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汀蘭
摘 要:高校團委是高校開展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校風引領、學風建設以及校園文化等方面的主要載體,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組織保障。本文分析了高校團委的現狀,并給予了高校團委加強思想引領的措施與方法。
關鍵字:新時代;高校團委;思想引領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團委承擔著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弄潮兒的青年歷史使命。《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指出了新形勢群團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團委是黨的后備軍和生力軍,是號召廣大群眾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的有生力量。高校團委的主要目標是為國家培養人才。
一、當前高校團委工作的現狀分析
1.管理觀念滯后
團委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發揮不夠。 團委的主要工作職責是育人, 為青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平臺。但是,團委活動更多是以文藝、體育等為主,在價值觀、德、性格品質、心理健康、思想引領等方面的內容較少。
目前,大多數民辦院校的團委工作形式較為單一,管理觀念較為滯后,強調過于強調政治色彩,疲于運用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進行相關的團委工作部署,導致這些團委的影響力與凝聚力較差,甚至有些團委工作人員僅僅固守于自身的工作理念與工作狀態,不能適時地聽取廣大群眾的中肯意見,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民辦院校團委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2.校方重視程度不夠
團委對青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夠重視,國家富強、 民族振興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廣大青年群眾也是中堅力量, 更應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眾所周知,在大多數民辦院校中,學校強調的是以教學為主,對于團委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那么必然會導致團委工作落實起來較為困難。團委開展工作所需要的資源和配套基礎設施較差,導致團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熱情度不高,團員的認同感不夠強,那么團委工作效果勢必較差、工作質量較低,自身作用不能得以充分發揮。
3.團委工作隊伍流行性大
目前,在很多民辦院校中,由于受到人員編制和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團委工作人員主要是由臨時性工作人員組成,他們的流動性較大,工作隊伍不夠穩定。還有部分團委工作人員兼任團總支書記等其他職位,無法全心全意地將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團委工作過程中來,導致他們的業務素質也難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不利于團委工作的有效開展。
4.團委工作內容脫離實際需求
團委工作 “重活動, 輕學習” , 社團活動風風火火,理論學習冷冷清清, 致使青學生團員意識淡薄, 先進性、積極性、 服務性弱化, 對國家政策、 方針不聞不問。目前,大多數民辦院校中的團委工作僅僅局限于指導學生開展團學活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組織志愿服務活動等等,忽略了團委工作應具有的政治引導職能,即傳達黨中央及學校黨團組織的大政方針,團委工作內容脫離實際需求將導致某些學生不能真正參與到共青團工作中來,高校團委的工作職能和作用尚未真正發揮出來。
5.團委工作缺乏創新
活動內容、 形式不夠創新, 缺乏吸引力。多數活動延用幾前甚至十幾年前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創新內容有限, 活力不足, 看似豐富多彩,實則照本宣科, 很少能融合現代化理念,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目前,大多數民辦院校中組織開展的團委工作基本上都是采用上傳下達的工作模式,通過確定主題、開會座談、組織宣傳、落實工作等等一系列流程進行,團委工作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與新穎性,這些團委工作人員只是為了一味地應付上級領導,并未真正關心和重視此次團委活動,甚至對于團員和干部的呼聲置之不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辦。
二、 加強高校團委建設的建議
1.加強想政治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委工作應把組織學生、服務學生、 引領學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青學生關心國家發展、關心黨的路線、方針,自覺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思想政治貫穿團委工作的全過程。例如, 扎實開展 “學習十九大精神”、“學習總書記講話 做合格共青團員”的教育實踐, 增強共青團員的先進性和光榮感。還可以通過開展報告宣講、儀式教育、線上活動等,引領青學生增強“四個自信”, 增進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堅定理想信念。深化實施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 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重點選拔培養具有較高政治素養、 品學兼優、作風優良的大學生干部隊伍。此外, 要加強對廣大學生思想動態的關注, 切實提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發揮文化育人功能,精心打造特色文化活動項目團委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導向、 激勵功能,深入了解青學生對校園文化的新需求,針對學校和專業的特點, 貼近學生發展, 創新校園文化形式和內容, 打造面向青學生的團學特色文化活動品牌。通過舉辦大學生校園辯論賽、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社團展示月、畢業生文藝演出、新文藝演出、高雅藝術進校園等一系列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 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陶冶學生思想情操, 幫助學生增強文化自覺和自信, 彰顯大學精神, 提升學校文化軟實力。
3. 樹立互聯網思維, 推進網絡陣地機制建設團委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充分利用新媒體、 新技術, 將其與團委工作有機結合,占領網絡陣地,將“面對面”與“鍵對鍵”相結合, 努力打造緊跟時代步伐、適應學生特點的“網上共青團”和“網上學生會”。充分運用團委網站、 微信平臺等新媒體陣地引領思想和風尚,弘揚正能量。 尤其是在國內外重大事件或引起社會較為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上, 必須堅定政治方向, 主動占領輿論陣地, 壯大主流輿論。
4. 強化實踐育人效果,形成共青團的“第二課堂”團委要著眼于提升服務引領學生、服務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思想教育類實踐學分制度, 將學生參與黨團學習、志愿服務、文體活動、社會調查等情況量化為實踐學分,并使其成為評獎評優、就業保研的重要參考依據。 要積極推動廣大學生參與社會實、志愿服務、科技創新等活動,深入推進 “三下鄉”、“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 等項目,引導學生不怕艱苦,服務基層,積極投身于國家建設的事業當中。深入開展創新創業競賽和學術科技創新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化眾創空間內涵建設,規范眾創空間管理機制,推進學院創業苗圃建設工作,深入開展類似 “創業大咖秀”“創新創業實行”“創新創業成果推介會” 等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提升眾創空間專業化水平。
三、 結語
團委作為高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肩負著組織青年、引導青和服務青的任務,代表著一個學校的文明和文化的水平。高校團組織應主動順應潮流,做好團委建設工作, 促進高校改革和建設發展, 服務青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晨嫣.新形勢下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企業文化,2016
[2]金斐.關于加強新時期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再思考.以服務世博為視角[J].學理論,2017(3):300-301
[3]韓永印.新形勢下高校團委工作的幾點建議 [J].才智,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