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英
[摘要]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腎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生化指標間的關系,以便為臨床治療T2DM提供經驗。方法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進行健康檢查的100例患者為對照組,選取同一時間段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為觀察組,此外將觀察組患者按照U-mAlb排泄率范圍分為正常白蛋白(NAU)組、微量白蛋白尿(MAU)組和臨床蛋白尿(CAU)組,檢測兩組患者U-mAlb、HbA1c及生化指標,并探討觀察組患者U-mACb、HbA1c及生化指標的關聯。結果 觀察組三酰甘油(TG)、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U-mAlb、HbA1c明顯高于對照組,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AU組TG、TC、LDL-C、FBG和HbA1c明顯高于CAU組和MAU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AU組TG、TC、LDL-C、FBG和HbA1c明顯低于CAU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的U-mAlb、HbA1c與生化指標間存在相關性,且與U-mAlb呈正相關。
[關鍵詞]2型糖尿病腎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指標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2(c)-010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inary microalbumin (U-mAlb),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2-DN)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2-DN.Methods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nd 100 patients with 2-DN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In addition,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albumin (NAU) group,microalbuminuria (MAU) group and clinical albuminuria (CAU) group according to the urinary microalbuminuria excretion rate.The urinary microalbuminuria,glycated hemoglobin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albuminuria,glycated hemoglobin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scussed.Results triglyceride(TG),total cholesterol(TC),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fasting blood glucose(FBG), U-mAlb and HbA1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HDL-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G, TC,LDL-C,FBG and HbA1c in NAU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AU group and MAU group (P<0.05).TG,TC,LDL-C,FBG and HbA1c in MAU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AU group (P<0.05).Conclusion In 2-DN patients,U-mAlb and HbA1c were correlated with biochemical parameters,and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mAlb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Key words]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Glycosylated hemoglobin;Urinary microalbumin;Biochemical parameters
2型糖尿病(T2DM)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近年來,其發病概率明顯上升,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該病通常伴隨著T2DM腎病這樣一種并發癥,發作概率可高達40%,在導致T2DM患者死亡的原因中,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把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作為重要檢測指標,但現階段尚未深入研究生化指標間的相互關系。為此,我院對收治的部分T2DM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生化指標的關系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進行健康檢查的100例患者為對照組,將同一時間段收治的100例T2DM腎病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32~69歲,平均(51.8±4.8)歲。觀察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30~68歲,平均(51.2±4.5)歲,且患者癥狀均符合T2DM診斷標準[2],并排除泌尿感染、血壓不穩和其他影響因素,重要器官嚴重病變、認知障礙嚴重或存在精神病史者不予考慮。將觀察組患者按照24 h U-mAlb排泄率(UAER)分為臨床蛋白尿(CAU)組30例(≥300 mg/24 h);微量白蛋白(MAU)組30例(30~299 mg/24 h);正常白蛋白尿(NAU)組40例(<30 mg/24 h)。本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自愿參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5 ml靜脈血,采取離心處理措施,轉速為3000 r/min,時間為10 min,保留上層血清。采用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檢測患者HbA1c,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量患者U-mAlb,對三酰甘油(TG)、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標的檢測可使用武漢貝林錦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TC6010L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予以測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分析各組患者TG、TC、LDL-C、HDL-C、FBG、U-mAlb、HbA1c等生化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檢測結果的比較
觀察組TG、TC、LDL-C、FBG、U-mAlb、HbA1c明顯高于對照組,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T2DM患者各蛋白尿組指標檢測結果的比較
NAU組TG、TC、LDL-C、FBG和HbA1c明顯高于CAU組和MAU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AU組TG、TC、LDL-C、FBG和HbA1c明顯低于CAU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現階段糖尿病發病概率正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在發達國家其概率已經高達10%,國內T2DM數量同樣不斷增加,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并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3-4]。不僅如此,在糖尿病發展后期,患者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對健康狀況極其不利,特別是腎病,長時間沒有明顯臨床癥狀,如果不能給予患者準確細致的查詢,往往難以發現疾病所在,因此需要及早診斷和治療。鑒于早期階段,會有部分蛋白尿排出,也就意味著可將U-mAlb作為T2DM診斷標準[5]。該病發展至晚期則會形成以腎功能衰竭為主要癥狀的尿毒癥,最終導致終末期T2DM的出現,對患者生活極其不利,甚至會引起死亡。
傳統上一般采用血糖檢測法確定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不僅需要患者保持空腹狀態,且檢測結果易被多種因素影響而使得準確性一般[6-7]。蛋白質與葡萄糖互相結合后,可產生HbA1c,對其檢測可直接反應患者血糖水平[8]。相比于傳統方式,該檢測方案對患者要求不高,無需禁食或空腹,也不會受到手術、藥品等外界因素干擾,因此檢測結果準確性明顯。除此之外,若患者血糖水平上升,還能夠使用HbA1c檢測該患者是否出現糖尿病[9]。研究發現[10-12],一旦糖尿病患者HbA1c增加,其體內組織器官也會出現硬化和衰老的癥狀。從此次研究結果看,觀察組患者HbA1c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對觀察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一般。
T2DM患者通常存在脂肪代謝異常癥狀,具體表現為:LDL-c、TG水平上升,HDL-C水平下降。有學者發現[13-14],高血脂可明顯增加尿蛋白排出量,原因在于胰島素與脂蛋白脂肪酶(LPL)作用過程存在關聯,導致患者LPL活血被影響,引發高TG血癥,使得腎小球過濾細胞表達的膽固醇受體與LDL-C結合,產生細胞毒,既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又可能引發腎系膜細胞增生,改變腎臟血流,降低腎小球過濾效率,導致腎臟損傷。本次研究中,觀察組U-mAlb水平與LDL-C、TG、HDL-C水平具有關聯性,表明血糖蛋白增多可引發高血脂、高血糖,并促使尿蛋白排出量增加,損傷腎小球過濾作用,進一步損傷腎臟功能。
一般來講,HbA1c水平越高,表明患者癥狀越嚴重。其與血糖濃度兩者呈正比關系,是臨床用來診斷與檢測血糖水平的重要方式[15]。本次研究將觀察組按照UAER予以劃分,發現三組HbA1c差異明顯。研究期間同時發現[16-17],患者處于高糖狀態時,糖基化過程會減少對酶的需求量,且于腎臟內形成如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并產生不良影響。若時間過長,還會增加HbA1c產生量,減少氧合血紅蛋白量,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影響微血管循環。
綜上所述,給予T2DM患者血脂水平與HbA1c檢測,可有效減少U-mAlb排出量,能夠預防和控制治療該疾病。
[參考文獻]
[1]鈕麗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生化指標關系的研究[J].安徽醫藥,2014,18(12):2279-2282.
[2]柴杰,呂凌波, 李海燕,等.2型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探討[J].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3, 17(6):1034-1036.
[3]秦蕾,楊旭, 張亞文.2型糖尿病腎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生化指標關系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7):115-117.
[4]王英杰.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與血脂代謝的相關性[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2):19-20.
[5]亓海萍, 呂衛華, 武琳.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與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微血管病變的關系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5,19(11):1840-1843.
[6]張學慧.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與糖尿病腎病之間關系的探討[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1,19(2):199-200.
[7]葉芳,孫侃.糖化血紅蛋白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及慢性并發癥的相關性研究[J].當代醫學,2014, 20(8):1-2.
[8]吳中東.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聯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6):595-597.
[9]張彬,薛慶,黃圣雁,等.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水平與尿微量白蛋白異常的關聯性研究[J].華南預防醫學,2017,43(2):163-166.
[10]李蓉,高啟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尿酸檢測的意義[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3):532-533.
[11]李愛琴,匡霞,林立平,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脂聯素與尿蛋白、血壓及血糖的相關性[J].實用醫學雜志,2016, 32(20):3310-3312.
[12]屠印芳,于浩泳,李連喜,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鎂離子水平與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關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7):751-754.
[13]孫春秀,徐寧,張彥芳,等.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2型糖尿病腎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裝備,2013,10(10):102-103.
[14]陳濤,王紅,馬季,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與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關系[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2):151-152.
[15]高超,陳星華,潘陽彬,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與尿蛋白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4,30(1):35-40.
[16]李應琴,馬靜.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對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響[J].新疆醫學,2016,46(4):428-430.
[17]林平,黃勝.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的意義[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2,18(2):89-90.
[18]趙秋霞,張小斌,唐宗青.聯合檢測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腎病腎損傷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9):138-139.
(收稿日期:2017-11-24 本文編輯:白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