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 要: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而日益嚴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破壞了社會和諧與穩定,并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深刻認識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本文旨在揭示家庭暴力產生的原因已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和和諧的社會。
關鍵詞:家庭暴力;原因;預防措施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對家庭暴力的界定和對家庭暴力行為性質的認定仍存在諸多爭議,家庭暴力至今還未得到有效的制止。故本論文僅針對男性對婦女的暴力做研究。日益嚴重的家庭暴力不僅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還對孩子造成了心靈上的打擊和行為上的影響,破壞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家充分認識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重要意義。
二、家庭暴力的現狀
(一)家庭暴力的定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暴力防治法中規定:①對受害者實施身體上的侵害,以及限制人身自由等控制行為;②對受害者實施性暴力、凌辱、騷擾、貶低或其他損害受害人身體完整,傷害受害人自主、自尊的性行為;③實施侮辱、誹謗,嚴重侵犯受害人的名譽、隱私、人格尊嚴的行為;④破壞或損害受害人的財務,對受害人實施任何剝奪、減少或妨礙其經濟來源的行為;⑤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并強行墮斃胎兒的行為等都屬于集挺暴力的行為。總結來看,造成家庭成員間身體、精神、性或財產上損失的行為叫家庭暴力。
(二)家庭暴力的具體表現
1、身體暴力:是指對人身實施的攻擊行為,如毆打、腳踢、扇耳光、使用工具進行攻擊等;
2、精神暴力:指用語言威脅恐嚇、惡意誹謗,使用傷害自尊的言語辱罵、欺凌;
3、家庭冷暴力:不說話、不交流,對對方不理不睬,進而使他人難受,造成心理方面的傷害;
4、性暴力:是指強迫發生性行為、性接觸,故意攻擊性器官等。
(三)家庭暴力的現狀
1、現在的家庭暴力更多的是以“冷暴力”形式出現。不同于可見的肉體摧殘的家庭暴力行為,家庭冷暴力更多的是通過暗示威脅、語言攻擊、經濟和性方面的控制等方式,達到用精神折磨摧殘對方的目的。這種方式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對家庭和孩子都產生不好的影響。
2、家庭暴力的普遍性。全國婦聯曾經作過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在3.5億中國家庭中35%存在家庭暴力,每年大約有9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體,家庭暴力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3、女性受害者占多數。調查結果顯示,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中施暴者百分之九十是男性,而女性作為弱勢群體在相當一部分家庭暴力案件中是主要的受害者。
4、受害者維權的艱難性。受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受害人抱著“家丑不可外揚”的態度,將家庭暴力作為家庭私事來對待,采取躲避措施,而不積極預防和及時制止家庭暴力。
三、家庭暴力發生的原因
家庭暴力產生的原因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也受現實條件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人層面的原因
男女雙方可能因為個人原因而產生家庭暴力,如婚姻基礎較差,缺乏相應的家庭信任或產生了婚外戀;缺少文化知識,不采取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不良習慣引發家庭暴力,如酗酒、吸毒等;心理壓力引發家庭暴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負擔越來越沉重,長期積聚的生活壓力需要得到徹底的發泄,一旦這種情緒被錯誤地帶到家中,就很容易成為家庭暴力的導火索。
(二)社會層面的原因
1、民眾傳統思想迂腐:我國長期以來“男尊女卑”的夫權思想根深蒂固,相當一部分家庭還受“夫是天、父為天”的封建思想的影響。同時“重男輕女”的現象在一部分地區還普遍存在。這是產生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2、民眾法律意識淡薄:遇到問題采取暴力解決或私自決定,認為家丑不可外揚,故婦女遇到家暴多忍讓而不進行法律起訴,對施暴者沒有采取懲罰,故家暴再次發生;
3、對家庭暴力重視不夠:家庭暴力長期來被視為“家務事”,在通常情況下,很少會有相關部門主動管理。盡管家庭暴力性質比社會上一般暴力惡劣,但它成了相關部門不予介入,懲治過輕的真空地帶,這實際上是對施暴者的姑息縱容,失去了法律應有的震懾和預防作用。
(三)經濟層面的原因
家庭成員中男女收入的不平衡是產生家庭的重要原因,男性在家庭收入中具有“經濟優勢”,從而有更多的話語權,而女方由于經濟收入少從而處于弱勢地位,在產生分歧時往往使得男性占主動地位引發家庭暴力。
(四)法律層面的原因
我國對于家庭暴力并非完全的“無法可依”,我國的刑法、民法、繼承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和治安管理條例等對家庭暴力都有相關的處罰規定,但是法律規定還不夠完善,普遍存在著規定不明確、立法分散、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的缺陷,這些都成為了家庭暴力滋長的重要原因。
四、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干預對策
(一)提高國民素質,樹立男女平等觀念
家庭暴力受到傳統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要減少和制止家庭暴力,就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和貫徹男女平等的觀念,樹立性別平等觀念,并且形成尊重婦女的社會道德風尚。同時要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婦女素質,要培養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增強婦女的獨立人格意識,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同時,我國應立足現實,加大對家庭暴力的宣傳活動,提高婦女的維權意識,不要使自身弱點成為家庭暴力的導火線,當自身權利受到傷害時,要勇敢地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二)加大對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預力度
各級政府作為國家法律的執行機關,在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極其重要的責任。國務院制定頒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明確要求各級政府應“建立法律援助體系,為受害婦女提供多種形式的法律服務和社會救助”。“健全信訪接待制度,開展法律咨詢和服務,及時處理受害婦女的投訴”。“采取多種形式,向遭受暴力侵害和需要幫助的婦女提供法律、醫療、精神康復等方面的幫助和服務”。因而,各級政府的各個部門也就有責任結合自身的具體職能,采取各種必要措施,加大對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預力度。
(三)完善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立法
目前我國對于家庭暴力已有相關法規,還存在漏洞與缺失,不利于司法操作及社會實踐。因此,我國應在今后的立法規劃中,將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納入其中,以便在全國范圍內制止和懲治家庭暴力的行動中做到有法可依,在全國范圍內起到統一的威懾作用。
(四)社區對家庭暴力的防御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和單位不可能像從前一樣對個人的實務包管一切,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社區建設,強化社區功能,充分發揮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勢在必行。建立“反對家庭暴力委員會”,使社會成員從“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角色轉換。
家庭暴力干預工作要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反家庭暴力將會促進社區風氣好轉,將會促進男女平等和家庭穩定,將會提升社區的精神文明水平,社區家庭暴力干預項目會帶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氣象。
五、結論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睦、安寧、團結的家庭關系,不僅是每個家庭成員幸福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家庭暴力是一種社會問題,需要通過長期的努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運用各種手段,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懲治。
參考文獻
[1]陳明俠.家庭暴力防治法基礎性建構研究[M].
[2]張仙花.家庭暴力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