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吉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遞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隨之產生。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749萬,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765萬,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如何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已成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開始融合,創造了一系列新的發展形態,給大學生創新創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大學生創新創業是現行社會形式發展的必然結果,以創業帶動就業是當前社會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出錯。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點不斷增多,而要想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就必須結合“互聯網+”時代發展要求,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能力的培養,讓大學生能夠把握時代趨勢,從而順利就業。
“互聯網+”的概述
所謂“互聯網+”就是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經濟運行模式,其核心就是互聯網技術,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傳統行業提供新的發展機會,促進傳統行業的轉型與升級,進而為我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現行社會形勢下,我國傳統行業發展逐漸遇到了發展的瓶頸,產業轉型與升級也越來越迫切,而互聯網的出現為傳統行業的轉型與升級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有望再次獲得高速發展。
“互聯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之間的關聯性
大學生創新創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鼓勵大學牛創新創業也是我國現行形勢下緩解大學牛就業壓力,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事業建設的接班人,當代大學牛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嘗試將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而“互聯網十”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出現為大學牛創新創業帶來了較好的機遇。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的興衰發展,是親近互聯網、了解互聯網最大的一個用戶群,從PC端軟件,再到移動通信、社會軟件等,互聯網已成為當代大學牛牛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互聯網,大學牛可以開展各種創新創業活動,將未來就業的點放在互聯網上,從而促進自己順利就業,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
“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主要領域
軟件開發領域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軟件開發成為當代大學牛創新創業的主要領域之一。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移動通信、社交平臺開始受到人們的熱捧和喜愛,在這種環境下,大學牛開始將創新創業的點瞄向了軟件開發領域,包括社會軟件、工具類軟件、游戲軟件等。以游戲軟件為例,當今,游戲已經從原來的端游發展到于游時代,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牛活需求。而游戲軟件需要很多的專業人員,如游戲客服、游戲莢丁等,面對各種網絡游戲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大學牛也開始熱衷于游戲軟件的開發,以此作為創新創業項目。
電子商務領域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牛創新創業最廣的領域,主要表現在開網店、微商。在互聯網興起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開網店,在電子商務平臺開網店已是大勢所趨,網店有著打理方便、不易壓貨、交易方便等特點,已成為當代大學牛創新創業的重要方向。
實業類
從近幾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來看,從事實業類的大學牛人數也占據著一定的比重,實業類可以分為硬件類項目、實物加工與銷售等。以實物加工與銷售為例,大學牛對自身日常牛活息息相關的用品進行再加工、設汁,使得原本的用品更具附加值,從而獲得更好的利潤價值。
專業領域
專業領域的創業也是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一大亮點。對丁許多大學牛而言,尤其是理科生,他們利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深入專業研發,在專業研發中形成了創新創業項目。“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自主研發項目得到了更好地擴展,可以讓更多的投資者看到這些研發項目,從而解決大學牛創新創業項目資金問題。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創新創業意識薄弱
“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的號召越來越大,但是大學牛創業意識還比較薄弱。對于許多大學牛而言,他們安—于現狀,處于被動,認為只要學好專業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不能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從而束縛了自身的發展,增加了就業壓力。
缺乏系統化的創新創業理論教育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地方,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高校一直偏向丁理論教育,對大學牛創新創業教育還不夠重視,大學牛的創新創業教育流行于形式,口號式的鼓動學牛創新創業,沒有付出實際行動,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實際嚴重脫節,以至丁許多大學牛缺失創新創業意識,不能“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不大
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有利于緩解我國就業壓力,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近年來,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來支持大學生創新,但是,這些政策卻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甚至一些政策完全成為了“一紙空文”。首先,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政府在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新創業培訓、政策扶植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由于相關政策不完善,將嚴重阻礙大學生創新創業步伐。
創新創業文化氛圍不濃
當前,我國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道路上,社會文化氛圍不佳,從而束縛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發展。一方面,受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許多大學生不能突破文化常規,使得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行為不敢越雷池半步,畏首畏尾,安分守己的行為比較突出;另一方面,傳統的將經濟體制嚴重制約了大學生進一步創新創業,使得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一味的遵循傳統的經濟規律,不能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加以創新和改變。
“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策略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迎來了巨大的機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了創新創業的熱潮中,為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而要想促進大學生順利創新創業,就必須結合“互聯網+”背景,科學的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加強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互聯網+”背景下,要想讓大學生主動投入到創新創業道路上來,加強其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只有扭轉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其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意識,大學生才能主動去尋找創業機會。家長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正確幫助孩子樹立創業觀,不要一味的灌輸傳統的教育理念,要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鼓勵孩子大膽實驗和嘗試,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業醫院。作為大學生,更要轉變傳統的就業觀,要認識到當前就業的嚴峻形勢,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面向多領域發展,從而為創業提供保障。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大學生創新創業離不開教育,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高校應當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結合“互聯網+”時代要求,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課程,樹立全心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念,革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大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目標;其次,要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外聘請專業人士和成功企業家為大學生講解創新創業的成功經驗,從而激勵大學生主動創業。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離不開政策支持,只有建立在有效的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才敢于投入到創新創業道路上來,從而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因此,政府應結合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形勢,必須應當加快完善相關政策,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和扶植;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規范市場行為。同時,要加快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服務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專業的服務。
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
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潮不斷高漲,我們應當善于各種媒體手段,加大對創新創業信息的宣傳,提高大學生對創新創業過程的認識。同時,要鼓勵社會各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盡最大努力幫助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幫助,從而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更好發展。
綜上, “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既迎來了機遇,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挑戰。互聯網是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引擎,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多樣性的選擇,然而,我國互聯網還不夠成熟,在借助互聯網進行創新創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結合當前形勢,加大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完蓄相關政策,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進而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