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熔融沉積型3D打印時噴嘴容易堵塞、打印件翹曲變形等問題。綜合分析了影響噴嘴堵塞和打印件翹曲變形的要素,經過多組實驗后采用全程加熱打印平臺并維持110。左右,層厚0.3mm,打印速度為″快速″,填充量為″松散″的工藝參數組合。試驗結果表明選擇優質的材料、使用優化后的工藝參數,堵塞和翹曲現象明顯改善。
關鍵詞:熔融沉積;3D打印;堵塞;翹曲;工藝優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9.124
1 引言
熔融沉積型3D打印技術是將絲狀材料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使其熔化,然后通過噴嘴擠出,一個層面沉積完成后,打印平臺按照預定的增量下降一個高度,再繼續熔融沉積,直至完成整個打印件的典型打印技術。
目前,熔融沉積型3D打印技術通常使用ABS、PLA材料。ABS具有較好熱熔性,適合用于擠壓成型。但在加溫擠壓過程中,噴嘴常出現堵塞現象,影響打印速度。由于打印件成型過程時,材料的形態經歷了固體-熔融體-固體三相的變化,從而材料的溫度經歷快速提升到迅速降低兩個階段的變化,溫度的劇變引起材料冷卻時收縮不均勻;打印平臺的溫度與材料熔融體溫度的差異,加快了打印件底層收縮不均勻現象,導致打印件各個部位發生不同程度的翹曲甚至脫離打印平臺,嚴重影響打印效果。因而重點研究噴嘴堵塞、打印件翹曲的影響因素,優化打印工藝參數,進而提高打印質量顯得非常必要。
2 打印缺陷的機理分析
2.1 噴嘴堵塞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法
現象描述:在打印樣件時,噴嘴不均勻出絲、間斷出絲、甚至不能出絲。如圖1所示。這種發生在噴嘴的缺陷,在使用以ABS、PLA等為原材料的熔融沉積型3D打印過程中尤為明顯,嚴重影響打印進程和質量。
原因分析:①選用的原材料中的雜質熔點高造成噴嘴堵塞;②選用的原材料的大小不規范,不能與噴嘴內徑形成較好的過渡配合;③噴嘴的加熱溫度不穩定;④料盤上的原材料排列紊亂,相互纏繞卡住,影響正常送絲(如圖2所示);⑤打印機擠壓機構的齒輪松動,不能有效拉動材料。
解決方法:①噴嘴加熱時反向拉出材料,剪斷一小節再將余下的材料通過導喉管插入噴嘴,等材料熔化后拔出,反復操作幾次,直至最終出絲通暢;②取下噴嘴,用酒精燈燒熱噴嘴,再用丙酮溶液清洗雜質;③選擇粗細均勻、表面光澤度均勻、無雜質的原材料,用游標卡尺檢測篩選;④UP!軟件上選擇正確的材料,一定要區分ABS和PLA。
2.2 打印件翹曲變形缺陷
現象描述:翹曲變形是熔融沉積型3D打印技術最常見的缺陷。在打印過程中,打印件的底部四周發生微量翹曲,隨著打印時間的變化,翹曲變形逐步加劇,直至完全脫離打印平臺,而狹長形打印件的翹曲變形最為明顯。如圖3所示。
影響因素分析:大量打印實例表明,原材料的特性、打印速度、噴嘴溫度、填充率、分層厚度、打印平臺溫度、樣件的形狀大小等因素都會引起打印件翹曲變形。
打印速度對翹曲量的影響:UP!軟件上能選擇″普通″、″快速″、″精細″等三種的打印速度。在″普通″和″精細″的打印速度下,翹曲變形量較大。速度越慢,打印時間變長,打印件與打印平臺的接觸溫度變異加劇,容易發生翹曲。速度越快,材料凝固不充分, 冷卻時附加應力增加, 不利于均勻變形, 翹曲量較大。″快速″是較好的打印速度選擇。
分層厚度對翹曲量的影響:UP!軟件上能選擇0.2mm、0.25 mm、0.3 mm、0.35 mm等四種分層厚度。當分層厚度由0.2mm逐步升高到0.35mm, 打印件的表面質量和精度逐步降低。這是因為分層厚度升高增加了打印時新增層冷卻時間, 新增層底部與頂部間的溫差, 使得層間溫度分布不均勻, 收縮不均勻增加, 冷凝內應力增加, 不利于降低樣件翹曲變形量。
填充率對翹曲量的影響:UP!軟件上能選擇″堅固″、″松散″、
″中空″、″大孔″等四種填充率。填充率″大孔″時, 內部支撐較弱, 使得外部絲材冷卻收縮時受內部限制的作用較小, 由于冷卻不均勻導致的變形較大,翹曲變形增大。填充率達到″松散″時,繼續增大填充率達到″堅固″時雖然可以使得樣件尺寸穩定性增加, 缺耗時耗材。
打印平臺溫度的控制對翹曲量的影響:UP!軟件上可設定″打印前期預熱″、″全程不加熱″、″全程加熱″三種的打印平臺溫度控制方式。在打印時″全程不加熱″的情況下,打印件翹曲量最大;前期預熱的情況下,樣品翹曲量較小;全程加熱并保持110度左右,樣件翹曲量最小。這是因為印平臺適當的溫度可以保證在打印成型過程中ABS材料整體散熱緩慢均勻。
優化方案: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降低打印樣件的翹曲變形量。①關閉噴嘴附近的風扇和機箱箱門;②在性能滿足需求情況下,盡量避免打印薄壁、尺寸過大的打印件;③工藝參數設定″快速″、0.3mm、″松散″、″打印平臺全程加熱且溫度需控制在110℃左右″。
3 打印試驗與驗證
3.1 設備與材料
打印設備采用北京太爾時代科技公司的桌面級3D打印機UP mini及UP!切片軟件,材料為直徑為1.75mm 的ABS。
3.2 打印件尺寸
為了便于分析打印件的翹曲變形量。設計底面為100mm×20mm的薄壁件作為打印件進行試驗。打印件模型圖如圖4所示。
3.3 制定試驗方案
選取影響打印件質量的主要因素:打印速度、分層厚度、填充率、打印平臺溫度為研究對象。設計試驗方案,試驗參數如表1所示。
3.4 試驗結果
與優化前參數相比,采用優化后的參數,打印過程噴嘴堵塞現象不明顯、打印件翹曲變形量不明顯。優化前后打印樣件如圖5所示。
4 結束語
通過改善打印環境,選擇合格的原材料,采用優化后的工藝參數組合。噴嘴堵塞、翹曲變形現象得到有效緩解,為提高熔融沉積型3D打印質量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李金華.3D打印精度影響因素及翹曲分析[J].制造業自動化,2014(11)上:94-96.
[2]田玉琬.FDM 3D打印件翹曲變形的工藝分析與優化[J].輕工科技,2016(06):61-91.
[3]賴周藝.FDM 3D打印鱷魚模型翹曲變形分析與優化[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1:20-22.
作者簡介:馮銳(1989-),男,四川廣安人,本科,助教,從事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