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微型博古架上,8個如綠豆大小的茶壺擺放得錯落有致,最小的細如芝麻……許多人看到毛祚勝制作的壽山石壺微雕都會有一種感覺——方寸之間顯天地,毛發之距納百川。
這件由壽山石邊角料雕琢而成的微雕作品《平安是福》,只是毛祚勝工作室里眾多作品中的一件,在這里卻并不十分出眾,被“埋沒”在諸多微雕作品中。
其實毛祚勝是典型的“藝二代”,父親毛新華是著名的微雕藝術大師。在父親的影響下,微雕藝術的種子從小就在他的心里種下。他從父親創作的一幅百米長卷《萬壽圖》中發現,15000多個“壽”字裱褙起來太繁瑣,于是想到將其濃縮成別致的小茶壺,將“壽”字刻于壺上取其“福壽延年”之意。于是他將這一想法創作在壽山石邊角料上,開啟了他的微雕藝術之旅。
為了練就一身“絕世武功”,他不惜用手術刀在指尖上“找感覺”。“一呼一吸之間,一不留神,就會割傷自己。”攤開手掌,左手手指滿是傷痕。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他將雕刻的小如芝麻的壽山石壺扔到水中,居然可飄浮于水面。而更讓人驚訝的是,被收藏于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的作品《中國夢》。這件作品由279個黃豆般大小的壽山石壺組成,每只壺線條飄逸、形態各異,壺身、壺把、壺嘴均不相同,且壺身上還刻有唐詩宋詞、山水風光及人物。尤其壺中的九連環技藝更令人稱絕,需用60倍放大鏡才可看清。
“雕刻壽山石,需要注意石頭的潤澤度,還有天氣。在多云天氣里,石頭充分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雕刻起來就不那么堅硬、易碎。炎熱時更不宜雕刻,空氣中水分少,同樣易碎,再加上天氣炎熱,人心煩躁,雕刻起來易出錯;冬天天寒地凍,手腳僵硬,工作前做做運動,暖和手腳、‘軟化關節。”已有15年微雕經驗的毛祚勝提起微雕藝術頭頭是道。“對初學者而言,是刀在玩人;于大師,是人在玩刀。我嘛,我們相互玩。哈哈!”
擇一事,終一生。毛祚勝希望自己的人生,簡單到只有這一件事情可以遵循內心去完成。“目前,我已經雕了2000把壺,但還遠遠不夠,不夠……”毛祚勝希望將來能雕10000把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