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王博
摘 要: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公路交通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公路建設事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對公路運輸能力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公路交通日益提高的運輸能力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但是在公路建設歷程不斷增加的同時,對沿線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基于這種情況建筑單位需要不斷提高公路勘察設計要求,將新的設計理念融入到工程項目中,有效解決制約公路交通增長的不利因素。
關鍵詞:公路勘察設計;新理念;應用
隨著公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堅持可持續發展、注重公路設計新理念已成為公路設計的重要方面。我國日益完善的公路交通網絡體系給人們的出行和貨物運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了實現公路建設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我國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通發展道路,提高公路勘察設計要求,注重對環境方面的考慮,將公路勘察設計新理念應用到公路工程中,確保路容美觀和行駛安全。
一、公路勘察設計新理念
在公路勘察設計中應全面貫徹落實“六個堅持,六個樹立”的原則,遵循對自然環境進行最大程度的保護,造成最小程度的破壞,與我國目前現有的國情及地區差異性相結合,在設計中充分體現出經濟、安全、和諧、環保、自然等原則,樹立起全面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觀。同時,要不斷提高設計人員在環保景觀設計方面的意識,積極轉變設計理念,對各項技術標準進行靈活運行,進而降低公路建設對社會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在此基礎上全面打造人文景觀,在公路建設中走一條自然、環保、生態發展的道路,使公路交通行業的整體形象得到提升。
二、新理念路線設計的基本原則
1、充分考慮景觀協調性
按照沿線的地形與地質條件,順勢布線,線形上盡可能和河流、山川等地勢相吻合,充分接近自然,使再造景觀和自然景觀能夠得到和諧統一。與此同時,利用連續的手法對再造景觀進行設計,從而達到一種“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的效果。
2、堅持安全、環保,減少對自然的破壞
因為很多公路的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線位方案的選擇將會對工程的投資規模、營運安全等方面產生影響,因此路線方案選擇應該遵循科學發展的原則,進行安全選線、環境選線,并針對可能存在的路線方案進行優化和比較,避開河流沖刷地段。針對一些重點與難點路段應進行重點分析和研究,選擇有利于行車安全、環保的方案。在某二級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設計項目,就是以安全、環保方面重點考慮,在充分利用老路的基礎上,對學校村莊等對環境要求較高的敏感點重點考慮。某路段是途經橫徑小學路段,為了學生的安全,減少噪音污染,對路線線位作了改動,往學校左側120米處的山谷經過,工程規模較小,該段工程竣工后,對橫徑小學的環境、學生安全等方面得到了改善,通車多年,沒有出現安全事故。
3、運行車速檢驗
對工程技術標準進行合理運用,利用合適的技術指標保證線形的連續性和均衡性,利用運行車速理念對設計指標進行檢驗,并對銜接路段的極差進行嚴格控制,以有效保證相接路段之間銜接的舒適性,保證臨路段的速度差在20km/h以內。
4、線形指標掌握
按照地質條件、地形、地物等條件,在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加強環境保護,在少占用農田的條件下嚴格掌握相關強制性條款規定,一般來說應靈活應用線形指標,不能片面的追求高指標,這樣才能保持線形的連續性、行駛的順暢性以及景觀的協調性。
三、公路勘察設計中設計創新的應用
1、創新公路勘察設計理念
堅持“以人為本、節約、安全、耐久”的設計理念,突出設計需計算好每一寸施工土地,用好每一分錢。公路勘察設計作為公路工程建設的必要基礎,其勘察設計質量優劣能夠對公路工程造價、公路使用周期、行車安全、環境保護等產生直接影響。在進行公路勘察設計期間,要堅持貫徹“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以延長工程使用周期和提高工程施工質量作為首要任務,盡可能地減少公路工程后期維修費用;重視回填材料的選擇類型,科學合理地設計高邊坡和路基施工的防護處理方案。
2、路線設計
首先,在路線景觀設計中,景觀環保選線與路線平縱指標的掌握是關鍵,因此應對公路自身線形協調設計加以重視,同時注意線形和結構物之間設計的協調性,并以運行車速展開安全檢查。其次,公路沿線的河流、坡底以及自然風景區共同組成了美麗風景,豐富多樣的植被體現出了一種自然美。作為一種構筑物,公路不僅要滿足車輛通行的要求,同時還要與自然景觀和諧統一,因此,在設計中應堅持“勢”的理念。線形走向應該與河流、山川的勢相吻合,不能橫跨山谷,不能硬切山梁,避免長直線設計,盡量順勢而為,自然流暢,為人們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
3、排水設計
如果路段比較平坦,匯水量不大,可以將路基邊溝設置成淺碟形的排水溝,這樣可以集中路面的雨水,漿砌排到溝渠與河流中。將挖方段排水溝變成暗溝,在暗溝頂部位置設置淺形的土質圓弧匯水區,將雨水匯集到暗溝中,然后通過暗溝漿砌排出路基,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加公路和自然的融合,還能有效減少人工開挖的痕跡。如果路段存在用地困難或者地形比較陡峭,可以將排水溝設置成為城市排水溝的形式,在行車道范圍內設置排水溝,不僅可以節約土地,還能解決工程投資。集雨井可以按照匯水面積的大小進行設置,在困難路段中可以增設橫向的排水涵洞,將雨水排到路基外。根據新的理念,本人在參與的惠東縣白盆珠水庫道路工程項目設計中,為了保護水源,把路面水引至水庫集水渠以外,采用暗溝和淺形水溝,公路兩側綠地既是排水溝又是綠色地塊,工程完成后,收到了安全、環保的效果。
4、邊坡設計
在公路邊坡設計中應與地貌、地形緊密結合,堅持因地制宜。邊坡坡率設計應按照水文、地質以及環境等條件,采用合適的坡率,最好可以接近大自然。盡量放緩邊坡,這樣可以為植被防護提供有效條件,邊坡坡腳應盡量貼近自然,平坦地形的路段應將填方邊坡放緩,和原來地貌融為一體,形成緩沖帶,這樣一來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還能提高行車的安全性。挖方邊坡應設置多級放坡,不同坡率相交的折線位置可以采用圓弧進行過度,盡量與自然邊坡貼近。此外,坡面防護可以利用多種生態防護技術,與當地植被相結合形成以自然風格為主的格局,最終達到完美的環境生態效果。在坡面設置菱形交錯的暗溝對雨水徑流進行排水,以有效減少地表徑流的沖刷,促進植被的生長,使其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這樣就不會看出明顯的人工填筑痕跡,更加自然美觀。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內容能夠看出,公路工程設計人員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總結,不斷創新公路勘察設計理念,做好地質勘察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和貼近自然的發展方向,將先進的設計理念在施工中體現出來,走上一條生態、安全、舒適、和諧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林才奎,方建勤.綠色理念指導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實現途徑的研究[J].公路,2010,(1):98-101.
[2]王士華,翁德平,褚以敦.陜南秦巴地區高速公路總體設計理念與工程要點[J].中外公路,2014,(2):1-6.
[3]林濤.環境友好型公路建設理念及其應用研究——以大瀏高速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1,(16):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