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明
【摘 要】本文論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出高中政治教師要深入挖掘黨的十九大精神實質,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政治課堂;主動創設學習主題,讓高中政治教育更貼合黨的十九大精神高度;積極創新學習方式,讓黨的十九大精神成為學生思想行為指南,讓學生的成長更有質量。
【關鍵詞】黨的十九大精神 高中政治教學 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006-02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與實際的融合是極為常態化的現象。也唯有理論與學生的認知實際及經歷實際相融合,學生才能夠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實性、正面性與實際性。這也是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政治教育要圍繞社會主流價值觀,及時豐富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強化課程實施的高效性,讓課堂變成學生有趣味的課堂,變成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的課堂。可見,適時增補國家重大事件及理論進入高中政治教育是極為必要的。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在遵從政治科目特點的前提下,政治教師應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豐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良好契機,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合到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使學生以更積極的姿態投入到未來的知識學習中。
一、深入掌握黨的十九大精神實質,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政治課堂
黨的十九大既是社會發展轉型、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社會全面步入小康社會的審定會,又是推進會。這次會議對未來中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深入挖掘黨的十九大精神實質,就是要求廣大高中教育工作者積極理解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發展形勢與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所作出的科學論斷,就是要善于發現黨的十九大的理論創新,并將其積極引入高中政治課堂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我國教育發展必然是改革與創新的過程,必然是將學生發展視為教育發展水平體現的過程,必然是引導學生在思想教育、價值認知等方面積極成長的過程。黨的十九大從理論視角詮釋了我國新時代將發展怎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出了在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下中國未來發展的思路與方向。將這些科學理論引入政治課堂有利于補充與矯正政治理論性知識,幫助學生形成更為正確的社會認知觀與價值觀,有助于學生在實現知識素質提升的同時,更能保證在思想占位上始終保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人教版高中政治課本可分為四大版塊,分別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在這四個版塊執行教學時,既可以將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背景材料引入課堂知識理解與學習中,進而增進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認知,也可以將其作為單列的知識要點呈現在課堂上,進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新鮮度與理論熱度。如在《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講課中,我們講授涉及精神文化需求時,就應該明確黨的十九大精神所論述的當今社會的變與不變。黨的十九大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階段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處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階段,同時更為突出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師可以順勢對美好生活需要進行文化需求方面的解讀。同時,要引導學生理解中國由世界大國向世界強國邁進,理解黨的十九大關于文化興國的論述,深刻感悟“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論斷見解。如此,學生從更為新穎而實際的角度對國家文化發展形勢及未來把向有了更為準確的學習。同時,筆者建議高中政治教師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每個課程內容的理論進行分類匯編與知識導入。可通過多媒體投影與學生關于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討論會,讓學生深刻地領會明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實質,開闊視野,創新思路,讓黨的十九大精神真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主動創設學習主題,讓高中政治教育更貼合黨的十九大精神高度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符合學生認知需求與素質實際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內容選擇都是有效的,都是可以嘗試的。黨的十九大是全黨、全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其所提出的理論論述,所提出的涉及教育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指向性論述,是高中政治教育最好的素材與學習依據。作為教師要保證高中政治教育不斷提高占位,進而讓課堂更加貼合黨的十九大精神高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社會各層面都應該更加重視與重點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尤其要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大教育領域進行有力挖掘與優化,積極營造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道德氛圍。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也有相關聯內容的學習。《文化生活》必修三第四單元“發展先進文化”就將道德文化定義為先進文化,提倡社會“陽光文化”的發展,杜絕不良社會道德行為的發生。教師可將“發展先進文化”作為專題討論主題,要求學生深入診視生活中的“喜與憂”,敢于發現“陽光文化”(下轉第12頁)(上接第6頁)下的陰影文化,敢于直面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中存在的思想道德沖突。提倡所有參與主題討論與交流的觀點與立場,都要有相關的理論或案例進行佐證。像一直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扶與不扶”等案例,都可以成為社會道德與個人道德失范的最好說明。當然,教師既要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思想道德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社會層面的案例解讀,用黨的十九大報告論述去豐富課堂政治理論,更要積極引導學生認知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正面性,畢竟道德失范僅僅是社會的小力量,要不斷將正能量注入思政教學,幫助學生在新時代做一個更有愛心、更有正能量、更懂榮辱、更有用的社會貢獻者。
當然,高中政治教師也要將不同層面、不同階層、不同視角下對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解讀進行分解與匯總,將這些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深度分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營養,貫穿到學生思想教育的引導中,融入政治理論的豐富與健全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同時,更能提升政治理解水平,逐漸形成更為健全的人格。
三、積極創新學習方式,讓黨的十九大精神成為學生思想行為指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行動指南與行動綱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內涵與實質更需要成為學生的思想認知引導與行為指南。
在《哲學生活》必修四第一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一課中,教師可對時代精神進行更進一層次的內涵解讀,黨的十九大精神更是時代精神,黨的十九大精神折射出來的各種職業精神、道德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在知識學習與理論學習中提升思想素質,歸正人格素養。教師可通過讀書會、專題學習會、演講賽等途徑,將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學生接觸、學習、認知的核心內容,并鼓勵學生利用政治理論進行解析,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思想的融合統一。
總之,黨的十九大精神是新時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核心。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合入高中政治教學,既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又是理論引導學生成長的必選良法。只有積極探索黨的十九大理論融入政治實踐的路徑,才能真正讓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出應有的價值,這也是教育改革所提倡的。
【參考文獻】
[1]閆紹杰.從教材的修訂看教材的與時俱進——《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修訂內容的深度解讀[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11)
[2]黨海艷.高中政治新教材與社會的銜接[J].神州旬刊,2011(7)
[3]樓錫德.架起初高中政治教材聯系的橋梁[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旬刊,2011(7)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