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萬
摘 要:文章分析了人類知識傳承模式由語言到紙質書再到屏讀的發展歷程,然后從加強線上服務能力、提供休閑文化服務、提升地方文獻服務品質等幾個方面討論了屏讀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新思路。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 讀屏時代 新服務
在古代,人類主要通過語言傳承文化和經驗知識,通過老人們和呤游詩人將文化知識歷史典故口口相傳,一代代傳承。一直到十五世紀,印刷術的發展使得印刷物得以在普通民眾中傳播開來。文化傳承的主導方式開始迅速的由語言轉移為紙質出版物。得益于印刷物兼價且穩定的特質,使得知識可以高效精準的復制傳播,進而全方位的促進了科學、法律、新聞等的發展,為文藝復興及后來的工業革命帶來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乃至思維方式。
1 紙質閱讀到屏讀年代的演進
人類開始可以大量穩定的生產圖書,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首先印刷術的發展極大的擴充了人類的詞匯量,詞匯的豐富進而能促進人們溝通的高效和豐富性。其次,印刷物的兼價生產刺激了創作者的創作熱情,大量的經典文學作品得以爆發,各種非正統的理念思潮也可以通過兼價的紙張得以迅速傳播,進而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步伐。一張張可以翻動的紙張開始影響整個社會的進程,紙質書籍成為人類文化的核心。
但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幾百年來承載人類文化核心的紙質書,開始被數以萬億計的電子屏幕擠出舞臺的正中心。全世界每年還生產著數十萬億的各種電子屏幕,準備著走進人類的生活中。手機、平板電腦、電紙書閱讀器(以kindle為代表的電子墨水屏閱讀設備)、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筆記本電腦、臺式機、電視、電子顯示器、無處不在的電子屏幕正一步步搶占紙質書的空間,擠進我們的生活。紙質書曾為我們創造出燦爛無比的文化成果,深刻影響我們幾百年來社會的進步。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屏幕幾乎擠占了我們全部的生活空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方便,與此同時,當代人的閱讀能力也正連年下降。到2015年,萬維網上的頁面數量超過了60萬億個,而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幾十億個的速度增長。這些網頁中,每一個網頁都要人來寫就。就在現在,普通民眾每天能發布8000萬條博客。書寫工具也從筆變成了手機。全世界的年輕人每天能用手機寫下5億條段子,無論他們正在求學,還是已經工作【1】。屏幕閱讀正以不可替代之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所謂的屏幕閱讀當然不再是指單純的文字閱讀,還有視頻、照片、畫面等。在紙質書年代圖片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在于對文字的注解,而現如今,我們開始通過閱讀各種畫面和視頻和圖片來理解意義,文字只是對圖片簡短的補充說明。我們開始反感閱讀各種宏大敘事,只是想通過閱讀幾幅簡單的圖片來了解世界。讀屏是一種裝簡單且高效的閱讀方式,但其中的缺點我們也不難發現。比如我們要如何確認在網絡上找到的信息就是正確的?我們很容易要求一個作者對其作品的錯誤內容負責,但是網絡上信息,經過了成長千上萬次轉發之后,我們常常無法知道它的來源,因為任何一個讀者都有可能參與了二次創作,作者也就是讀者。其次,比如在屏讀時代,閱讀行為雖然存在,但是這種閱讀更多是指向了泛閱讀,停留在一種閱讀的姿態上,就像用眼睛掃一下屏幕,手指輕輕劃過頁面,就可迅速瀏覽標題,因為信息太多,只能通過標題選擇部分閱讀。閱讀的意義在這種快速翻頁中已經喪失殆盡了,這只不過我們維持日常生活秩序的一種技能而已,不是為了記憶。我們在這種閱讀習慣中,喪失了記憶的能力,喪失了訓練自己的大腦快速運作的能力,因為有電子媒體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更重要的一點,這幅閱讀畫面中,我們看不到人與人的交流,甚至看不到人面對屏幕時情感的變化,閱讀那種驚心動魄的體驗和感受已經不復存在。
閱讀,無論何時都是我們獲取知識、發展知識、豐富內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閱讀方式已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仍集中于以紙質書借閱為主的服務方式,有其不言而喻的落后思維的局限性,屏讀年代,面對新的閱讀媒介,我們如何調整服務思路,對原有的服務進行重新定位,以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職能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對新時代圖書館的服務有以下幾點思考。
2 屏讀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新舉措
2.1 加強線上服務能力
通過社交平臺服務讀者,以昭通市圖書館為例,該館于2016年開通微信服務號,通過開發微信服務號把圖書館自身的服務內容推送給用戶, 讓用戶清晰獲取到相關的圖書館服務信息, 讓用戶養成習慣使用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比如通過微信服務號查詢館藏紙質資源,圖書續借,在線咨詢等。同時利用社交平臺交流互動性強的優勢, 積極與讀者討論交流,及時反饋讀者需求, 及時改進服務,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
2.2 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休閑服務功能
文化娛樂是人們休閑娛樂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人的身心發展有積極的作用。文化休閑活動內容很多,比如講座報告、各類培訓班、科技成果交易、展覽、音像視聽等。公共圖書館還應當適當開展繪畫欣賞、音樂會等藝術休閑活動,也有適當的文體活動,如開展各種棋類活動等。 圖書館還應關注特殊群體的需要。兩千多年彰孔子不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更應該充分重視特殊群體的知識分化需求,落實圖書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為任何人提供服務”的服務理念,完成好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及對人性的關注。圖書館可針對盲殘人開展“對面朗讀”等特殊文化休閑服務,開辟專門的盲文閱讀區;建設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為老年民間文化社團提供活動基地。大多數特殊讀者群到圖書館的目的主要是尋求文化娛樂,對于特殊讀者的咨詢尤其要認真細致,核心的一點是要有愛心。通過工作人員的言行舉止和行為規范,傳遞出圖書館的人性關懷,使得弱勢群體擁有價值和權利,感受到人的生命價值是相同的,受到應有的尊重、關懷和呵護,使他們感到自己是社會平等的一員。
2.3 開展豐富的線下書友會等,公共圖書館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可以為線下書友會提供合適的場所,并且有專業的圖書服務了隊伍可以為讀者提供豐富有趣的讀書沙龍等,激發大家對于閱讀的興趣。
2.4 地方文獻資源服務
屏讀時代,信息紛雜而豐富,讀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源。但是地方特色文獻往往存在數字化程度不高的問題,較難在網絡上正常檢索。因此公共圖書館就充分發揮自身在地方文獻方面的優勢,為讀者提供特色服務。
2.5 有聲圖書服務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國內有音頻內容市場發展迅速,人們對音頻內容、有聲讀物的需求越來越大,公共圖書館就加大有聲讀物的采購,豐富讀者閱讀形式,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多種閱讀需求。
3 結束語
每年各種各樣的電子屏幕數以萬億計的走進我們的生活,屏讀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正加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書籍程現的方式,也改變成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我們公共圖書館更需與時俱進,提升服務理念,改進服務方式,才能更好的服務讀者,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美] 凱文·凱利/電子工業出版社 /36-37/ 20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