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強
摘 要:黃河流域位于秦嶺淮河一線,跨越了23個經度和10個緯度,地域范圍的廣闊使得其溫度變化巨大,在每年的冬季都會因急速下降的溫度發生凌汛的問題,尤其是對黃河下游造成的災害影響更大。本文從黃河凌汛發生的原因出發,分析了新形勢下防凌工作的現狀和防控對策。
關鍵詞:黃河;防凌;對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9.216
0 前言
近些年,黃河流域受到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凌汛問題在黃河下游仍然十分嚴重,尤其是位于黃河三角洲末端的山東濱州地區。在新時期的發展形勢下,對凌汛問題仍然是以預防為主,雖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實際的整體效果而言,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對此必須加大對防凌現狀和對策的研究。
1 黃河防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黃河凌訊的發生可以大致分成三個路段,分別是寧夏、內蒙河段、中游河段和下游河段,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氣候溫度的影響,當氣溫降至零下二十度以下時,黃河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結冰狀況,除了會對水運交通產生一定的影響外,也為凌汛的發生提供了條件。對于黃河凌汛問題,從解放之初就開始對其防治,隨著時代的發展防治的手段和措施也在發生變化,通過對近些年調查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新形勢下防凌工作還有許多的不足。一是黃河下游與上游不同,水面封凍很不穩定,再加上黃河河道彎曲狹窄的部分較多,冰層在下移的過程中容易堆積在這些部位發生堵塞和凌汛蔓延的問題。二是黃河下游位于調水工程的路段,修建了水庫和堤壩。在調水期間溫度過低,就會在輸水通道中發生河冰卡塞和凌水蔓延的現象。目前,黃河防凌工作已經由以往的破冰方法轉變為水庫調節的手段,像下游河段的小浪底水庫和三門峽水庫都承擔凌汛任務。但水庫距離常發生凌汛的河段距離較遠,在流量調節上不夠精確且庫存容量較小,控制凌汛的時間較長。三是有關凌汛情況的預報時間間隔較長,調度計劃的設計和實施受到影響不能滿足實際的防凌調度要求。
2 新形勢下防控黃河凌汛問題的對策
在十九大召開之后,黃河防總在召開的年度防凌工作會議上對各個地區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認真貫徹防災減災和救災為重要的原則,確保凌汛工作的安全。針對黃河防凌工作的現狀,筆者提出了有效的防凌對策。
2.1 充分利用水庫等設施,控制黃河流量
新時期的黃河防凌工作,可以利用三門峽水庫和調水閘等原有的設施,對下游的黃河凌汛問題進行分段和分層處理。首先,水庫防凌措施的應用。黃河下游布置的水庫中以三峽門水庫為主要的防凌設施,在使用中要從四個階段進行。一是在凌汛發生之前提前蓄水,以便在河道封凍后能夠進行補水作業。蓄水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十一月末十二月中旬,水庫可以容納的水量大約在兩億立方米左右,為下游補充水分的時間多是一月初。二是補水到下游封凍這一時間段,要保證泄洪的水流量穩定保持在每秒五百立方米左右,如果下游的封凍現象較為迅速可以適當地增加下洪流量。需要注意地是在保證下游防凌工作不會出現紕漏的基礎上,可降低防凌預案中的初始水位。三是河道封凍后,要嚴密控制泄洪流量的大小,嚴禁速度不均衡。最后,河道開通前必須逐漸加大泄洪流量,減少水庫內部的污泥淤積量。通過近幾年的數據,三峽門水庫的自然蓄水量在三億到七億立方米的范圍內浮動,能夠承擔的冰量為四千萬立方米左右。
其次,分區分凌措施的實施。冬季各個閘口使用的多是周邊的工業和農業用水,在不抬高地下水位的基礎下實行分區灌水。實施的過程中,首要的一點是確定冬季用水計劃,并結合引水量、時間和凌汛情況合理的調度,如封河期需保持大河段的流量均衡,可以滿足用水要求。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凌汛災害,還可以解決水資源緊張的問題。
2.2 完善防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現階段,各級管理部門的防凌工作更多地是將目光放在控制凌汛的技術和設備上,并沒有重視非工程性防凌制度的制定,導致工作中常出現混亂的問題。所以,黃河河務局要重視這一方面,完善工作環節。
其一,在各級地區設立機構組織完整的防凌指揮中心。黃河凌汛災情的出現在不同的地區,因防控設備、技術投入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差別不能依靠黃河總辦的統一調度,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就需要在黃河流域的范圍內建立指揮中心,并在此基礎上再次細致劃分為指揮部門、救災部門以及業務部門。其中,指揮部門負責制定防凌預案、調度現場防凌工作,救災部門需要組織搶險隊伍,提前準備好工具、照明等設備,而業務部門則是負責收集凌汛發生的具體信息,為前兩個部門的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其二,提高防凌工作的指揮調度水平,加強宣傳和協同工作。根據黃河防總辦公室發布的2017年到2018年的調度方案要求,防凌指揮調度工作必須對下游的水庫泄洪計劃統籌指揮,協調好各級電站的發電工作。同時,黃河下游的防凌工涉及到的地域和面積都比較大,各級防凌機構要加強合作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通過協同配合最大化防凌效果。加強宣傳工作對于引導社會輿論,提高周圍居民的防凌減災意識都有著良好的作用。
其三,健全凌汛預警工作。傳統的防凌工作主要是以天氣預報信息為準,缺乏時效性和預測性。為了保證防凌工作的順利進行,要引進新時期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凌汛檢測預報的準確性,及時向各分級部門提供預警信息。此外,各分級黃河河務局要完善處于黃河灘區的居民遷移和救護方案,全面掌握凌汛情況,將人員轉移工作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做好災害預警。
3 結語
在新時期的發展過程中,黃河防凌工作也要做出一定的改變來預防和控制凌汛災害的發生。雖然防凌工作的發展現狀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但可以采用文章提到的充分利用水庫等設施,控制黃河流量和完善防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兩個對策,減輕受災程度達到防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兆民,劉岱,王芳等.淺談黃河防凌形勢及分析[J].科技信息,2017,23(19):338-340.
[2]蔡斌,魏向陽.“2014年黃河防凌形勢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防旱抗汛,2014,19(0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