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平
文章探討地方本科師范院校信息類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主要從國家就業形勢總體情樂觀、大學生就業觀念難以轉變、地方政府財政問題、師范類院校就業指導存在問題、信息類人才市場需求不協調等方面分析了就業市場現狀,進而提出分別從加強專業學習及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師范技能、實踐能力培養等方面提升作為地方本科師范院校信息類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也有助于師范類院校順應社會的需求,對師范類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培訓和就業指導。
地方本科師范院校信息類畢業生就業市場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社會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就業競爭愈發激烈。大學生就業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社會在“雙向選擇,擇優錄用”原則下對大學畢業生精挑細選。電子信息工程類的崗位作為技術性較強的崗位,對員工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電子信息工程類的企業在對大學生進行招聘時,要求也會很高。在這種大環境下,師范類畢業生由于行業特殊性,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當然,師范類大學生就業嚴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起來說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
(1)國家就業形勢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在經濟大發展的前提下,20世紀末,中國處于發展轉型期。無論是從經濟還是教育,都經歷了一個質的轉變。一方面,城市化進程、工業化的到來,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勞動力就業形勢發生了變化。國有企業改制,使得大批勞動力不得不面臨下崗和二次就業。另一方面,精英教育模式向大眾教育模式的改變,使得高校不斷擴招,就業形勢供過于求,大批畢業生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局面。因此,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是我國就業宏觀背景影響下的必然結果。
(2)大學生就業觀念難以轉變。由于各種因素,一直以來,大學生對于就業期望值過高。對就業環境、待遇、福利、工作地點等過于挑剔。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很多師范類畢業生不愿意去。私立學校由于工作的不穩定性,使得很多師范類畢業生也不愿意去。另外,報考師范類院校的學生,一般首選職業就是教師。跨行業就職對于師范類畢業生而言是一個難以接受的現實。這些就業觀念難以轉變,是師范類大學生就業難的另一個原因。
(3)地方政府財政問題。由于財政的原因,很多地區寧可選擇代課老師,也不愿意安置師范類畢業的大學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財政困難。安置大學畢業生的財政支出要遠遠大于代課老師的財政支出。因而,很多地區寧可讓師范類大學生去代課,也不愿意給予就業編制。地方財政是師范類大學生就業困難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4)師范類院校就業指導存在問題。就目前來看,高等教育師范類與非師范類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存在著相似的問題。首先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參差不齊,缺乏具備專業素養的就業指導教師,無法給予學生全面的就業指導信息。其次,就業指導的時間不夠全面,很多院校僅從大四才開始進行就業指導教育,一年的時間量,對學生給予的指導是非常有限的。最后,就業指導內容不夠全面也是一個方面,很多院校僅從就業信息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但對于學生的就業心理和就業技巧關注度不夠。
(5)信息類人才市場需求不協調。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在地區分布方面存在不協調:一方面,東部發達地區競爭激烈,就業數量上供大于求;另一方面,西部發展地區的企業找不到合適人才,仍然求賢若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華北這三個區域相應地對電子信息類畢業生需求比較集中,已逐漸成為電子信息類畢業生的聚集地這些地區雖然提供的就業崗位很多,但大部分公司都要求應聘者要有出色的專業技能,很看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競爭非常激烈這對于跨省去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有很大的挑戰,需要具備過硬的基本功和技能才有可能被錄用
有效提升地方本科師范院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對策分析
在現代社會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師范生就業既有壓力,也有機遇。師范生的就業渠道也呈現出寬泛性、多樣化的特點。師范生畢業后,有公辦學校、私立學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等可供挑選。但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充滿激烈競爭。結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作為地方本科師范院校信息類畢業生應從以下幾個方而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1)師范生應加強專業學習及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學習成績是師范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知識是力量的源泉,要提高就業競爭力,必須要刻苦努力,勤奮學習,專業理論學習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學習可以為教學實踐打下扎實的基礎。
(2)師范生應加強師范技能的培養。師范技能是師范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首先,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切實培養自己的教師基本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普通話水平)、書而表達能力(三筆字水平)、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計算機水平)等,積極參加賽課、說課、教案編寫、課件制作等教學技能比賽:其次,還應加強教學基本功的培養,通過微格教學和小組試講等方式,提高課堂教掌的組織與調控能力,課堂藝術創新能力,為教育實習夯實基礎。
(3)師范生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能力是師范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專業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理論只有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發揮理論的作用,所以師范生還應有意識地培養實踐能力。在校級、系部、班級擔任職務,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應變協調能力,還可以樹立為廣大同學服務的意識,對于以后成為教師服務學生和家長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心理影響。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可通過從事家教活動增強備課、講課、解題的能力,積累與學生和家長溝通的經驗,提高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
綜上所述,作為地方本科師范類院校的信息專業不同于老牌工科院校,有自己的優勢也有劣勢。其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提升就業率不可能是一蹦而就的事情。在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向內涵式過渡發展的今天,如何搞好地方本科師范院校信息專業學生就業問題,提高就業質量,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過硬的高素質電子信息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還需要同仁們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