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貴民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階段社會發展中,對于電力能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與此同時,也對配電網規劃與設計提出更高要求。從目前發展現狀看,電網建設水平遠遠無法滿足我國實際發展需求,基于此,文章對我國現階段的配電規劃現狀和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配電網規劃;電力能源;用電負荷水平;線路走廊;無功補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9.160
0 前言
完整的電力系統應由用電、配單網、輸電網和發電共同構成,其中,配電網主要是將電能直接或降壓后輸送給用戶的電網,可見其與用戶關系之密切,同時,它也是影響供電質量和效率的關鍵性因素?;诖?,也對電網規劃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如此,才可充分發揮出配電網的社會效益和應用價值。
1 我國配電網發展現狀分析
首先,為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城市建筑密集化、高層化的發展趨勢,必須對當前的電網進行全面改造和規劃。電網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其與城市交通規劃、管線建設、環境景觀建設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從當前發展現狀看,城市電網規劃混亂問題尤為常見,如此也增加了城市電網的規劃設計難度。
其次,目前,我國的能源緊缺問題愈發凸顯,在此情況下,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型能源設備逐漸開始被廣泛應用。這些小規模電源會被接入未來的配電系統中,同時也會對配電系統的維護模式和運行模式產生一定影響。另外,隨著“資源循環利用”口號的提出,也對我國配電網的使用壽命提出更高要求。
最后,隨著用電負荷水平的不斷增長,使我國的用電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比例逐步上升。預計在2020年,我國部分城市的居民用電比例將從原有的10%上升至30%以上,與經濟發達國家水平相差無幾。由于用電結構的變化,也對用戶的供電可靠性和配電網網絡結構建設提出更高要求[1]。
2 我國配電網規劃的有效措施和途徑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深入,一些全新的建設區和開發區不斷涌現,但當前配電網的線路走廊資源和站點卻越來越緊張,進而也會對配電網建設規劃工程造成一定制約和影響?;谏鲜銮闆r,強化城市配電網規劃與管理勢在必行,其是實現電網可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城市合理規劃的必經之路,具體途徑分析如下:
2.1 規劃電纜通道
結合變電站進線電源走向、主干配電線布置走向、變電站設置等情況,需在電網規劃過程中,對供應規劃區域和穿越線路進行統一與合并,以此實現電纜通道的統一化管理。正常情況下,6根以上的電纜便需設置電纜通道,在實踐過程中,應本著“均勻分散”、“合理布設”的基本原則,盡可能的避免或減少雙排管,降低地下通道建設困難。另外,還要避免使用電纜隧道。在選擇變電站建設地址時,要盡可能的選擇負荷中心,且要具備出線簡單、交通便利、多方向出線等特征,變電站的容量不宜過大或過小。在規劃過程中,很多配電網均是直接布置主干線路,對用戶線路及其他的線路未做任何安排,因此,在通道規劃時需預留出足夠余地,以此確保線路的合理、妥善規劃。
2.2 無功補償規劃
在電網規劃建設的過程中,經常會忽視無功補償的規劃,具體原因分析如下:第一,在布置變配電站時,通常需配置足夠數量的無功補償設備,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也會對用戶的功率因素提出一定要求。第二,隨著用戶對于電壓等級要求的不斷提高,也對無功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還需考慮到經濟性方面的問題,在此情況下,規劃無功補償也逐漸成為電網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過程中,需重點結合無功補償裝置的配置原則,對無功供應、無功需求等進行協調與平衡。
2.3 通信、繼電保護以及自動化規劃
隨著我國電力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的配電自動化與繼電保護逐漸合為一體,如此也會對配電網的相關參數和運行狀況產生一定影響,進而也會改變配電網的布局和規劃模式。不同的配電自動化內容、水平以及規模,配電網的投資水平、規劃方案等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與此同時,還會對配電網的規劃觀念、認識、思路等產生影響。
2.4 分年度安排與配電網可靠性評估
在完成了總體配電網規劃之后,還需結合實際的要求和需求,進行分年度安排,以此確保項目先后的良好銜接和過渡。同時,也可使近期項目更加明確和具體,符合實際的經濟發展需求。
通過配電網可靠性評估工作的開展,可直接對用戶的供電能力進行反映,其在實踐的過程中,主要以用戶停電天數為基礎和標準,具體包括設備的選型、供電的可靠性、運行維護、調試安裝等等。同時,還會涉及到負荷性質、網架結構等因素,故只要現實條件允許,均需開展電網可靠性的評估工作,如此,也可為配電網今后的應用效率提供保障[2]。
2.5 方案對比分析
在配電網規劃時,常需對變電站進行全面優化,在此便涉及到了方案的對比分析,由于原始設定不同,故選取的參數也不盡相同,具體如配電的供電接線模式、選用線路容量、供電電壓、變電站容量等等。根據上述,可進行分別規劃,之后再結合相應的結果進行綜合對比分析。該環節工作量較大,需具備完善的計算機輔助程序,以此緩解人員的工作壓力。目前,在我國很多發展成熟的區域中,已經建立起了統一模式,即結合統一方案進行規劃,無需進行優選,如此不僅節約了電網規劃時間,同時也確保了電網規劃的一致性與合理性。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深入,社會發展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均對電力能源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要求強化配電網規劃與管理,但其屬于一項系統性、綜合性的工程,實踐過程中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具體如主配電線路走向、電纜通道布設等等,從而可為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喬石銘.基于三維GIS技術的電網規劃設計可視化系統開發實現[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02):13-16.
[2]俞亮.基于GIS的電網規劃設計系統架構設計及系統運行案例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1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