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默衍
1學生整體成就動機水平現狀
為確保此次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此次問卷涉及到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線性關系進行了回歸分析模型檢驗。回歸分析是應用極其廣泛的數據分析方法之一。它基于觀測數據建立變量間適當的依賴關系,以分析數據內在規律,并可用于預報、控制等問題。結果顯示R=0.712(R為復相關系數,它表示模型中所有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線性關系的密切程度。R方越大,說明能解釋的數據越多,模型效果越好),此模型能解釋的數據達到71.2%,即經回歸分析所建立的模型檢驗,本研究所設立的實驗效果良好。
經過對本研究問卷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的成就動機總體呈高水平趨勢,學生平均成就動機(ma)為1.62,表明武術學院本科生對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見解;有追求成功的強烈愿望;喜歡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樂意為自己設置高目標;喜歡冒險,喜歡嘗試新事物;希望在競爭中獲勝。
2成就動機在各維度上的差異比較
為確保回收的問卷中設定的各因素與成就動機具有統計學意義,對164組數據進行了方差分析檢驗;為檢驗各因素與成就動機指數之間關系是否顯著,誤差是否在合理范圍內,對各變量因素按組別進行了T檢驗。
根據回歸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的檢驗,可以得到概率P值小于0.01,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即樣本間的差異由抽樣誤差所致的概率小于0.01),證實此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且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關系是顯著的。
通過對AMS量表得分情況的細致分析及T檢驗回收數據的分析,本研究有以下發現:
2.1不同性別學生成就動機差異 成就動機在性別因素上的差異,具體情況見表2及圖2。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本科生成就動機在性別變量上存在顯著的差別,男生渴望成功的動機大于避免失敗的動機,平均成就動機水平較強;而女生則顯示出平均成就動機水平較低的情況。這可能是與女性刻板印象、社會原因或其他潛在變量有關。同時,經t檢驗表明,在95%的置信區間下,性別因素在此次研究中對成就動機的影響是最顯著的(D<001)。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本科生的成就動機在性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男生的成就動機處于較高水平(ma>0),而女生不僅平均成就動機顯著低于男生,而且平均得分較低(ma<0)。
大學生離開高中教育體制后,個體的社會定位會受到社會性別角色觀的影響。雖然被試學生均來自于北京體育大學,并具有相似的武術學習背景,課堂環境也相同,但是兩性的成就動機差異仍然差距較為懸殊。對于這種情況,有學者認為,問題的根源在于社會層面施加給女性額外的心理
壓力,女性內心存在一些來自社會及教育帶來的、后天形成的角色壓力,如情感細膩、仔細、服務家庭等。大陸學者王萍在《關于女大學生成就動機的分析與思考》中也提及到這些社會壓力對普遍女大學生造成的心理障礙,影響著她們對世俗成功的追求和期許。由于社會施壓的影響,確實可能造成女生在冒險精神及自信心上的受挫,傾向保守選擇,從而影響成就動機水平。
2.2不同專項學生成就動機差異
成就動機在專項因素上的差異,具體情況見表3及圖3。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學生成就動機在專業變量上的差異并不顯著。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各專項平均成就動機均處在較強水平,套路專項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略低于散打專項。這可能同專項的競技性、參與體育活動的活躍度有關。同時,經t檢驗表明,在95%的置信區間下,專項的顯著性水平( p=0.918)遠遠大于005,所以專項因素對成就動機的影響的確不大。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學生的成就動機在專項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散打和套路專項學生的平均成就動機均處于較高水平(ma>0),散打專項學生的平均成就動機水平略高于套路專項的學生,但數值差異并不懸殊。
北京體育大學散打和套路專項的學生均擁有相似的武術訓練背景,但兩個專項本身存在著細微的差別。總體來說,散打專項所需的技擊性更強,套路專項相比散打來說更注重動作的準確度及表現力。楊渝川等南京學者在《中國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結構研究》中指出,學習內容性質的區別對于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性格養成會造成影響。因此,雖然兩個專項學生的整體平均成就動機水平都較強,但是散打專項學生的成就動機略高于套路專項學生。
2.3不同年級學生成就動機差異
成就動機在年級因素上的差異,具體情況見表4及圖4。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學生成就動機在年級變量上的差異同樣顯著。武術學院大三大四學生的平均成就動機均處在較強水平,而大一大二新生的平均成就動機水平較低。大二和大三之間的成就動機水平浮動最大,達到了5 29。這可能同所處階段不同、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規劃有潛在關系。同時,經t檢驗表明,在95%的置信區間下,年級的顯著性水平( p=0.007)低于0 01,所以年級因素對武術學院學生成就動機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學生的成就動機在年級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此次研究數據涉及的四個年級中,大三大四兩個年級的平均成就動機水平較高(ma>0),且大三年級平均成就動機高于其他年級,大一大二兩個年級的平均成就動機水平較低(ma<0)。
被試學生均來自于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學習背景、所處環境、所受課程并沒有本質的不同。然而四個年級成就動機存在較大差異的這種情況可能與學生自身的適應性有關。大一大二學生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自我認知及自我效能感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的降低會影響人們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所以,當學生處在變動性較大的適應和調整階段,心態會趨于保守,也沒有清晰明確的目標,因此成就動機水平較低。而大三大四學生的校園生活趨于穩定和熟悉,學校課程的減少也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可能,學生開始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自己的未來,擁有更高的目標,因此成就動機水平較高。
中國社會進步鮮明,同時社會代價和社會問題也非常具有屬于自己的明顯的特點。中國大學生作為國家前進的先鋒力量,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身心素質是每所高校的教育布局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