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在信息社會中賴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教師如何在這千變萬變的信息時代中立住腳跟,如何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如何有效的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我們一直研究的問題。我們要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課堂氛圍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小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在信息社會中賴以生存的基本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課已經定為學生的必修課。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如何在這千變萬變的信息時代中立住腳跟,如何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如何有效的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我們一直研究的問題。要想徹底改變信息技術課堂氛圍需要從根本上著手,要治本。什么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根本?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就是要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術課比玩游戲、上網、聊天更有趣、更有意義!
一、課前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
老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愉快,這樣的課堂氛圍必須要有深入細致的教學設計為基礎。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最重要的的原則就是真正在教學設計中把學生作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的根本在于學生學,老師的教是幫助學生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要給學生做的時間。 如果學生沒有充足的動手實踐時間,教師的引導和精彩的講解就不能取得預想的效果。因為,教師講得再好,學生也還是在被動地聽。教師講的東西得不到落實,勢必是只開花,不結果。
信息技術學科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學生只有親自動手實踐了,才能理解知識,掌握技能,體驗過程,總結方法。其次,要給學生想的空間。信息技術學科第二大特點是創新性,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所以,課堂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意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興趣的最好時機,教師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精心設計實踐內容,放飛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使用所學內容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實現自己想實現的愿望。這里所指的實踐內容不是零零碎碎的小練習,應該是一個相對完成的內容。設計自己的名片、制作暑假生活PPT、編輯處理自己的照片、撰寫“我有一個夢”都是充滿創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個性化的實踐內容。教學設計時只要在最終作品的功能、知識技能應用上給出具體要求即可。
以上所說是在教學設計中保證課堂教學氛圍比較關鍵的兩點。此外,還需要充分分析學生的現狀,什么是他們學過的?什么是他們沒有接觸的?什么才是他們這個年齡所感興趣的事?什么是他們很容易接受的?什么是他們這個年齡段所不能理解的?講解教學內容時如何恰當的設問?如何設置認知沖突?如何引發學生的問題?課堂上可以出現哪些問題?出現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等等都需要課前進行設計。 引人入勝的開題,鮮活的教學案例,開放具有挑戰的實踐內容,是吸引學生興趣的第一步。當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意識到可以用信息技術實現自己的愿望,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時,就會進一步感受到信息技術的意義所在。
二、課上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引導
充分的課前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在課堂上教師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要完成。課堂上教師除了引入課題,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案例學習新知外,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還要不斷巡視觀察學生的實踐情況。因為教師的講解再精彩再清楚,學生只有在親自動手實踐時才能發現問題,才會提出問題,即使是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還會再次提問。教師這時要及時發現學生實踐中的問題,個別問題個別輔導,共性的問題要及時對全班講解。所以,這個環節,應該是教師最忙的時候,教師不僅要輔導敢于提問的學生,還要去發現那些有問題不敢提問的學生,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還要善于發現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我們要時刻牢記:課堂上是學生在學習,不是老師在表演。
三、課后要及時評價學生的作業
精心的教學設計,充滿激情的講解,細致入微的課堂指導,是吸引學生興趣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然而,如果沒有有效的評價機制對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與反饋、監督與激勵,再好的課堂氛圍也將是曇花一現,轉眼即逝。 教學是有目的學習,每節課都是有教學目標的,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否達到是需要通過作業來評價檢測,并及時給出反饋的。 所以,正常的信息技術課學生是要做作業的,鑒于我國目前的現狀,我們不可能再給學生留課外作業。因此,需要在課上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實踐去鞏固,學生課上的實踐內容就是他們的作業,實踐的結果是需要評價的。教師需要對學生每堂課的實踐結果及時進行評價,由于課時的有限性,我們已經把作業放在課堂上完成,不可能再把評價也放在課上去做。所以,教師要及時收集學生課上作業并在課后進行評價,下次課上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鼓勵優秀學生,展示有創意的作業,并對作業進行點評,讓學生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效果。 只有在精心的教學設計、巧妙的課堂引導、及時的教學評價共同打造下,才能營造出老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愉快的課堂氛圍。
總之,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摸索總結,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教育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黎正淋.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淺析[J]學苑教育,2017第11期P18-19
[2]楊娟英.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文理導航,2017第8期P98
作者簡介:孫兆祥,出生于1979年11月,天津市寶坻區人,畢業于天津寶坻師范學校,現任天津市寶坻區電化教育技術指導中心網絡應用負責人,主要負責區域教育信息化應用系統的部署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