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丞斌
摘 要:自動監測是一種建立在信息技術和數據支持上的新式工作方法,目前在空氣監測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成果?;诖?,本文以空氣自動監測網絡數據有效性的自動化判別思路作為切入點,給予簡述,再以此為基礎,重點論述計算機自動判別的兩大因素以及流程。以期通過分析明晰相關理論,為后續工作的具體開展提供必要支持。
關鍵詞:空氣自動監測;網絡數據;判別規則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9.215
0 前言
空氣質量監測是現代環保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技術持續發展的情況下,空氣監測工作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技術支持,并逐步實現了自動化工作。現代空氣監測可以在自動化技術支持下長期、持續進行,但自動監測也存在一定弊端,其所獲網絡數據的有效性為各界廣泛關注,分析空氣自動監測網絡數據有效性的自動化判別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空氣自動監測網絡數據有效性的自動化判別思路
自動監測的核心技術是傳感器技術、數字化技術、工控機技術和短距離通信技術,人員將默認程序輸入工控機進行作業,通過超過實際數據范圍的數學模型進行信息篩選和處理,生成可視化(也可以是非可視化的)數據,再利用工控機的存儲部分進行判別,由管理人員進行人工確認,這是空氣自動監測網絡數據有效性自動化判別的基本思路。如監測對象為空氣中的SO2濃度,可以對當地進行為期一年的數據收集,將每個月份甚至每周監測所獲數據進行匯總,了解一年里當地的空氣SO2濃度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展,滿足動態變化下的監測要求。
在目前的監測工作中,依靠人工處理龐大的數據資料和繁瑣的操作過程是不現實的,設備的智能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假定當地環境空氣功能區為二類區。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當地SO2濃度1小時平均值上限為500μg/m3??梢詫⒈O測范圍設定為0-500μg/m3,并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帶入“0”-“500μg/m3”之間的所有參數,存儲于工控機中進行自動化工作,只要數據模型是完善的、程序設定是合理的,整體監測工作就可以在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持續有效進行,網絡數據的有效性也能夠得到保證。
2 計算機自動判別的要素
2.1 儀表上傳狀態值
計算機自動判別的關鍵是儀表上傳的狀態值,現代空氣監測已經初步實現自動化,監測所獲數據可以在設備內部完成數字化處理,直接呈現給人員。在進行監測的過程中,如果目標對象為臭氧、一氧化碳,設備也能夠在對象濃度超標的情況下及時完成信息上傳,并發出警報。自動化條件下的工作流程一般為數據收集、短距離傳輸、識別、輸出四個環節。數據收集通過傳感設備進行,對空氣進行自動監測的過程中,傳感器不斷與空氣接觸,也不斷將所獲的信息傳輸至設備控制端,由于此前已經設定完善的數學模型,常規情況下檢測所獲數據能夠得到有效的判別,由工控機負責將收集所獲的數據與數學模型內的參數進行對比,了解空氣中對象目標的狀態,之后進行數字化處理,將不可識別的信息數據加工成數字化、結構化、可識別的數據,通過顯示設備呈現給人員,完成狀態值上傳。上述整個過程是在固定程序的操控下長期、模式化進行的,智能化特征明顯,一方面可以保證工作的持續性,另一方面所獲網絡數據的精確性也較高,更為可信。
2.2 人工定義判別規則
人工定義判別規則,是指通過人工為整個工作設定模式、參數,使空氣自動監測工作能夠在固定框架下進行,網絡數據也始終處于數學模型的范圍內,對應的后續分析、處理工作能夠在此基礎上有序進行。進行判別規則的人工定義時,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包括采集時間、地點、對象濃度變化的敏感度等等,這些工作也依賴于現代技術的支持,以對象濃度變化的敏感度為例[1]。假定某地屬于工業城市,無風環境下,PM2.5濃度較高,為求了解風力對PM2.5濃度的影響,當地相關部門決定進行空氣自動監測,由于風力變化帶有不確定性,且監測設備的數目有限,無法廣泛分布于所有地區,這要求強化設備的敏感度,一方面人員應在程序設定上實現精度調整,提升判別的精確性,另一方面也應依托于智能化技術,確保設備能在PM2.5濃度出現變化時及時做出反應、給予記錄,確??諝庾詣颖O測所獲網絡數據的有效性和自動化判別的質量。
3 人工確認
空氣自動監測網絡數據有效性的自動化判別是反復、持續、長期進行的,所獲數據能夠直接用于空氣情況的判定,但在具體工作進行時,一些不可控因素可能導致網絡數據出現異常,比如通信干擾問題?,F有大部分用于空氣自動監測的設備需要通過短距有線通信、無線通信進行信息傳輸,在傳輸的過程中,如果附近存在強磁場,信號很可能受到干擾、失真,導致網絡數據異常。此外,設備老化、功能模塊受損也都可能導致網絡數據失真問題,因此在應用自動監測技術時,也要求進行必要的人工確認,保證所獲數據是可靠的[2]。
如人員在A地點進行監測,發現數據存在異常,但無法快速辨別問題原因,可以參考氣象數據進行分析。通常某一地區的氣象條件在大體上是穩定的,如夏季空氣平均濕度、冬季空氣中PM2.5濃度等。此外,風速的高低影響污染物的輸送和混合,沙塵對大區域影響顯著,降雨對大氣污染物有凈化作用,逆溫天氣中污染物不容易擴散等,在數據出現異常時,人員可以調取往期數據進行甄別,了解網絡數據的可信性,推動其自動化判別技術的發展。
4 結論
通過分析空氣自動監測網絡數據有效性的自動化判別,了解相關理論內容。在目前的空氣自動監測工作中,網絡數據有效性是一個被廣泛關注的問題,為強化其實用性,通過虛擬模型進行監測判別,并通過對儀表狀態值的自動處理為后續工作積累數據,以人工進行程序的設置調整,使整體工作始終能夠與具體需要相融合,最后進行確認,了解并對數據進行進一步處理。應用上述理論有助于空氣自動監測工作的優化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關玉春,肖致美,畢溫凱.天津市街鎮級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設計及應用[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7,42(02):187-189.
[2]鄺俊俠,溫佐鈞,裴成磊.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智能成效審核技術研究與應用[J].分析儀器,2017(02):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