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被稱為歐洲最大中國研究中心的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近日在官網發布任命通知,荷蘭萊頓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當代中國教授彭軻(FrankN.Pieke)及墨卡托研究中心國際關系項目負責人胡謐空(MikkoHuo?tari)將成為中心的“雙總裁”。2017年3月,《環球時報》用整版文章起底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中國研究”的政治化問題,引起各方關注。一位接近墨卡托基金會的學者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墨卡托基金會對中心的第一階段工作并不滿意,尤其是該中心立場受到中方質疑,讓基金會高層惱火。
據報道,MERICS2013年由德國最大的私人基金會墨卡托基金會投資成立,已經投入3300萬歐元,一度壟斷了德國輿論場上的中國問題話語權。雖然標榜“致力于改善中國與西方的關系”,但該機構的偏頗立場多次受到質疑,其研究刊物八成負面評論中國,甚至提出“中國滲透歐盟”的論斷,外界對它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寄予厚望變為失望。過去幾年,《環球時報》記者多次申請實地采訪這家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智庫,無一例外遭到對方回絕。
今年1月,該中心發出通報稱,從9月開始,海爾曼(中文名韓博天)將不再擔任該中心總裁。《環球時報》記者27日在該中心官網看到,新的雙總裁將從今年夏天開始工作。其中,彭軻將擔任學術總裁兼CEO,胡謐空是副總裁。“作為聯合總裁,未來幾年內,他們將進一步鞏固MERICS在中國研究領域作為領先智庫的國際聲譽,擴大與歐洲和國際合作伙伴的網絡。”
據德國科學通訊社報道,彭軻畢業于阿姆斯特丹大學、北京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之后在萊頓和牛津大學任教多年。他的研究主要有兩個領域:一是共產黨在中國迅速崛起中的作用;二是中國移民和文化多樣性。他曾提出“新社會主義”概念,著有《認識中國》等書。胡謐空目前負責MERICS的國際關系項目。與彭軻一樣,他也具有“中國經歷”,曾在南京和上海學習國際政治,還在德國駐北京大使館工作過。
一名接近MERICS的德國學者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推出“雙總裁”,更像是公司的做法。可以看出,出資方墨卡托基金會有意防止出現中心總裁“偏離方向”的情況,讓兩個有“中國經歷”的學者做總裁,也可以平衡中方的批評。多位德國中國問題專家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前任韓博天相比,彭軻無論在中國國內還是國際上更具有影響力。一位專家說,彭軻總帶著微笑,與中國多家機構有合作,有利于讓MERICS在中國樹立更好的形象。
一位德國學者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墨卡托基金會對中心的第一階段工作并不滿意。第二階段,基金會希望通過任命具有“中國經歷”的新管理團隊,平衡中國的批評。這位學者也表示,中心總裁并不是受歡迎的位置,弄不好可能壞了自己的學術名聲,現在“雙總裁”或許可以減少壓力。柏林中國問題學者夫羅里揚認為,MERICS任命新總裁后,關鍵是轉變研究觀念。德國的中國問題研究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許多中國問題專家甚至不會說中文,他們是通過閱讀英文書籍和看德語報道、帶著陳舊的中國印象和“中國觀”去研究中國的。
然而,要改變德國輿論界對中國的看法仍很難。從這次默克爾訪華,許多媒體和專家態度可見一斑。德國電視一臺近日以此為題發表專訪胡謐空的文章說,德國在未來關鍵行業領域,必須面對中國的競爭。▲
環球時報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