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摘 要】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和文藝理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美學概念,對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作用,也是一部作品創(chuàng)作理念和美學價值的重要表現。如何將意境運用到舞蹈藝術中,是舞蹈創(chuàng)作者需要注重和深思的問題;如何在實際的舞臺創(chuàng)作中運用這些方式和手段,也是值得舞蹈藝術工作者學習的。意境對舞蹈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它關系著舞蹈作品主題的升華和內在情感的提升,以及藝術性的提高。
【關鍵詞】意境;創(chuàng)作手段;意義
中圖分類號:J7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2-0080-02
一、意境與舞蹈作品
(一)意境、境界、藝境與舞蹈意境
“意境”一詞最早出現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格》中,《詩格》提出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這就是中國美學上著名的“三境”。
直到清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意境”做了全面分析和研究,他認為“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并指出“詞以境界為最上。可謂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進入20世紀,美學大師宗白華在前人意境學說的基礎上,引出西方美學思想的研究方式,重新構建中國美學意境學說的體系;他在《中國藝術意境誕生》一文中提到:“世界是無窮盡的,生命是無窮盡的,藝術的境界也是無窮盡的。”宗白華將中國傳統的意境學說與西方美學思想相結合,以中國古典藝術門類為研究對象,使中國意境理論煥發(fā)出新的光芒。
意境落實到舞蹈作品上,主要指“舞蹈作品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1]舞蹈意境中的“意”指的是舞蹈所表現的感情和思想,而“境”則指的是舞蹈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客觀環(huán)境。
(二)意境與舞蹈作品
“意境”一詞在文學、繪畫、書法藝術門類中常被提及,而對舞蹈作品意境的研究和論述相對較少。然舞蹈作品也需要意境,它是情感傳遞的橋梁,使編導把想要表達的情感更好地傳遞給觀眾,從而引起觀眾共鳴。
舞蹈作品僅靠系列程式化的動作語匯來體現,顯得枯燥、乏味。“舞蹈需要創(chuàng)造意境,舞蹈也應該創(chuàng)造意境,舞蹈亦能夠創(chuàng)造意境。”[2]意境能夠加深情感,提高藝術性,深化舞蹈作品的主題;更好地發(fā)展舞蹈藝術,推動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藝美學的發(fā)展。
二、舞蹈作品的意境創(chuàng)作
(一)舞蹈意境創(chuàng)作的藝術體現
1.虛與實。“虛”代表人的主觀情感;“實”則代表客觀現實。虛與實看似相互對立,實則相輔相成。一方面,實離不開虛,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舞蹈作品的情感需要人的思想進行升華,將實轉化為虛,才能更好地表達作品的主題。另一方面,虛也離不開實,脫離現實社會的藝術則沒有了生存的土壤,變得虛無縹緲。因此在舞蹈作品的意境中既不能沒有虛,也不能離開實,兩者只有相輔相成、互相融合才能更好地表達作品的情感。
2.情、景、形。“情是舞蹈的原動力,亦是舞蹈作品中人物的內在驅動力。”[3]舞蹈意境中的“意”在某種程度上指的就是舞蹈人物的情感、情思或者情意;“情”是編導和演員對社會現實和人生經歷情感的升華。有了“情”,演員才能有更好的肢體表達,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舞蹈是在時間和空間當中同時發(fā)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其空間分為兩個含義,一是所發(fā)生的客觀空間;二是所營造的特定環(huán)境或者外部環(huán)境。此外還通過燈光、道具以及布景形成的景,營造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從而傳遞情感,以情動人。
營造舞蹈作品的意境需要情、景、形三者的完美結合,缺一不可。“舞蹈意境的創(chuàng)造,主要是通過形象化的情景交融藝術特寫與描繪,把觀眾引入到藝術想象的空間,進而獲得更豐富的審美感受。”[4]
(二)舞蹈意境創(chuàng)作的思考
1.舞蹈編導和演員的多重創(chuàng)作。編導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舞蹈進行構思與設計,依據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來確定舞蹈作品所需要的基調和語匯。首先要在頭腦中醞釀和構思舞蹈作品的意象,這中間對于舞蹈作品的意境把握是舞蹈創(chuàng)作極為重要的出發(fā)點。意境是一種無法具體清晰可見的審美傳達,又如何傳達給觀眾,這都要求編導在進行舞蹈創(chuàng)作前構思好整部作品的舞蹈形象、情景,并將無形的意念轉化成有形的形象,從而得到升華。
演員有自身的人生閱歷,雖會受編導的影響,但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會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營造舞蹈作品的意境,從而對舞蹈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創(chuàng)作。演員是作品最終呈現的主體,好的演員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技巧,還需具備極為出色的表演狀態(tài)和對作品的內心感受。
2.舞美的推動。舞美主要包括舞臺的設計以及服裝、燈光、音樂等道具,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各種新穎和奇特的舞美設計被運用到舞蹈創(chuàng)作中。林懷民的一系列超乎想象的舞美方式將東方美學傳達得淋漓盡致。
三、意境之意
(一)升華主題
主題是舞蹈作品的內核,通常來講,作品的主題要顯示出創(chuàng)作者的心聲,同時要傳遞出作品的思想或情感。西方的表現主義舞蹈相比于現實主義舞蹈,更注(下接第95頁)重藝術家內心情感的表達,而這種深層的情感張力和渲染,更加突出了舞蹈藝術的意境呈現。已故的德國舞蹈大師皮娜·鮑什是舞蹈劇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大多帶有強烈的思想和情感張力,她通過對人性細致入微的體驗和觀察,運用舞蹈劇場的形式創(chuàng)作了一部部經典的佳作。皮娜·鮑什的作品帶有很強的意境感,且大多主題鮮明、充滿張力,通過對舞蹈意境的準確把握完美升華了作品的主題。
(二)增強情感
意境可以使舞蹈作品的情感得到升華,加深舞蹈作品的意義。情是舞蹈意境中極為重要的元素,情感亦是舞蹈藝術與觀眾之間最關鍵的交流紐帶。成熟的舞蹈作品通過對意境的營造,增強舞蹈作品的情感表現,而這種帶有情感的意境通常稱為“情境”。舞蹈藝術的情感表達不止體現在舞蹈動作上,通過對意境的營造來塑造特定的情境,增強舞蹈表演的情感張力,給觀眾以更強的帶入感,走入觀眾的內心深處。
(三)提高藝術性
藝術性是對藝術作品最終呈現其藝術價值的一種評價,是對藝術作品高度“濃縮”的評判標準。衡量一部作品藝術性的標準有很多,主要表現在藝術處理、藝術表現的完美程度上,而意境是提高一部舞蹈作品藝術性的關鍵推動力。
站在國際舞蹈藝術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提高中國舞蹈作品的藝術性問題,是值得國人深思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將意境概念融入到作品之中,從而營造出東方美學特有的一種舞蹈形式,是中國舞蹈界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以臺灣的云門舞集為例,20世紀90年代開始嘗試更為純粹的表達方式和理念,拋開戲劇情節(jié)和身體語匯的種種限制,轉為東方哲學似的內在感悟和沉思。從后期的作品可以發(fā)現,舞蹈動作越來越純粹,舞臺設計越來越簡潔,但所傳遞的內在情境和文化底蘊越來越深刻。每個精心的設計和表現都傳達出中國文化更為博大的千年底蘊,可以看到禪宗的意境、草書的灑脫、太極的氣韻、武術的剛勁、戲曲的身法等一系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更為重要的是,透過這些文化元素,讓國人和世界理解中國文化內在底蘊,并尋找到屬于中國人的身體語匯,種種精深和復雜的文化元素化作舞臺上瞬間意境傳遞和感悟。
四、結語
舞蹈意境在舞蹈作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意境是舞蹈作品的靈魂。意境的成功與否,關系到舞蹈作品的成敗;一部完美的舞蹈作品,需要成功的意境營造。意境創(chuàng)作是架起溝通的橋梁,能引起觀眾的思考和共鳴,讓世界感受到中國舞蹈意境的最高境界,讓中國舞蹈藝術屹立在世界藝術之巔。
參考文獻:
[1][3][4]隆蔭培,徐爾充,歐建平.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41.
[2]袁禾.論舞蹈意境[D].北京舞蹈學院,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