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沖
[摘要]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行動指南,在中國的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經過不斷探索,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并且結合中國實際,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了許多有代表意義的理論,其中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次飛躍,本文通過解讀《新民主主義論》,來說明和解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1-0115-03
在探索中國的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許多具有時代意義的理論,其中,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是能夠說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的典型代表著作。
一、《新民主主義論》的背景及意義
(一)《新民主主義論》的背景
《新民主主義論》產生的時期,是中國抗日戰爭正處在戰略相持階段的時期,日本開始對國民黨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實行誘惑,國民黨漸漸表現出投降的趨勢。他們開始打擊共產黨,并且散播一些不利于共產黨發展的言論。國民黨這些行為,給我們的抗戰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打擊共產黨的行為,以及污蔑共產黨的言行,讓人民感到迷茫,使他們對抗日戰爭能否勝利也產生一定的懷疑。這對于共產黨來說,非常不利,面對這樣的情形,對國民黨進行一定的反擊迫在眉睫,讓人民心中踏實,有信心也同樣重要,讓共產黨員對未來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必須對民主革命有一個科學的理論指導,才能使抗日戰爭向好的軌道發展。而且當時的情形,使中國共產黨也擁有了能夠說明指導革命的理論的理由和條件。第一,中國共產黨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剛剛成立,不夠成熟,而是已經經歷過失敗也經歷過成功的黨,是一個越來越成熟的黨。共產黨領導北伐戰爭,并取得了勝利,同時“左”傾錯誤的發展,也給黨帶來了一定的損失。黨的經歷越多,越成熟,無論是大革命失敗,還是土地革命開始,無論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還是抗日戰爭的發展,都是我們黨所經歷的,成功與失敗都會造就成長。這些實踐,加上馬克思主義的結合,使毛澤東能夠總結經驗,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當時的問題,為中國的革命提供一定的指導。第二,抗日戰爭當時是相持階段,戰局同過去比,能穩定一些,使毛澤東有經歷去思考一些問題,如果戰局一直不穩定,那么毛澤東的經歷就會分散,產生《新民主主義論》就會相對困難,所以戰局穩定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毛澤東通過總結革命經驗,與馬克思主義結合,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以《新民主主義論》得以誕生。因此,《新民主主義論》有重要的意義。
(二)《新民主主義論》的意義
《新民主主義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當時中國的實際結合的產物,它闡述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說明了關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情景,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與此同時,使共產黨人對自身的發展有了清醒的認知,也使人民心中的迷茫漸漸消散,使我們的革命道路更加平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有著充分的體現。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中共二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起點,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通過黨的最高綱領同時,也通過了最低綱領。
中國共產黨經過一些探索以及一些經驗與馬克思主義結合,毛澤東思想由此產生,正因為有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才會勝利,我們才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革命也不會取得成功。如果一味的教條,不與實際相結合,只是單純的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那么即便能對馬克思主義的每條理論都能娓娓道來,中國的革命也一樣不會成功。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國的革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僅局限于是否會記憶馬克思主義,而且是在了解弄懂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產生指導中國革命的指南。
三、從《新民主主義論》中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新民主主義論》中許多理論都充分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它是毛澤東經過思考,與實踐相結合所產生的,這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當時的指南。
(一)文化是政治經濟的反映
《新民主主義論》中首先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是在第三部分中國的歷史特點中,能動的革命反映論部分。毛澤東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文化屬于意識層面,不屬于物質,它能對政治和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它也是一個時代政治與經濟的一種呈現。所以,政治與經濟能夠決定文化,那么文化也是能起一定的作用,對政治和經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這樣可以看出,馬克思的主義中的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關系,唯物論和辯證法,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總結了政治經濟與文化的關系,體現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是能動革命反應論。
馬克思中國化也同樣建構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點在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中也有所體現。
(二)建構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中葉,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那個時期的背景是無產階級展開了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隨著經濟實踐的推進,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理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時候主義建設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停的進步完善,因為科學的理論是沒有截止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能夠說明社會中的經濟的發展規律。生產關系是人類社會中最基本的的關系,它屬于經濟利益關系,就是人們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諸方面的經濟關系的總和。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沒有對中國的具體實踐作出規劃,毛澤東等領導人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總結了中國應該走的道路,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寫出了中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應該走的政治經濟道路。
首先,在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中,論述了“新民主主義論這一范疇。”毛澤東指出,中國的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一個偉大的革命,中國應當存在的社會,不是資產階級專政的社會,“而是要建立以中國無產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是中國革命的第一個階段,第二階段就是建立社會主義社會&這說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對中國的新民主蟲義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毛澤東對“國體,政體”作出了定義,他指出,“國體就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他將政體分為三種: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這種國家沒有生機,因為沒有民主;無產階級專政共和國;以及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在今天的中國,這種新民主主義國家形式,就是抗日統一戰線的形式。”關于政體,毛澤東認為,政體是政權構成形式的問題,一個國家應當具備一定的政權機關,那樣政權機關才會代表國家,“中國的政體是民主集中制,”只有理解人民心中所想,才能更好地建設國家,使成果由人民共享,國家才能發展,而不是幾個人去分享勝利的果實,毛澤東還提出中國應當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些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現了毛澤東結合中國實際的創造。
關于新民主主義經濟,毛澤東提出了一些觀點,他認為,中國的經濟也應當是新民主主義,應當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營經濟性質,但是雖然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也未必要全面鏟除,消滅資本主義經濟,可以允許一般的不對國民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存在,因為那個時期,我國的經濟并不領先,還有些落后,“中國的經濟,一定要走‘少數人所得而私,決不能讓少數資本家少數地主‘操縱國民生計,決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決不能還是舊的半封建社會。這就是革命的中國,抗日的中國應該建立和必然要建立的內部經濟關系。這樣的關系,就是新民主主義經濟。”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根據中國當時的具體形式,制定的經濟政策,也是當時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一個理論指導。
(三)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民主革命道路的理論貢獻
馬克思與恩格斯通過不停的探索和研究產生了馬克思主義,它揭示了人類社會的一些規律,是科學的理論,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都作出了一定的解釋,社會主義是一個過渡,是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的過渡。
毛澤東在駁頑固派中指出,共產主義是合理的新的社會制度,中國的民主革命需要共產主義作為指導,世界也需要共產主義指導,它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毛澤東還指出革命時期新三民主義的特點,革命新三民主義必須聯俄,而不能聯帝,因為聯合了帝國主義,性質就發生變化,就具有反動性質,帝國主義在中國是不能存在的,一旦存在了,就不是新三民主義。革命的新三民主義必須聯共,否則就有滅亡的危險。聯共關乎到生死存亡,所以對于新三民主義來說也很重要。同時革命的三民主義必須扶助農工,要幫助那些有需要的農工,重視農民的作用。中國人口眾多,農民人口也很多,占據了百分之八十,所以農民的力量十分重要。中國人口中工人的力量也很強大,他們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都非常重要,都能起一定的作用,都能促進革命的發展。“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或者真三民主義,必然是農工政策的三民主義。”舊三民主義是屬于舊時期的,如果在新時期,還用舊三民主義,它就是不識時務的反動東西。一定時期的理論必須同實際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理論背離了實際,即使理論是正確的科學的,同樣也會起到反作用,所以理論必須與實際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國的革命道路作出了理論貢獻,這也是毛澤東和共產黨人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而產生的作用。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理論貢獻
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文化方面的貢獻。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文化部分指出,新的文化所反映的東西是代表新的經濟和新的政治,它所服務的對象也是新的政治和經濟,中國的文化分為“五四”運動以前和“五四”運動以后,在“五四”之前,有舊文化,它屬于資產階級,“五四”之后,產生了新文化,是屬于共產主義的。在“五四”運動之前中國是舊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的文化是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對中國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起了一定的作用,對中國該走的革命道路,也產生了理論貢獻,毛澤東等人聯系了中國的實際,運用了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中國的革命發展。
四、總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中國的革命提供了指導,它使中國共產黨能夠探索中國的革命規律,為中國的革命走向勝利起了推動作用,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從某種程度上,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當時中國的實際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次飛躍,它系統的總結了一定的經驗,向人們說明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情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