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君
【摘 要】本文依據中職學校文化課教師缺乏職業成就感這一現象探索教師職業成就感的重要性、文化課教師的工作現狀、缺乏成就感的原因以及教師獲得成就感的方式,以期提升中職學校文化課教師職業成就感。
【關鍵詞】中職教師 文化課 職業成就感 職業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013-02
職業成就感,即指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過程中感受到的一種放松、快樂的幸福感,以及在工作中成功完成目標并且其他人進行肯定與夸贊獲得的滿足感與自豪感。對于教師來說,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經過對畢業率或者就業率的達標而成功完成自己教學的目的,從教書育人的過程以及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肯定中獲取的滿足感,這就是教師所取得的職業成就感。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對教育教學有重要的影響。在目前的教育領域,中職文化教師缺乏職業成就感是較普遍的現象,這對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影響是極不樂觀的。本文依據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根據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教師職業成就感的重要性
(一)學校發展的需要
教學質量是學校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它關系到一所學校的生存以及學校教育的前景,而教學質量又和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獲得學校的支持與肯定,在工作中能體會到快樂和滿足,教師就會獲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使得教師在教學中更加的敬業,將教學作為自己奮斗終生的事業,同時對自己的工作也會多一份責任感,在教學中充分展現自己的個人能力,盡力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為學校的前景發展而努力奮斗。
(二)教師成長的需要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通過自我實現從而得到肯定來表達,而這種表達也就是實現成就感。一個人如果沒有獲得成就感,那么就會對自身價值以及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心情長期處于霧霾狀態下,不僅身體健康受到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受到影響,從而使人失去積極的生活態度。同樣,對于教師來說,教師辛苦教學而學生依舊沒有改變,且學校對教師的努力也是視若無睹,教師就會感到壓力,失去對教學的積極性。相反,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得到學生與學校的肯定,感受到自我的價值,就會擁有更足夠的信心讓自己的教學達到更高的目標,同時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文化課教師的工作現狀
在一定程度上,教師其實是一名生產者,而教師的任務就是“生產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學生。所以,對于教師來說,獲得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渠道就是自己辛苦地教學。隨著中職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教學要求,但是受傳統模式的影響,大部分中職文化課教師依然采取舊的教學方法,難以適應教學的要求;此外,還存在培養體系不科學、師資結構不完善等問題。中職學校大多數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熱情,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下課、放學循環著自己的生活,一切教學以課本要求為主,沒有進取精神,同時也沒有創新精神,對頑劣的學生也沒有耐心進行教導等。教師的消極工作態度直接影響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教師缺乏職業成就感的原因
(一)中職學校以專業教學為主
中職學校認為對專業的教學比文化課教育更重要,中職學校并不在乎學生的文化功底,以學生就業為目的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是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主要方式。幫助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學生的專業等級證書以及特殊技能的獲獎率是學校最重視的,對于文化課,只是當作選修來進行,對文化課開課率也不進行要求,有時為了專業課技能培訓而對文化課課時進行隨意刪減。
(二)中職文化課教學效果不理想
中職學校所招收的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就讀中職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大多數學生初中文化基底就不是很好,文化水平偏低。當面對中職的文化課學習時,很難對新知識進行學習和理解,造成教師無論怎樣認真地教學,學生都是處于聽不懂、不理解的狀態,這種消極的狀態直接影響了教師上課的態度,使得教師缺乏成就感。
同樣,中職學生就是因為文化課差而選擇學技術的,希望通過學習一技之長,能夠在社會立足,對文化課并沒有興趣,這就更使得中職學校認為開設文化課并不能幫助學校提升招生率,從而對文化課棄之如敝屣。其實優異的文化課成績才是學習技能的基礎,理論的教導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但大多數學生不懂,學校就不重視。
(三)中職學校對文化課教師要求出現偏差
經過對我國的師范類院校進行分析,我國大多數師范類院校是普通師范,技術師范很少。這也就導致了大量本科畢業的師范生甚至研究生畢業的師范生的比例加大,從而使得一些中職對教師的招聘門檻不斷抬高,有些招收標準竟然是研究生畢業的師范生。對于中職這樣的學校,本來就不重視文化課的教育,而招聘來的教師又都是偏文化課的教師,技術師范畢業的教師卻少之又少,根本無法滿足職業學校對專業師資的需求,這就直接導致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的嚴重缺乏。學校為解決這一問題,只能從企業聘請技術工人對學生進行技能教學。而聘請的文化課教師要么轉型做專業教師,要么就兼任行政工作,自己的專業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沒能夠發揮自身價值,從而缺乏職業成就感。
四、教師獲得職業成就感的方式
(一)學校應提升文化課的地位
基礎文化課具有專業課無法取代的作用,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盧梭認為:“教育是把人塑造成能在社會中承擔社會責任,又有自己的個性的合格的社會公民?!蔽覀儜撝匾暸囵B學生的人文素質,而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方法就是要把基礎文化課放在與專業課同等重要的位置。為使文化課引起重視,學校應該像對待專業課教師一樣,對文化課教師也要進行相應的培訓,專業課舉辦技能大賽,文化課也要舉辦文化課相應的比賽。同時也可以將文化課和專業課進行結合,許多文化課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專業課知之甚少,對自己所教文化對專業的輔助教育也就沒有發揮作用。一般學生上中職更多的是為了學習技能,如果文化課教師講的內容對專業課的學習也有幫助,那么學生就會認真地學習文化課。學生自愿地學習化課,不僅提高上課的質量,同時也使文化課教師獲得成就感。
(二)確立教師職業價值觀
文化課教師通過教學,運用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一部分文化課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對工作開始產生倦怠感,對學生教育的態度也是消極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學??梢詮膶W生對文化課的認知入手。學生應該明白,每一個就業者都應該具備一定的基本素質,然后才會考慮所學技能,接受教育不僅僅是為了一技之長,也是為了培養我們個人的素質,對我們自身的潛能進一步進行挖掘,發揮我們人生最大的價值。在學生對文化課的重要性認識清楚后,積極的上課態度可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態度,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從工作中感受到被肯定的滿足感,從而獲得職業成就感。
(三)對文化課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飛速發展,專業課程改革、雙師型隊伍建設等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文化課教學并沒有進行多大的改進,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文化課教學還比較少。中職學生本身對文化課程不感興趣,與普教一樣的教學模式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的目標無法達成。所以,教師不應該像普通高中要求那樣進行教學,而應該結合專業的特點,面向未來的職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讓學生知道文化課的學習對今后的就業崗位是有指導意義的。
對于教學的內容,學校和教師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大多數中職學校的文化課教學內容和專業課教學內容脫節,所教的文化課內容沒有體現所學專業的特色。因此,對文化課教學內容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學專業進行調整,讓所講的課程更加側重于學生學習的專業。與此同時,可以將文化課和專業課進行有機地整合,通過教師的文化講解,學生親自參與,不僅加強了學生對文化課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文化課教師職業成就感的提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教師的自身調節,學生的認知和學校對文化課的重視程度都需要調整,提升教師成就感、提高教學質量需要三方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戴 婧.中職學校文化課教師職業成就感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雙),2015(1)
[2]諶紅輝.中職學校文化課教師反學校文化的成因淺析[J].教育界,2011(2)
[3]尹莎莎.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株洲地區學校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基金項目】本文為 2016 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項目“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技能比賽的實踐與研究”(GXZZJG2016A139)研究成果。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