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思想政治課程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通過思想政治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同時要給學生傳授高效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樂于實踐的精神,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本文對高中政治課教法與學法進行相關研究。
一、高中政治課教學的相關理論思考
(1)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在于教會學生書本上的基礎知識,而在于教會學生如何自己去學,自主探究。普通高中教育不僅要為學生升入大學做好準備,還要為學生走向社會、適應工作要求打好基礎,因此,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人生一筆巨大的財富。
(2)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形式與內容。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形式以專題研究為主,要根據教材的某一段內容,確定研究專題,提出研究方案。研究專題的內容應該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一是依據教材內容確定研究專題,不脫離教材。確定研究專題之后,教師要將這些教材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給學生講深講透,讓學生對基本知識點做到真正理解與掌握,為開展研究打好理論基礎。二是研究專題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有關,不脫離學生的實際。研究專題所要解決的問題,既要有現實性、新穎性,又要讓學生感到難不住、能解決。三是研究專題的內容要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不脫離社會實際。研究專題的內容要緊密聯系現實社會中的時事熱點問題,具有針對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感到想研究,非弄清楚不可,而弄清楚之后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有一定的幫助,使學生覺得非常有用。
(3)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程序。根據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形式與內容,可以初步確定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程序:理解掌握理論觀點——思考確定研究專題——醞釀提出研究方案——分頭收集資料,搞社會調查——研究整理資料,寫小論文或社會調查報告——總結交流,鼓勵表彰。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體集中活動與個人分頭行動相結合。要注重課內定專題,講原理,講方法,課外找資料,做實驗,搞調查;個人分頭研究,整理材料,寫論文或報告,集中匯總交流提高,并且予以表彰。
二、高中政治課教學實踐中的主要做法
(1)采用專題辯論教學法。要開展專題辯論,先要有適合的問題。問題要現實新穎、有吸引力,才能激發學生的辯論興趣,然后為解決問題而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去探索。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不能苦思冥想、挖空心思地“制造”問題,而要創設一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由地提出問題。在講課過程中,要允許學生不舉手任意提問題,若學生站起來不好意思坐著提問題也可以,同時提倡學生將問題寫在紙條上,然后傳到教師手中,由教師當堂給予回答。這樣做,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些容易害羞的學生也可以提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啟學生的思維之窗。因此,幾乎每節課都有許多學生傳遞紙條,針對教材內容提出問題。根據學生所提問題的內容多少、難易程度、范圍大小,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辯論方式予以解決。比如“通貨膨脹的成因及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當堂辯論,當堂解決。像“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等問題,涉及的內容較多,當堂可能解決不了,那么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段時間,讓學生通過上網收集資料或實地調查了解,思考整理,寫成文字。然后教師召開專題辯論會,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鼓勵學生有話直說,實話實說。這樣的辯論,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激發學生的智慧火花和思維亮點,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2)采用分析歸納教學法。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有一句教育名言:“教是為了不教。”而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最后實現不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好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不僅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 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閱讀教材——探討研究——釋疑解難——分析歸納——練習鞏固——信息反饋的“八步教學法”,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分析歸納的能力。在這八個步驟中,除了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釋疑解難由教師引導外,其他五個步驟都是學生的自主活動。整個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分析理解,自己歸納總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學習。特別是在高考復習過程中,在講清楚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整理已學過的書本知識,自己動手動腦,分析歸納,使知識系統化,使書本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輔導哲學知識的復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每一單元的知識從三個方面進行整理:一是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二是這些原理所體現的方法論,三是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所能分析和解決的社會實際問題。要讓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哲學原理解決問題的例子,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采用實際操作教學法。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會學,還要教學生會做,讓學生在做中學,把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學會靈活運用。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很有價值。案例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先學習教材中的基本原理,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社會生活中的一個案例,讓學生討論、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例如,在講解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呈現本地區一家效益不佳、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的實況,然后讓學生扮演總經理、董事長,分析該企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設計該企業的改革方案。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非常喜歡,他們認真閱讀教材,到處查閱資料,學習有關國企改革的文件,親自走訪該企業的領導、職工,分析該企業的具體情況,研究目前市場行情,制定出企業脫困增效的具體方案。最后,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宣讀自己的方案,經過大家分析研究,挑選出其中的最佳方案。為了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師還可以采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學“投資理財的選擇”中的“儲蓄、股票、保險和債券”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為自己的家庭設計一份理財投資方案。方案設計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帶回家與父母商議,根據家庭的實際收支狀況對方案進行修改,使原本虛擬性的方案變成可操作性的現實方案。這種教學方法,得到學生、家長、社會各方面的歡迎和好評。學生們認識到,脫離實際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理論聯系實際才是有用的。家長反映,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經濟意識,培訓了學生的理財能力,能讓學生理解家長的辛苦,培養學生做人的責任感。
三、結束語
總之,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高中政治課堂中,依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可以靈活采用專題辯論教學法、分析歸納教學法、實際操作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同時,要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樹群.誘思探究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實施[J].中學教學參考,2017(28).
[2]郭能武.探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7).
[3]莊媛.高中時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05).
[4]許杭建.對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學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