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千頡



英語教學工作在我國一直都有重要位置。文章通過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的4314名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研究其學習目的和動力、學習態度、學習困難以及自我評價等方面內容,為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要加強專業英語教學、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創造語言環境等策略。
英語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拓展知識的媒介。我國雖然重視英語教學工作,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指出,“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是教學工作的關鍵。文章將通過調查分析的方式,全面了解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幾點解決措施。
一、調查方案
(1)調查目的:通過了解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和動機、學習態度和遇到的困難等各內容,為優化教學策略提供數據支持。
(2)調查形式:學生可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平臺登錄問卷進行答題,時間不限,答題模式以網絡平臺設置模式為準。
(3)調查內容本調查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設置5道基本題目,包括性別、年齡、年級、所在院系和入校類型,用于評估參加人員的基礎信息;第二部分共設置20道題目,用于調查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興趣態度、課外學習的方法及遇到的困難等。
(4)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對象選取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高職醫學院、藥學院、農學院、工學院、經管學院、護理學院、人文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九個院系一、二、三年級共4514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網絡系統正常運行,所有參與答卷均有效。
(5)統計分析:計算每道題目中每個選項的比率:即每個選項的人數一總人數,然后對結果進行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習目的和動機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提高自我綜合素質,21.8g%的學生是為了通過英語等級考試,0.71%的學生為了出國考試而學習英語,15.8%的學生是為了獲取畢業證而學習英語。對于學習英語的動機,為了了解外國文化的學生占17.52%,有21.22%的學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與外國人進行交流,近1/3的學生主要是為了畢業能夠更好的工作或出國。從以上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有學習英語的目標和動機的,當然也不排除有極小部分的學生還存在著迷茫。學以致用才是教學和學習的主要目的,外語學習的目標應該涵蓋溝通、文化、貫連、比較和社區五大目標,教師應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適當引導以明確學生的價值觀。
此外,從表1中我們也發現,絕大多數學生想全面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單獨想提高口語能力的占38 .44%。想提高詞匯量的學生占15.97%,想提高語法知識的占據12.94%,極小部分是為了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短期的、具體的目標對于提高學習動力,培養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由上調查我們可以得出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希望從基礎上掌握英語。
2.學習態度
從表2中我們可以發現,有(36+995)%的同學喜歡學習英語,大部分學生保持一般態度。究其原因,84.67%的學生認為英語基礎差是不喜歡英語的主要原因,專業不相關、老師上課的方式也是影響學生態度的重要因素,有7.7g%的學生認為老師上課枯燥乏味導致了學生興趣的改變或丟失。從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我們也可以看出,學生對待課堂英語的態度也是一般,僅有27.12%的學生是持積極的態度。
3.課外學習方法和策略
課外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策略因人而異。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超過1/3的學生主要是在聽說上面進行訓練,34.27%的學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詞匯學習上,僅有4.23%的學生用來練習寫作。從解決問題的頻次調查我們可以發現,一大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態度往往不夠積極,這也可能是造成基礎差的重要因素。學生課外學習的態度積極性并不高,學校和老師可以針對性的開展相關的知識學習活動,以便能夠側向刺激學生的課外學習興趣。現在是個信息技術發達的社會,從表3調查結果發現,有( 19.16+60.21)%的同學通過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手機學習英語,有18.83%的學生把教材作為學習英語的輔助材料,表明信息化教學可以作為一個課外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手段。
4.學習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的體現,對重新制定目標和計劃具有重要意義。表4結果顯示,僅有6.76%的學生表示英語學習收獲很大,絕大多數學生僅在基礎方面掌握了英語的知識,表明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缺乏更多對學習的總結。究其原因,有75.35%的學生把沒有收獲的原因歸結為學習方法,僅有極少數學生把原因歸結為教師和教材方面。對于聽、說、讀、寫四大方面的自我評價中,通過調查我們發現:
(1)在聽力上,有(1.88+12.25)%的學生在良好以上,能滿足基本的日常交際,58.130/的學生只能聽懂部分內容,27.74%的學生對聽力水平表示完全聽不懂,整體說明學生在聽力方面還存在嚴重不足。
(2)對于英語口語的調查結果比聽力的結果更糟糕,僅有(166+928)%的學生能夠完成普通日常交際,47.36%的學生勉強進行交流,有41.6g%的學生根本不敢張口說英語,表現出英語口語在學生中是一大障礙。
(3)對于閱讀理解,有(1.86+14.51)%的同學表示掌握的較好,55.36%只能讀懂部分內容,28 .27%的同學表示完全不懂。
(4)對于寫作,有(1.68+11.83)%的學生表示對寫作能力比較認可,55.34%的學生表示寫作能力一般,只能夠勉強寫出部分內容,31.15%的學生完全沒有寫作能力。曾祥敏等[2]研究發現,閱讀能力較好的人其寫作能力也較強,這和本次調查結果也基本吻合。
學習一門語言絕非易事,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我校絕大多數學生在聽力、口語、閱讀理解和寫作上存在不足,在基礎學習上還存在不足,在學習方法上還需要改進。
5.學習中的問題
從表5我們又進一步了解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不足和困難。
35.58%的學生認為閱讀理解較難,29.24%認為是口語,聽力和寫作所占據的比例相對較低。從自身方面分析能力差的原因,詞匯是“罪魁禍首”,占據了35.36%,其次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為25.19%,對于語法基礎和學習方法欠缺也是重要的因素,分別為17.32%和15.15%,僅有4.7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理解能力不足導致了學習成績差。對于外部因素。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缺乏語言環境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對于教材內容較難、教學乏味無趣、教學缺少互動也是重要因素,分別為9.11%、15.26%、13.09%,僅有5.54%的學生把原因歸結為老師講的晦澀難懂。從以上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均需要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啟示與策略
本次調查發現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為:(1)英語學習動機主要動機和目的是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語知識和能力,提高的英語口語能力和專業英語知識。(2)學習英語的態度一般,主要和英語基礎較差有關,并且體現在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情況上。(3)學生課外主要學習英語的聽說和詞匯,但是借用工具解決問題的態度一股,大多數用手機APP。(4)絕大多數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一般,對學習英語的收獲較少,主要原因歸結為學習方法不足。(5)學生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均表現較多困難,以閱讀理解較為突出,主要歸因于為詞匯和語法知識不足,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欠缺,外部缺乏語言環境。針對以上情況,本文提出了以下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水平和能力的策略:
(1)加強專業英語教學。加強專業英語教育工作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學生熟悉本專業知識,學習英語知識更容易牢記;另一方面學生更有利于學以致用,增強記憶。不同專業可以設置不同的專業英語課程,把專業英語與傳統英語相結合,加強詞匯、語法訓練,加強聽、說、讀、寫練習,在專業英語的角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2)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助手。韓丹研究發現情緒倦怠會使學生動力降低,興趣逐漸喪失,進而導致英語學習困難和成績下滑。(韓丹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倦怠成因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 (10):92.)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也是重要方法。創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建豐富的課堂內容都是有效的舉措。
(3)創造語言環境。學習外語如果沒有真實的語言環境,不能參與到實際的語言訓練中就會費時費力。(李燕語言環境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1(11):156-157.)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外語環境模擬、全程英語教學、英語情景展示、英語朗誦比賽等等,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語。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課外網上面對面英語學習,結交外國朋友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英語教學工作是高校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同學校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已,制定相適應的措施,及時發現不足、解決不足,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