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麗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任務,但是小學生的邏輯思維還沒有發展到成熟的階段,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比較欠缺。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逐步加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是學生最基礎的學習階段,小學里學習的習慣和思維的方式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造成重大的影啊。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這將影啊著學生以后數學的學習。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和解題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利于為以后數學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邏輯思維能力的含義與邏輯思維的特性
1.1邏輯思維能力的含義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它與形象思維能力截然不同.
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所必須的能力。數學是用數量關系(包括空間形式)反映客觀世界的一門學科,邏輯性很強、很嚴密。
有邏輯思維能力不等于能解決較難的問題,僅就邏輯而言,有使用技巧的問題。總的來說,文科生與理科生差異在此,而不在邏輯思維的有無。同時,現實中人們認為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實際上是思想能力強,并無分文理。而且思想也不是邏輯地得到,而是邏輯地說明。
1.2邏輯思維的特性
1.2.1正向思維。所謂正向思維,就是人們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沿襲某些常規去分析問題,按事物發展的進程進行思考、推測,是一種從已知進到未知,通過已知來揭示事物本質的思維方法。就應了解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環境條件、性能等。這是自己獲得預見能力和保證預測正確的條件,也是正向思維法的基本要求。
1.2.2逆向思維。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
1.2.3橫向思維。橫向思維是一種打破邏輯局限,將思維往更寬廣領域拓展的前進式思考模式,它的特點是不限制任何范疇,以偶然性概念來逃離邏輯思維,從而可以創造出更多匪夷所思的新想法新觀點新事物的一種創造性思維。而橫向思維則可以創造多點切入,甚至可以從終點返回起點式的思考!橫向思維其實就是一種難題解決方法,它的職能只有一個,就是創新!
1.2.4發散思維。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
2、如何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講幾個和數學知識有關的小故事,一邊講一邊和他們談談在解題過程中的思路是怎樣的。因為學生現在正處于小學階段,和一些能夠解題的數學大家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但是通過給學生介紹一些他們在解題和發現某些數學定理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明白自己應該如何去看待數學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2.2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思維發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能力比較欠缺。但是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的空間比較大,創造性、創新性思維發展有比較大的潛力。針對學生的這種特點,需要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的知識,運用直觀的教學形式進行展示,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綜合能力。
2.3給學生介紹不同的計算方式,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數學解題的過程當中,問題的答案雖然只有一個,但是解題的方式卻可以做到五花八門,這其實也是在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數學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因此,為了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提升,除了教給他們相應的知識點之外,還要注意培養他們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否則數學在他們的學習下只能變得越來越死板,沒有絲毫的靈活性可言。
2.4通過將新舊知識點的有效結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學生完成了數學知識點的同時,老師還應該注意要把新舊知識點做一個系統的鞏固和復習,或者是通過給學生宣講新的知識點的方式,啟發他們去思考自己當初有沒有學過類似的知識點,而這實際上也在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和思維方式。
2.5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要想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老師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來打開學生們的學習思路。小學生作為不成熟的個體,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心浮氣躁不耐心的狀況發生。老師需要改善一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情境教學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的過程中。
比如在學習混合運算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以小商店的模式來進行貨物的買賣。
2.6適時的引導,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獨立思考,在解題過程當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應該盡可能的引導啟發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來考慮問題,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其次,教師應該根據班級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練習題,培養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來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另外,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積極引導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
結語
總之,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系統學科。關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久復雜的過程,教師要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研究,將適合每一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整理出來,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有效的提出相應的問題,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與實踐,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內在動力,教師只有堅持不懈地加強培養,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孝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創新人才教育》2016,(12).
[2]李根.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42(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