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費者權益日,是一個讓消費者維護權利,捍衛尊嚴的日子。同時,這一天成為了不少企業的夢魘,讓那些做過“壞事”的企業膽戰心驚、瑟瑟發抖,更讓那些上了“曝光臺”的企業付出了慘重代價。本文對近十年來(2008-2017年)在央視3·15晚會上被曝光企業進行梳理后發現制造業和ICT行業屬于近十年來被曝光頻率最高的行業,而產品質量和信息安全則為曝光重災區。
自2008-2017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企業中不乏國際知名大企業,如蘋果、麥當勞、大眾、網易、中國電信等,也有鄉間無名小工廠;涉及行業包括ICT(互聯網平臺、手機、電腦、軟件信息公司等)、制造業、汽車、服裝、保健品、食品飲料、零售行業、銀行業、醫療健康等行業*;所涉議題包括產品質量、食品安全、信息泄露、虛假廣告、電話詐騙、垃圾短信等方面。
這些被曝光中的某些事件在當年引發了許多“黑天鵝”效應,不僅讓企業認識到合規經營、責任經營才是可持續的王道,也為后續構建更健康、更規范、更可持續的市場提供了法制和標準的借鑒和思考。
更重要的是,3·15晚會對不良企業、行業的打擊與震懾,喚醒了廣大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也讓消費者學會了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尤其在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后,信息獲取渠道更多,方式更便利,3·15晚會對負責任市場的培育和優化更是舉足輕重。
制造業、ICT行業為“重災區”
從行業劃分上看,近十年被曝光企業名單中制造業(制造業含汽車、服裝行業)、ICT行業名列前兩名。在ICT行業,除了諾基亞、惠普因質量和售后維修服務被曝光外,其余均與垃圾短信、個人信息泄露(2012、2013兩年為信息安全曝光重點年份,如中國電信、網易、高德等企業上榜)以及互聯網平臺責任缺失有關(2016年為互聯網平臺曝光重點年份,如餓了么、大眾點評、淘寶、美麗說等平臺上榜)。
在頭號“老賴”制造業中,汽車、服裝作為大戶,因其與民生直接相關事項,被曝光后影響力較廣,且在消費者心中留下長久印象。同時還有食品行業,雖然上榜次數從絕對統計上略低,但“民以食為天”,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曝光信息均受到大量關注和討論,如麥當勞操作不當,過期面包、奶粉等。
產品質量被“抓”最頻繁
從議題上看,被曝光企業涉及產品質量、食品安全、信息泄露、虛假廣告、電話詐騙、垃圾短信等。其中以產品質量、安全被“揪”到次數最多,食品安全、信息泄露、虛假廣告次之、平臺失責和電話詐騙再次之。
以產品質量為例,大到陸虎剎車失靈、尼康黑斑,小到電飯煲、餐巾紙、一次性筷子不合格,所涉企業既有大型跨國公司,也有鄉間小作坊。在中國制造崛起之際,如此多的制造業問題值得反思。
這些本應被企業當做“命根子”來珍惜、愛護的東西,在3·15晚會上卻被人當做“小辮子”揪出來,實屬不該,但這些其實也是被曝光企業進行自救的重點方向,是企業開展CSR實踐,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領域。
新秀“信息安全”與毒瘤“保健品虛假宣傳”
從時間維度來看,雖然在十年前已經出現了垃圾短信等涉嫌個人信息泄露的曝光事件,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市場普及,有關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了央視3·15晚會的常客,且在2012-2013年兩年達到了曝光頂峰。當然在隨后的2014和2015年,對于竊取個人信息的曝光也還存在,但其勢頭已遠不如淘寶、餓了么、大眾點評、車易拍等互聯網平臺來得更猛烈。2016年可以說讓互聯網平臺“占盡了風頭”。盡管去年互聯網公司僅有“互動百科”一家上榜,但2018年的3·15晚會上, ICT行業的身影定不可少。還有一點沒變,那就是保健品行業里虛假廣告,誘騙老人的行徑。從十年前到現在,這一毒瘤一直被曝光,卻從未被打敗。
其實,不管是新出現的“信息安全”,還是長期存在的毒瘤“保健品虛假宣傳”,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在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加大社會參與,除了企業,政府、行業、專業機構以及每一個消費者的力量都需要參與進來,唯有提升全民責任意識,這些問題才能有效解決。
大企業被曝光影響更大
從企業規模來看,此次榜單中出現了許多響當當的明星企業、大企業。如路虎、大眾、麥當勞、惠普、LG、家樂福、耐克、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淘寶、大眾點評等等。這些被曝光企業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和自己的利益,同時也可能給行業乃至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企業越大,責任越大。同時,企業越大,犯錯誤后帶來的負面影響力也不容小覷。為此,對于很多企業來講,除了解決自身問題,擺脫掉“店大欺客”的臭毛病外,還應該在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合規生產、正當競爭等方面以身作則,樹立行業典范,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編輯|胡文娟 wenjuan.hu@wtoguide.net
* 參考《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GB/T4754-2017)進行行業分類,其中對居民影響較大的汽車,服裝等從制造業中分離出來,單獨成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