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霞
[摘要]湖南省旅游業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旅游新業態也處于高速發展狀態,湖南省也將建成旅游強省。而我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仍存在問題,尤其在高職院校中,對旅游人才培養重視度較低,且培養內容與行業需求無法有效對接。因此,需要完善與市場經濟對接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激勵機制,制定培養計劃并加強校企合作,促進高職旅游類專業與行業辦學需求的有效對接,促進湖南省旅游行業的高速發展。
[關鍵詞]湖南省高職;旅游專業;辦學需求;對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1-0011-02
引言
湖南省現代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的提出,預示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因此需要提升服務業的專業度。然而,目前要達到湖南省現代服務業與專業群布局戰略契合發展的目標,仍存在較多問題,本文將從湖南省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養現狀入手,探究對應旅游業發展的人才培養策略,以促進湖南省現代服務業與高職教育發展戰略的匹配與契合。
一、湖南旅游業未來幾年發展趨勢
(一)旅游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湖南省旅游業的發展成持續增長態勢,這與旅游需求的爆發式增長緊密相關。旅游需求主要包括旅游精神需求與旅游消費需求兩類。首先,帶薪假期的出現為工薪人員提供了旅游保障,更多人選擇在休假時進行旅游,導致湖南省近程旅游與周末旅游迅猛發展。其次,人們的消費水平逐漸提升,且旅游消費觀念逐步成熟,人們在旅游時會加入自己的理解以及明確的要求,導致旅游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二)旅游新業態快速發展。未來幾年,湖南省旅游業發揮出其強勁發展勢頭,促進旅游對一產、二產的推動與融合。保障多業共存、共同互動的旅游發展格局。在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文化旅游、康體旅游、研學旅游、郵輪旅游等旅游新業態上也將得到迅猛發展。其中鄉村旅游、康體旅游、文化旅游將會更加普遍。在鄉村旅游方面,湖南省將會啟動旅游富民工程,將旅游單位按照特色與地區列入旅游產品策劃中;并將按照策劃方案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建設,將鄉村優質資源發展為旅游資源。而在文化旅游方面,將大力培育旅游演藝項目品牌,弘揚紅色旅游文化,打出湖南旅游名品,促進湖南旅游向特色化發展。
(三)湖南將建成旅游強省。湖南省旅游業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囊括了吃、住、游、娛、購等要素,促進相關旅游產業的構建與發展。就目前而言,湖南省星級酒店約有550家,旅游業務營業收入也排在我國前十名。同時,湖南省旅游帶動效應逐步提升,對全省的收入、就業以及消費皆有明顯的帶動特征。湖南省經濟效益也明顯增加,GDP進入了全國前十名,發揮出其社會效應,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未來幾年內,湖南將建成旅游強省。
二、湖南省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一)旅游人才需求調研。本研究選取湖南省旅游企業人才需求狀況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國旅集團湖南有限公司、橘子洲頭旅游景點、漢庭快捷酒店等20家旅游企業。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旅游專業人才需求設計調查表,調查內容涵蓋旅游企業特點、人才需求類型、未來人才需求情況、需求人才數量、人才學歷等。同時,也涵蓋企業對人才技能、職業證書等需求。
(二)調研結果分析。根據對調查問卷進行整理與總結可知,僅橘子洲頭旅游景點未來人才需求數量平均為每年48人,要求要求旅游人才具備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并可用英語自由交談。以漢庭酒店為首的住宿行業,在十二五期間要吸納就業20萬人,要求旅游人才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英語水平達到六級。而旅游企業對人才要求較高,大多企業在招聘時會遵循本科畢業學生優先的原則,聘請職業技能高、具有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人才,對學生專業則沒有硬性限制。
(三)旅游人才的特征分析
1.具有廣博的知識。要求旅游人才具備旅游業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具備文化、經濟、藝術、法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旅游業中體現出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同時,旅游人才還必須了解湖南省的社會人文、經濟發展以及歷史文化等情況,并可熟練運用相關語言與外國游客進行交流,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習俗與價值信仰。
2.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湖南省旅游業平均每日會迎接近千名的外國游客,因此,需要旅游人才具備國際交流以及適應能力。旅游人才還需具備國際視野以及創新能力,具有獨特的表達技能,協調不同的社會關系。同時,還需具有融合多元文化的能力,并通過語言展示出湖南省獨有的民族文化,發揮出其適應能力,促進湖南旅游業的發展。
3.具有敏銳的政治感知能力。社會事務需要有政府的參與,尤其是旅游行業,政府的參與度更高,其中,對于旅游的規定、國際旅游法規、稅務、貿易、交通等規定,皆需政府來主持完成。外國游客入境展開旅游活動的權益保護法規等也需旅游人才加以了解,并保持清晰的頭腦,堅定政治立場,體現出中華民族的魅力,維護我國民族形象。
三、湖南省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人才培養現狀調研。筆者針對湖南省部分高職院校進行調查,并對其人才培養進行總體分析,涉及方面主要為物流業、金融業、電子商務、信息消費、文化創意、旅游產業等業態。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進行調研,并對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具備情況進行研究。調查對象為湖南省部分高職院校的大三學生,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3份,男女性別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二)調研結果分析。根據對調查問卷的整理與統計,可知湖南省高職院校在旅游專業人才培養中,大多開展導游、英語、管理相關課程,而針對服務行業開設課程的高職院校僅占13%。針對物流業開設課程的高職院校占26%,開設金融經濟課程的占29%,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的占37%,針對文化等開設課程的僅占9%,畢業發放資格證書的高校占63%。(百分數皆進行四舍五入,省去小數點后位)。
(三)影響培養現狀的主要原因。影響培養現狀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當前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對質量要求較低,大多高職院校會結合當代旅游業的發展培養數量較多的旅游人才,但人才素質呈現縮水現象。其次,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不符合當代旅游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仍有很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立錯誤。大多定位于管理人員,導致畢業生連一份線路設計都不會做。同時,高職院校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即使加入實踐知識,也大多是流于形式。最后,學生的學習目標與職業目標不清,學生在學習時不了解此專業的就業內容,學習不具有針對性。
四、對應旅游業發展的人才培養策略
(一)完善與市場經濟對接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首先,需建立與市場經濟對接的人才流動機制,為人才發展奠定基礎,并保障其可有效發揮才能。湖南省旅游行業需要建立法制化與規范化市場,健全人才市場的信息化發展,允許短期工作機制的構建,采取項目合作等形式,使優秀人才可跨部門、跨地區進行實習。其次,高職院校也需對人才培養實行“三轉變”工作,從人頭教育轉化為人才技能開發教育,從事業型管理轉化
為服務體系管理,從高職院校行政教育轉化為專業教育,促進入才的成長,并使其在高職院校中具有雙向選擇的權利,在未來旅游行業就職時,有效發揮其才能。
(二)制定全面的人才培養計劃。、首先,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需將旅游業作為教學課程設置的重點內容,保障人才培養可與旅游人才需求對接。為此,需要教師把握旅游人才需求的動態,對人才培養方向進行調整,并設置正確的角色定位。例如,當前湖南省會展旅游、文化旅游等需求發展迅猛,需要培養更具“寬口徑”的旅游人才,開設前沿課程,并培養針對性技術性人才。例如:培養橘子洲頭文化旅游技術性人才時,可開設與橘子洲頭相關的文化課程,加強學生對文化背景的理解,并開設針對化英語課程,使學生拿握更多專業詞語,提升職業能力。其次,還需構建專業化教師隊伍,需培養“雙師型”教師。作為旅游人才的培育者,不僅要具備教師的素養,還需具備相關實踐經驗,例如本專業的實際工作經歷。教師可利用實踐經驗為學生進行講解,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也為實踐教學提供保障。
(三)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為了促使旅游人才符合行業辦學需求,并適應企業的發展,高職院校需時常聘請社會旅游專家以及骨干教師為專業進行指導,發揮專業建設的作用。并定期召開專家會議,提出與社會發展相關的培育要求,構建針對性教學內容。同時,還需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高職院校內部建設實訓室,使學生在模擬中體會到旅游行業的情況,感受崗位需求與環境體驗。還需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彌補校內教學不足,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此外,為了使學生能夠真切地體會到理論內容的實踐特點,并保障教學具有針對性,還需結合企業需求構建選修課程,并向企業輸送人才,解決畢業就有就業難的問題,也可有效解決高職旅游類專業與行業辦學需求脫軌的問題。
結語
湖南省旅游行業的高速發展,對旅游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完善與市場經濟對接的人才隊伍體系研究與建設、制定全面的人才培養計劃、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尤為重要,不僅提升高職教育與湖南省現代服務業的匹配度,還使湖南省高職旅游類專業與行業辦學需求對接,為湖南省旅游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程柯.旅游人才培養現狀及其培養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6(1):100-104.
[2]陳志輝.湖南旅游發展現狀及旅游強省路徑探討[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雙月刊),2013(1):59-64.
[3]李廣春.紅色旅游發展的需求及其增長[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6(1):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