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倩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打造有夢想、有情懷、有作為的‘渝商隊伍。”今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令重慶的民營企業家心潮澎湃,振奮不已。
改革開放以來,眾多“渝商”在激蕩歲月中奮力前行,演繹了一出出跌宕起伏、激動人心的創業大戲。老中青三代“渝商”爬坡上坎的奮斗史,也是重慶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鮮明注腳。
較真的“左師傅”
1982年,左宗申拿著5000元錢在巴南區王家壩開了一個摩托車修理店鋪,自學修摩托車。
時光荏苒,當年的左師傅如今已是世界著名的摩托車制造商之一。
左宗申是個“較真的師傅”。從店鋪開張那天起,他每天把摩托車拆了裝,裝了又拆,不修好就不吃不睡。他曾回憶說:“那時整天花著臉,手從來沒洗干凈過。”憑借刻苦鉆研,他的技術越來越好,甚至僅聽聲音就能“診斷”出發動機的毛病,其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摩托車修理店一開就是十年。
偶然的一次機會,左宗申在幫朋友買一輛三輪車時,發現摩托車的發動機供不應求。左宗申心想:發動機市場需求巨大,自己對發動機輕車熟路,何不組裝幾臺試試?
他跑遍全國59個發動機生產廠家,答案竟是驚人的一致——發動機市場供不應求。
心動不如行動。1992年,左宗申拿出十年的積蓄,又借了30萬元,成立了重慶宗申摩托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那段時光是摩托車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左師傅”因此成就了如今下轄兩家上市公司、涉足多個產業領域的宗申集團。
2012年,左宗申年滿60歲,提出要二次創業。他說,自己雖然60歲了,但公司才30歲,正是從“蹣跚學步”到“長大成人”的而立之年。
次年,左宗申宣布進入通用航空領域。他將進軍通用航空領域稱為摩托車制造之外的“第二個主業”。
從摩托車到飛機,一個地下一個天上,左宗申的篤定來源于國家全面推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為避免走以前的老路,宗申集團選擇不做產業鏈的一個環節,而是從整個產業鏈著手,與兩江新區及合作伙伴形成產業聯盟。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左宗申這位摩托車行業的斗士,如今正帶領宗申集團行進在新的征程上。
…………
改革開放初期,當市場經濟的大門小心翼翼打開的時候,以左宗申等人為代表的老一輩“渝商”,憑著重慶人敢為人先的秉性和堅忍不拔、勇于進取的精神,在重慶民營經濟的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豬八戒”的傳奇
2014年,70后朱明躍年滿40歲,他專門去了一趟格陵蘭島,在攝氏零下20多度的野外跑極地半程馬拉松。最終有62個人抵達終點,朱明躍排名第62位,“在關門之前最后一個抵達”。
這一年,距離朱明躍創立豬八戒網,已有九年光景。
2005年,博客大行其道。時任媒體記者的朱明躍也開始寫博客,研究新媒體帶來的商業模式。
不久,朱明躍有了大膽的想法:能不能將創意這種虛擬的東西拿到網上去賣?比如,用戶把需求發布在網上,任何在網上注冊了的用戶都可以競標,網站從中抽取20%的傭金。
豬八戒網由此誕生。這是一個綜合性服務眾包平臺,撮合服務商與客戶進行服務交易,服務內容涵蓋創意設計、網站建設、營銷推廣、文案策劃等。
次年8月,豬八戒網的流量突然暴漲,一度導致網站癱瘓。朱明躍懵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原來,中央電視臺對豬八戒網的眾包模式進行了報道,豬八戒網一下子成了“網紅”。然而,眾包模式一經報道,很快涌現了許多競爭對手。
生意沒啥起色,朱明躍每天在焦慮和壓力中煎熬。
2007年初的一天,朱明躍接到一個電話,博恩集團董事長熊新翔想見見他。
早在2003年,熊新翔就預見未來互聯網服務業很有前景。他通過層層打聽,發現豬八戒網就在眼前。
“沒有熊新翔,‘豬八戒早死了。”朱明躍肯定地說。
更重要的是,熊新翔幫助豬八戒網制定了至關重要的發展戰略:豬八戒網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其能否在兩三年時間內做到國內第一。事實上,豬八戒網不僅做到了,而且只用了九個月便成為國內第一。
2015年五一節,朱明躍又帶領高管集體去戈壁徒步,整整三天,走了81公里。
徒步歸來后,豬八戒網完成了26億元的C輪融資,估值高達110億元。
豬八戒網緊接著宣布免除交易傭金,啟動區域化戰略。
從2016年起,豬八戒網開始在全國布局。也是在這一年,豬八戒網進入由科學技術部發布的《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
要進入“獨角獸”企業榜單,須滿足三個指標。一是“經濟指標”,企業估值要在10億美元以上;二是“影響力指標”,在行業中有顛覆式創新;三是“時間指標”,企業創辦時間較短。
十幾年過去了,朱明躍和他創立的豬八戒網從只有六個人的“草臺班子”,成長為估值上百億元的“獨角獸”企業。
回顧當今國內的幾大互聯網巨頭,它們差不多均誕生于世紀之交。70后“渝商”朱明躍抓住了這個時機。以朱明躍為代表的70后“渝商”,其成長軌跡與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歷程緊密銜接。
“網紅”江小白
“網紅”江小白是80后陶石泉一手締造出來的。
2018年1月26日,作為市人大代表,重慶江記酒莊有限公司董事長陶石泉參加了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上午的會議結束后,陶石泉把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打造有夢想、有情懷、有作為的“渝商”隊伍的消息發到微信朋友圈。
“你看,好多人在朋友圈給我點贊。”陶石泉興奮地說。
事實上,陶石泉創立江小白的經歷,代表了80后企業家大膽顛覆的思維模式。
2012年,高粱酒江小白橫空出世,用年輕化、時尚化的形象,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白酒的刻板印象。江小白連續幾年銷售額呈100%增長。江小白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很快成為紅遍全國的酒類黑馬。
在創業前,陶石泉在國內知名的酒廠工作了十年。這不僅幫助他積累了對于行業的認知,也催生了他顛覆行業傳統的沖動。
“為什么大家喜歡喝洋酒啤酒,就是不喝白酒?”他不斷反思,“可能年輕人會覺得白酒比較土,白酒為什么不能試著去打開年輕人市場?”
說干就干。從構思到收購酒廠,陶石泉前后花了不過半年時間。
很多消費者是從江小白的文案開始認識它的。
陶石泉琢磨,人們大多數時候喝酒不是為了醉,而是為了情感的發泄。因此,每一句文案就要說出喝酒人的心聲,表達喝酒人藏在心底深處的情感。
這一步棋,陶石泉走對了。
但在同行中,他遭到不少人冷嘲熱諷:傳統的白酒怎么可以用這種奇怪的方式來做?
這些質疑并不能影響陶石泉:“我從不覺得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才去做某件事情。”
近幾年,江小白還收購了江津的百年老酒廠,并且在江津白沙鎮擴建了農莊和酒莊,逐步打造從上游原材料供應到下游釀造生產的完整產業鏈。
…………
4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而對于那些勇立改革潮頭、“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渝商”來說,其精彩紛呈的創業歷程已成為永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