中,對鎮痛藥依賴程度的分級為Ⅲ級患者所占的比例低于常規組患者(P<0.05),對鎮痛藥依賴程度的分級為0級、I級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鎮痛藥依賴程度分級的比較[n(%)]
據統計,在全世界范圍內,有30%~50%的癌癥患者存在癌性疼痛。癌性疼痛患者身體的各項機能可明顯減退,其肢體的力量和對活動的耐力下降,可出現惡心、食欲不振、失眠等癥狀及恐懼、焦慮、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失去自控能力、產生自殺傾向等心理變化。導致癌癥患者出現疼痛癥狀的原因是:1)腫瘤侵犯或壓迫其神經根、神經干、神經叢。2)腫瘤侵犯其大腦和脊髓;3)腫瘤侵犯其骨膜或骨骼;4)腫瘤侵犯其實質性臟器和空腔性臟器;5)腫瘤侵犯或堵塞其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6)由腫瘤引起局部組織出現壞死、潰瘍等。
調查的結果顯示,在癌性疼痛患者中,晚期癌癥患者所占的比例較高[1]。綜合考慮癌性疼痛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生存期,臨床上常讓其服用鎮痛藥進行治療。但是,長時間讓此病患者服用鎮痛藥會使其出現惡心、嘔吐、便秘等不良反應,嚴重的患者可出現尿潴留、呼吸抑制及對鎮痛藥產生依賴。在對癌性疼痛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在嚴格執行醫囑的同時,應準確地評估其疼痛的程度,根據臨床經驗協助醫生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從而降低其對鎮痛藥的依賴性,確保其獲得理想的鎮痛效果[2-3]。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癌性疼痛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干預的效果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曹軍寧.腫瘤內科治療學[M].北京: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405.
[2]李紅文.優質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7(3):2781-2783.
[3]陳春賢,汪紅霞,林克如.優質護理對晚期腫瘤患者疼痛的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