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俊杰
我國是一個缺水型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因此節水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為推廣高效節水產品,提高用水效率,推動節水技術進步,增強全民節水意識,促進我國節水產品健康快速發展,2017年9月我國發布《水效標識管理辦法》,于2018年3月1日正式實行。座便器產品已成為第一批實行水效標識的產品,后續其他的節水產品也會相繼加入到實行水效標識制度的產品中。水嘴,作為住宅中應用最廣、使用數量最多的生活用水器具,同時也是生活用水總量中浪費水量占比最大的部件,很有可能成為下一批實行水效標識制度的產品。
近年來,我國多次開展水嘴產品監督抽查。2014年前,監督抽查依據為GB 18145-2003《陶瓷片密封水嘴》和GB 25501-2010《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級》;2014年后,GB 18145-2003修訂更新為GB 18145-2014《陶瓷片密封水嘴》。依據GB 18145-2014和GB 25501-2010,國家對陶瓷片密封水嘴產品的管螺紋精度、冷熱水標志、抗水壓機械性能、密封性能、流量、表面耐腐蝕性能、金屬污染物析出、流量均勻性、水嘴用水效率等級等項目進行了監督抽查。陶瓷片密封水嘴產品國家監督部分抽查情況見表1。

表1 2012~2017 年部分陶瓷片密封水嘴產品國家監督抽查情況表
根據抽查結果,就2014年以后抽檢的水嘴產品不合格項對消費者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潛在影響進行了分析(詳見表2)。

表2 水嘴產品不合格項目產生的影響一覽表
該項目不合格主要體現在通規不通或者止規不止。止規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產過程中工藝執行不嚴或刀具使用不當造成的。對于需要電鍍的殼體,在電鍍前沒有把電鍍層控制好,導致螺紋的中徑和原來的設計產生了偏差,如電鍍層太薄會導致管螺紋內徑太大或外徑太小。此外,許多生產制造廠家對標準的認知不到位,認為螺紋松一點沒關系,只要多用些生料帶就可以了。
不合格主要體現在沒有冷熱水標識,或者冷熱水標識位置與標準規定不符。出現此項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相關的裝配人員對標準不熟悉,安裝隨意,導致冷熱水標識相反;有些貼牌生產企業,在銷售前未對貼牌商品進行規范驗收所致。
不合格體現在經過24 h酸性鹽霧試驗后,表面產生較多的斑點,影響外觀。影響產品耐腐蝕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產品原材料的進貨和生產工藝把關不嚴。如:在原材料的選擇上,選用了質量較差的回收金屬材料,或者對水嘴生產過程中的拋磨光工序把關不嚴,使得電鍍質量不能得到保證。還有些廠家為了降低成本,故意縮短電鍍時間、降低鍍層的厚度或是減少了電鍍層數,從而影響了電鍍質量,導致耐腐蝕性能不合格。
GB 18145-2014對流量的要求為大于等于3.0 L/min且小于等于9.0 L/min,一般流量不合格主要體現在流量偏大,大于標準要求的上限。流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產品結構設計不合理,閥體內水流過的徑面積過大或出水口的流量調節器選擇不當,導致未達到需要的節流效果。
該項檢測包括了鉛、鉻、硒、硼、鈹、鉍、鉈、鎘、砷、汞、銻、鋇、錳、鉬、鎳、銅和六價鉻。金屬污染物析出不合格主要集中在鉛含量超標、鉻或六價鉻含量超標。造成鉛含量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產品生產所使用的原材料中使用了大量的非標黃銅,有的甚至直接使用廢舊回收的銅,導致原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鉛元素,在加工結束后也沒有采取相應的洗鉛工藝,導致了水嘴鉛含量超標。造成鉻或六價鉻超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產品本身的基材中含有大量的鉻元素,在浸泡的過程中被析出,或是焊接縫或表面鍍層中的鉻殘留被析出。
遠是判別水嘴節水性能的重要指標。流量均勻性或水效等級不合格主要是由于生產或裝配中未選用合適的閥芯、流量調節器等相關配件。很多生產企業也缺乏相應的檢測設備檢測他們生產的產品。
標準是產品質量的基礎,也提高質量的保障。以上不合格項都是水嘴產品不符合相應的標準規定。故為提升水嘴產品質量,建議如下。
企業是產品質量控制第一責任人。企業若未對所生產產品工藝進行嚴格的規范,相關人員對所生產產品的標準不熟悉,或不嚴格按工藝規范生產等等,水嘴產品質量無法達到標準要求。故企業關鍵技術和質量管理人員應積極參加行業協會、相關監督管理部門等組織對GB 18145-2014、GB 25501-2010等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并將其落實到企業內部質量管理中,進一步對企業內部相關人員進行對應的培訓。
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依據最新的相關標準、法律法規要求,在此基礎上再研發出符合消費者不同需求的、符合和嚴于國家或行業標準的產品。
加強對生產原材料的質量把關。標準要求產品使用的所有與飲用水接觸的材料不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如:黃銅材料只有當驗收符合產品標準要求時方能使用;接觸的原材料不應使用鋅合金等易腐蝕性材料。
應依據相關標準規范生產工藝,加強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規范過程檢測程序。如:電鍍工序中的電鍍時間和電鍍厚度要求等應有監控程序,并按相應的質量要求進行抽檢。僅靠最終人工對產品外觀質量進行檢查,是無法確保產品內在質量的。
生產企業應加強最終產品的檢驗,依據相關標準要求,完善企業實驗室,配齊相關檢測設備。對于那些不具備檢測能力的生產企業,應當依據標準,定期將產品送往有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選樣按標準要求進行抽檢,不能以偏概全。
貼牌企業在對外出售產品前,應依據標準對水嘴產品進行抽樣驗收或送檢(如冷熱水標識等),避免不合格的產品直接流入市場,影響百姓的用水安全和節水效果。
監管部門應繼續加強對水嘴產品的監督抽查,以確保市場中銷售的水嘴產品質量安全,最終為消費者提供用水安全和高效節水的水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