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萍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醫院骨一科,云南 玉溪 653100)
胸腰椎骨折是一類常見的不穩定型骨折。研究發現,胸腰椎骨折患者多合并有脊髓損傷。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體內神經通路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其機體的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反射功能可出現障礙[1]。臨床上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通常進行手術治療。在進行手術后,需要對此病患者進行肢體功能的康復訓練。本文主要研究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以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云南省玉溪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6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n=80)和觀察組(n=80)。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其年齡為42~68歲,平均年齡為(55.67±2.45)歲;其中,發生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原因為從高處墜落的患者有30例,為發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33例,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17例;其中,胸椎T12節段發生骨折的患者有20例,腰椎L1節段發生骨折的患者有25例,胸椎T12~腰椎L1節段發生骨折的患者有20例,腰椎L1~L2節段發生骨折的患者有15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其年齡為41~67歲,平均年齡為(54.55±2.77)歲;其中,發生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原因為從高處墜落的患者有28例,為發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35例,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17例;其中,胸椎T12節段發生骨折的患者有18例,腰椎L1節段發生骨折的患者有24例,胸椎T12~腰椎L1節段發生骨折的患者有21例,腰椎L1~L2節段發生骨折的患者有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進行手術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病情監測、用藥指導,為其講解手術后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的家屬要為患者加強營養,讓其多飲水,定時為其清潔會陰部位,按摩其受壓部位的皮膚,并協助其排便。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康復護理。進行康復護理的方法是:1)在患者完全清醒后,護理人員指導其進行下肢功能的被動訓練,主要包括踝泵訓練、踝關節的環轉訓練、膝關節的屈伸訓練和平移訓練、直腿抬高訓練。每項每次訓練2 min,每日訓練3次。2)在手術后的第3~第5 d,護理人員應遵醫囑為患者佩戴腰圍(一種腰部固定支具),然后協助其下床活動。3)在手術后的第7 d,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在病床上取仰臥位,指導其用雙手抓住床頭并用力,以帶動身體進行小幅度的運動。此外,須指導患者進行下肢功能的被動訓練,并為其按摩下肢。上述訓練每次進行15 min,每日2次。4)在手術后的第2周,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在平板床上取仰臥位,與患者家屬一起抬起患者的頸肩部、腰背部、臀部及膝部,并指導患者用頭部、肘部、足部支撐起身體,然后緩慢地伸展背部。將患者身體的一起一落作為一個動作,每日做30~50個動作。5)在手術后的第3周,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在平板床上取仰臥位,指導其做雙手抱胸的動作。護理人員與患者的家屬一起抬起患者的頸肩部、腰背部、臀部及膝部,并指導患者用頭部、雙足緩慢地支撐起身體。將患者身體的一起一落作為一個動作,每日做15~30個動作。6)在手術后的第4~第5周,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在平板床上取仰臥位,與患者家屬一起抬起患者的頸肩部、腰背部、臀部及膝部,并指導患者將雙手和雙腳作為支撐點,緩慢地拱起身體,使其身體呈拱橋狀。將患者身體的一起一落作為一個動作,每日做10~30個動作。7)在手術后的第6周,護理人員讓患者俯臥在平板床上,與患者家屬一起托起患者的肩部,并指導患者將頭部、背部及上肢盡量向后伸展,使其身體呈上翹的弧形。將患者身體的一起一落作為一個動作,每日做10~30個動作。8)在手術后的第7周,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坐位、站立位的平衡訓練。在指導患者進行上述訓練時,護理人員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訓練的強度應以患者的身體能夠耐受為宜。
觀察兩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1)顯效。接受治護后,患者肢體的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及反射功能基本恢復正常。2)有效。接受治護后,患者肢體的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及反射功能有明顯恢復。3)無效。接受治護后,患者肢體的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及反射功能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治護效果的比較
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發生交通事故、受到外力擊打、從高處墜落等都可導致胸腰椎骨折的發生。研究發現,胸腰椎骨折患者多合并有脊髓損傷[2]。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體內神經通路的完整性被破壞,使其機體的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及反射功能出現障礙。臨床上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通常進行手術治療。為了有效地恢復此病患者肢體的功能,在手術后指導其進行肢體功能的康復訓練[3]。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在手術后臥床的時間若較長,其下肢的肌肉可出現廢用性萎縮,其下肢的關節可出現僵硬,并可發生骨質疏松癥、肺炎、尿路感染等并發癥。有的患者無法適應臥床靜養的生活,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對其手術后身體的恢復十分不利。研究發現,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手術后的不同階段,指導其進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地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進而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田輝.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墊枕及功能鍛煉的指導[J].中國醫藥指南,2008,6(17):237-238.
[2]柴翠萍,張秋華,閻淑霞,等.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經損傷功能鍛煉的護理89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24):13-14.
[3]王芳.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經損傷功能鍛煉的臨床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0):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