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樣教育是一種極其寶貴的傳統教育方式,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和基本方法之一,它為大學生接受社會特定階層的道德規范、激發精神追求、引導社會價值導向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在運用榜樣教育時也出現教育者選擇的榜樣認同度低、榜樣宣傳存在缺陷、榜樣教育實踐的知行脫節等一些問題。
關鍵詞:榜樣教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1 榜樣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1.1榜樣教育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
雖然現在的大學生強調思維獨立,不愿意受到束縛但往往在面對一些困難或重大抉擇時,他們的內心又渴望能得到來自父母、師長或者他人的幫助,以得到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引。所以他們大多又有著自己向往的偶像和榜樣,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他們的行為,向他們學習并把他們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希望像他們一樣獲得成功,成為人生贏家。但同時對于自己的偶像和榜樣的學習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主觀性,并由此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
1.2榜樣教育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榜樣教育法便是借助于榜樣人物把空洞籠統的說教細致化為一個個鮮活生動、真實可感的形象,給教育對象確立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目標,進而通過榜樣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逐步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運用榜樣教育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首先是理想信念導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榜樣人物本身就體現了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其次是奮斗目標導向,許多大學生正是以自己的榜樣為奮斗目標,榜樣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榜樣,學會甄別榜樣的行為,以便達到預期目標。
2榜樣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 大學生對教育者所選取的榜樣人物認同度低
2.1.1榜樣形象單一
對于榜樣的理解發生著變化即便是大學生也必然有著不同的榜樣需求。學校所選擇的榜樣大多是師長或道德楷模和一些具有特殊經歷的學生,形象具有著單一性,顯然對于大學生來說這樣的榜樣并不能滿足其在不同方面、不同階段的需求,自然而然就沒有認同度了。
2.1.2榜樣人物不貼近生活
很多道德榜樣都具有高大和完美的形象,大多是舍己為人、或是能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取得成功,更有很多是不顧自身健康獻身崗位的榜樣。當然作為榜樣需要不同于普通群眾,但是這樣的榜樣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過于理想化和完美化,他們贊揚這樣的崇高精神卻并不贊同他們的行為方式。
2.1.3榜樣選擇缺乏民主性
榜樣教育應該以大學生為中心,關注他們的感受,滿足他們的需求,在榜樣選擇時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讓他們參與到榜樣的選擇中來。而我們現在所選擇的許多榜樣都是從教育者的立場出發,以他們的意見為標準,對于學生的需求考慮較少,這種不民主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學生反感并產生對榜樣人物的抵觸心理。
2.2教育者對榜樣宣傳的不到位
2.2.1宣傳缺乏互動性
我們目前所采取的方法大多還是單方面的灌輸式,重在灌輸而缺乏互動,僅僅只是號召學生向榜樣學習,既沒有關注和跟進學生在榜樣教育過程中的心理過程又沒有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這種方式使榜樣難以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可,這就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2.2宣傳內容乏味
在進行榜樣宣傳時,學校所宣傳的內容都是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偏向道德知識,這樣容易使得內容變得刻板空洞,說教意味明顯,因此很難感染大學生,反而讓他們認為官方色彩太濃厚,缺乏真實性,使得實效性大大減弱。
2.2.3宣傳缺乏長期性
學生認為學校偶爾或很少舉行榜樣教育活動,只在紀念日或特殊節日開展榜樣教育活動,成為了應景式、任務式、和突擊式的宣傳,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淺層次上,對于榜樣教育的精神內涵挖掘不足,也未能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可持續機制。這樣容易使得榜樣教育流于形式,很多宣傳成為紙上談兵,未能落到實處。
3解決榜樣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3.1創新榜樣選擇機制,滿足學生多層次要求
3.1.1要樹立多樣化和多層次的榜樣
從學生身邊尋找榜樣,樹立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榜樣,以適應各具特色的大學生的多樣需求。比如在學生中評選出在學習、體育、文藝、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杰出代表,這樣可以使每個大學生都可以找到與自身相適應的榜樣,達到榜樣教育的目的。
3.1.2榜樣要貼近生活,真實可觸
榜樣應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可感可觸的人物。所以我們應該樹立的是有缺點但瑕不掩瑜的榜樣,這樣更容易為大學生所接受。同時在對榜樣人物進行宣傳時切忌為追求完美而刻意忽視其他方面,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真實客觀的報道。
3.1.3創新榜樣選擇機制
充分尊重大學生,相信他們具備獨立評價和選擇榜樣的能力,讓大學生參與到榜樣選擇中來,給予他們更多的主動性;要堅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讓廣大學生能夠參與到其中,并注意建立相應多層次的選拔部門如在班級、系、院各設立相應機構。
3.2優化宣傳方式和內容,形成長期有效機制
3.2.1要注意增加榜樣人物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
在宣傳過程中加重互動環節的比例,加大學生與其榜樣的深層次交流。 除了運用傳統的黑板報、宣傳欄、報告會、廣播、報紙等這些側重單方面的宣傳榜樣手段外,還應和新興網絡科技相結合對榜樣進行宣傳, 形成一個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宣傳布局,構建一個雙方良好互動的平臺。
3.2.2增強宣傳內容的吸引力
通常來講,人們會很輕易地對與自己有著相同經歷的人產生共鳴。學生周圍的老師、同學、朋友是他們最容易關注的,他們的形象和經歷也是最真實的,雖然沒有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事跡,卻與他們的生活聯系密切。無疑,宣傳若多以學生身邊的事為內容會更吸引學生。
3.2.3要注意宣傳的漸進性和長期性
萬丈高樓平地起,開展榜樣教育也是一個需要時間和精力去慢慢成就的過程。所以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慢慢展開,一點點深化榜樣人物的影響。我們知道榜樣教育不是突擊戰。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潛移默化以保持長期性。
3.3創造良好環境,達到知行合一
3.3.1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榜樣的權益
這是為了解決榜樣教育的動力問題,榜樣教育實質是與利益原則相關的。很多學生都害怕自己的正當利益得不到保障,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危難在前大家袖手旁觀的現象。要改善這個狀況,只有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力量協同合作,建立起保障榜樣權益的有效機制,這樣既能使大學生在行動時減少顧慮,也使得榜樣教育更有說服力。
3.3.2及時鼓勵與強化學生的榜樣學習行為
對于學生的榜樣學習行為及時給予鼓勵與強化,既能夠提高學生向榜樣學習的熱情,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可以適當給予精神上與物質上的獎勵、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使榜樣學習成為一個常態。
3.3.3言教與身教相結合
教育者在運用榜樣教育法時,必須先正其身,規范自身行為作出表率。因此相應地提高教導者的綜合素質就十分必要了,為此首先要關注教育者的思想觀念,防止出現思想偏差;其次要注重理論研究,使他們對榜樣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最后還要注重與時俱進,積極了解新問題、新情況,以便能正確應對突發狀況。
參考文獻
[1]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課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張哲(1994-),女,山西省大同市,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文章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