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英
摘 要:數控化工藝優化成效逐漸提升,為生產企業獲取更高經濟收益奠定基礎。本文通過對錐套在立車的數控化工藝優化方略進行分析,以期為提升數控系統生產制造綜合成效,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錐套;立車;數控化工藝;優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9.044
伴隨當前數控生產設備優化與發展,錐套在立車中的數控加工工藝,也應隨之得到優化,凸顯立車加工制造功能優越性,優化生產工藝,提升錐套綜合質量。基于此,為了使當前錐套制造綜合成效得以提升,分析立車中數控優化工藝顯得尤為重要。
1 分析錐套立車數控工藝制造路線
錐套在進行粗加工前,技術人員需對錐套這一外鍛件毛坯部件進行表面檢查,選擇合適其制造與生產的數控體系,如2.5m立車進行加工制造。待粗加工工序落實后,技術人員需利用超聲波進行錐套結構檢查,依據國家相關標準,衡量錐套綜合質量,避免其結構內存在裂紋、縮松、砂眼等質量問題,如若在質檢過程中發現結構有缺陷,需去除結構缺陷,再次進行質量探查,待質量合格后進行半精車加工,結合生產計劃落實加工目標,而后針對整體結構進行探傷,待檢測質量達標后進行精細加工,依照錐套生產制造圖紙及相關標準進行精車達圖,落實加工生產目標[1]。
2 評估錐套立車數控工藝制造路線風險
為有效提升錐套在立車數控優化工藝中的制造質量,技術人員需對原有制造工藝落實路徑進行內在風險進行評估,為制造工藝方略有效優化奠定基礎。錐套立車數控工藝制造路線風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里孔油槽加工。通常情況下,里孔油槽加工長度為550mm,油槽數量為12條,介于油孔內部結構為錐度面,需通過墊壓用以提升產品制造精度,同時需進行12次刀具對焦操作,期間一旦技術人員出現對焦不當、墊壓不穩等消極現象,將直接影響錐套制造質量;二是原有工序存在的加工風險。錐套在立車原有加工工藝實踐過程中,介于錐套排油孔,需均勻分布在其結構表面,圓弧面為鉆絞點與排油孔設置位置有效重合造成障礙,增加鉆頭定心難度,無法保障錐套結構內油孔方向、位置等結構制造精度。這就容易造成油槽里孔接觸不當消極現象,使錐套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排出,降低結構散熱能力,影響錐套應用穩定性;三是刀具。在以往錐套立車加工過程中,數控體系選擇焊接刀具落實加工工藝,其中磨刀具刃角、排屑角等制造成效,直接影響錐套制造精度,這對技術人員操作能力要求較高,繼而會造成錐套加工表面質量不穩定的消極后果[2]。
3 錐套在立車的數控工藝優化方略
為使錐套生產制造綜合成效得以提升,技術人員需結合錐套生產實際需求,從實際出發,分析錐套立車數控工藝制造路線實踐風險,思考其生產路線優化方略,繼而達到提升錐套立車數控優化生產綜合質量的目的。
3.1 明晰錐套立車數控工藝優化目的
伴隨構建生態文明型社會發展理念深入影響,我國已經進入可持續發展新階段,各個行業為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思考迎合時代發展浪潮,走上經濟發展新常態之路的方略,繼而獲取更高經濟收益,推動行業良性發展。數控行業也不例外,需通過優化數控生產工藝,降低工藝加工風險,減少產品制造經濟投入,提升產品生產加工速率,為企業獲取更高經濟收益奠定基礎。基于此,錐套在立車數控工藝優化過程中,需明晰工藝優化目的,以此為基礎設計科學合理的工藝優化方案,指引工藝優化決策有力落實,達到提升生產企業綜合實力的目的。
3.2 制定錐套在立車數控工藝加工環節的優化方案
伴隨我國數控系統應用發展,在產品制造流程中,普通加工設備被數控設備大面積取代,在優化立車胡孔工藝路線時,技術人員應從實際出發,看到設備優化調整現況,對刀具選擇、精加工、進給量、穩定化處理等加工工藝均進行優化調整,使其工藝加工參數,滿足錐套生產精度需求,與立車數控體系內設備運行需求相符。在以設備為基礎的數控工藝加工優化實踐過程中,技術人員需不斷累積優化調配經驗,將其輸入數控系統,進行精度運算,確保錐套可一次成型且質量最優,確保錐套在立車中數控加工風險得以消減,加工速率得以提升,減少刀片損耗,降低切削風險。
3.3 做好錐套立車數控優化工藝預運行
數控工藝需通過不斷調試找到最優生產制造方略,為此立車數控工藝優化需結合錐套生產制造目標,思考工藝優化可行性,技術人員為直觀感受工藝優化科學性,有必要進行錐套立車數控優化工藝預運行,結合實際生產情況,進行制造工藝再優化。伴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錐套立車數控優化工藝預運行,可在信息技術加持下實現虛擬運行,降低預運行成本,提升工藝優化成效。以錐套生產選擇2.5m立車為例,選擇型號為C5225雙柱立式車床,控制雙柱立式車銑加工中心的體系為DVMTA25-MC(西門子系統),在進行錐套內控油槽加工工藝優化探究過程中,可利用“BIM”技術,模擬工藝優化制造成效,將刀具型號(90°機卡刀片),進給量(0.4mm),設備運轉時效(30r/min),加工右端面與左端面預留值(1.5mm),油孔參數(24×φ9),油槽加工數量(12)等工藝加工相關數量與要求全部輸入“BIM”技術體系中,創設三維立體運行體系,直觀感受工藝優化加工生產成效,結合實況優化工藝,使錐套在立車的生產質量得以提升[3]。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錐套在立車數控化工藝優化過程中,需從實際出發,明晰工藝落實路線,結合生產實踐經驗,分析工藝路線存在的風險,為優化生產工藝奠定基礎,技術人員需明晰錐套立車數控工藝優化目的,制定錐套在立車數控工藝加工環節的優化方案,做好錐套立車數控優化工藝預運行,推動數控化工藝優化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達到提升錐套立車數控工藝制造流程優化成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江,陳飛,夏鏈等.大型數控立車橫梁動力學仿真分析與實驗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5(02):74-77.
[2]呂冬梅,韓江.大型數控雙柱立車立柱動力學結構分析與優化[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5(0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