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
摘 要: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模式應采取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以虛擬、開放、靈活的手段來管理電子文件檔案。電子檔案的歸檔時間、歸檔方式、保管方式、分類、編目等管理方式、利用方式和傳統檔案不同。共同推進電子文件的社會化、標準化、自動化、網絡化管理,加強電子文件的檔案管理工作,以確保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為電子文件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電子文件;管理;認識
近幾年,電子信息技術取得飛速發展,辦公自動化、標準化、網絡化漸趨完善,政府部門使用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代替以往手續繁雜的辦公行文、來往函件,許多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計算機和網絡上辦結,文件從產生到處理結案幾乎可以不使用紙和筆。隨著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產生了大量的電子文件。
從電子文件形成的過程和特點看,電子文件仍像普通文件一樣具有形成階段、管理階段、處置階段。根據文件生命周期理論,電子文件的處置階段(歸檔)仍應由檔案部門集中統一管理。
電子文件檔案是信息的一種,檔案部門是儲存,輸送信息的一個部門。因此,開發電子文件信息資源包括檔案部門,也適用于檔案部門。在知識經濟的新形勢下,大力開發電子文件檔案信息資源,為社會各方面服務,應該把開發電子文件檔案資源作為檔案部門做好檔案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指導思想。
目前,各項事業的改革不斷深入,使得各種經濟關系日趨緊密和復雜,從檔案信息價值和作用來看,選擇一種方式逐步擴大檔案信息開發規模很有必要。現有的計算機存儲設備,容量雖然很大,但面對呈幾何級數發展的電子文件,總有窮盡的時候。而且應用軟件的更新很快,許多早期形成的文件在新的軟硬件環境下不能讀取,即使同時期的電子文件也有應用軟件不兼容的問題。每個文件形成部門為存儲檔案信息投入大量的精力,保留舊的設備和多種應用軟件,顯然從人力和物力上都是一種浪費。所以,電子文件歸檔工作要走社會化管理這條路,由專業的檔案部門去管理。開發電子文件信息資源,必須加強檔案電子文件基礎理論的學習,并結合實際工作,樹立市場經濟觀念。由此可見,檔案信息與科學決策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它是處于基礎地位的。更新觀念,首先應改進傳統的檢索手段,以現代化方法取代傳統的檢索模式,以微機檢索為主干,進行區域檔案信息網絡管理,有計劃、有步驟地步入聯網,以實現檔案信息利用途徑的轉移。
電子文件有別于傳統的檔案文件,它必須通過復雜的編碼和解碼過程,才能提供利用,與載體沒有必然的聯系,它可以復制并存儲于不同介質之中,利用者只要獲得允許,就可以隨時隨地調出查閱所需的檔案信息。面對全新的電子文件管理形式,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經無法適應,因此,適應現代管理制度和信息社會的發展,加強電子文件歸檔工作,對電子文件實行檔案化管理成為一個可供選擇的出路。
那什么是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呢?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就是在傳統檔案管理經驗和形式基礎上,結合電子文件自身的特點,采用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針對性的汲取文件中心、虛擬立卷等前沿檔案管理理論,對電子檔案實行文件級的管理,對本部門、本地區形成的電子文件實行社會化、自動化、網絡化管理,從而實現高效、快捷的電子檔案信息管理模式,并相應的成立地區性、部門性電子文件中心或電子文件檔案館,本著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原則,發揮檔案部門的管理和技術優勢,相對集中地保存和管理電子文件,為電子文件形成部門提供優質、穩定、安全的存儲環境和空間,為社會提供真實、準確、快捷的檔案信息服務。
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模式應采取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以虛擬、開放、靈活的手段來管理電子文件檔案。專業檔案部門通過網絡、計算機、圖文掃描、光盤存儲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各個單位產生的電子文件信息進行集中統一的管理,并保管、存儲符合電子文件形成部門要求的電子檔案,電子文件形成部門(全宗構成者)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把日常產生的電子文件檔案信息,以標準化的格式通過網絡傳遞給檔案部門,由檔案部門進行分類、整理、編目,分別存儲在檔案部門主服務器相應的存儲空間里,在必要時檔案信息還可以脫機存儲到其它更安全的介質上,并做多個備份,避免自然因素損壞和非法訪問。檔案部門對電子文件檔案信息采取維護電子文件產生原始性的原則進行管理。檔案部門為信息存儲單位提供信息查詢功能,并進行用戶確認,以確保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因此,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是由電子檔案部門集中統一管理電子文件,對電子文件采取社會化、自動化、標準化、網絡化管理,它不由文件形成部門或其它非專業部門來管理電子文件,也和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有所區別。
那么,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與傳統檔案管理的區別是什么呢?
1)電子檔案的歸檔時間與傳統檔案不同。電子文件檔案可以在文件辦理結案后隨時歸檔,或在某一時間周期定時統一歸檔,由文件形成部門通過網絡傳送給檔案部門,并用電子數碼簽名封簽認證,由檔案工作人員接收登記,按事由原則給出檔案分類號,設定訪問限制級別,以便將來用戶查找利用。這樣隨時歸檔,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歸,保證歸檔率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符合電子文件自身的特點,快速便捷,還可以避免檔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壞。
2)電子文件的歸檔方式與傳統檔案不同。電子文件由于采用電子編碼技術,可以編輯修改而不留痕跡,載體無法固定,某些鑒別文件原始憑證性的關鍵信息也可以更改,這些都使電子文件的原始憑證性辨別變得復雜而困難。因此,電子文件在形成過程中要隨時進行數字簽名、信息認證、身份驗證和加密保護,保證文件在傳輸、處理過程中不會出現錯誤,以確保檔案部門收到的電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實性和準確性,保證電子文件的法律憑證地位。
3)電子文件在保管方式上和傳統檔案有差異。電子文件載體易老化變質及信息多媒體、新存貯介質的產生和發展,都會影響電子文件的長期可讀性。檔案部門可以在接收到電子文件后打印出一份紙質檔案以作備份,但最終的解決辦法還是需要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文件形成部門的配合,檔案部門在接收到電子文件后對文件進行格式轉換,以通用、統一的格式存儲接收到的電子文件檔案,以便將來計算機技術發展后,仍能讀取以前存儲的檔案,保證信息資源方便利用。
4)電子文件的分類、編目等管理方式與傳統檔案不同。因為電子文件的特殊性,可以達到文件一級的管理,所以,檔案部門在接收到文件同時,可以馬上給每份文件編制一個唯一的文件號,并給出相應的分類號和檔案號,根據上下行文之間的關系,再給出相關文件號,在歸檔的同時進行主題詞標引、著錄。技術條件允許時可以編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檢索工具方便檢索查詢信息。用戶只須給出文件分類號或主題詞,即可以找出相應的文件和相關的上下級行文及附件,從而大大減輕檔案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5)電子文件查詢利用方式和傳統檔案不同。只有符合一定條件,利用者才能注冊、登記成為電子文件中心或電子檔案館的會員,會員就可以通過遠程登錄等方式,經電子文件中心進行確認身份并確定查閱權限獲得許可后,才可以查詢有關的電子檔案信息,并要進行借閱登記和繳納查詢費用。
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工程巨大,只有在對電子文件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統籌規劃,科學安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檔案部門在積極參與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的同時,應和技術部門、法律界和文件形成部門等各行各業人士密切配合,增強他們的檔案管理、檔案法制意識,共同推進電子文件的社會化、標準化、自動化、網絡化管理,加強電子文件的檔案管理工作,以確保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為電子文件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柳向紅.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的特點[J].蘭臺世界,2005(11).
[2]韋艷.電子文件檔案化管理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