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月秀
課堂討論是課堂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和教師在課堂討論環節實現關系的互動和知識的遞進。既能開闊學生的思維,又能增進師生的情感,是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好辦法。因此,對于課堂討論有效性策略的探討就成為一項重要的教育課題。
一、課堂討論的概念
課堂討論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上進行的討論。這里面包含了兩個關鍵詞:課堂和討論。課堂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是一個空間概念。討論是指問題雙方就一個共同的問題進行意見的交換和辯論的過程。課堂討論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兩者共同構成了教學問題中學習的基本形態,最終應該達到的是求大同存小異的結果,以及求同存異。
二、數學課堂討論的現狀
(一)難易不均,成效較低
當下的數學課堂,討論很少運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討論總是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教師直接放棄了這個環節的設置。這是源于教師沒能全面客觀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問題的設置上不是難度過高就是難度過低,使學生無所適從。
(二)脫離生活,不切實際
有的教師傾向于把討論的問題設置得非常難,難度的提升帶來的是和學生生活實際的遠離,還有一些問題教師拘泥于課本這一個處所,和學生的生活也不貼近,所以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常常是不知所措的狀態。
(三)分組不公,邊緣嚴重
課堂討論應該是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環節,目的在于集思廣益,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在討論中獲得真知。同時,越多的學生加入到討論中,可以印證和啟發的點就越多。教師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會把全班劃分為幾個小組,可是在討論之后的交流環節,卻只讓學習好的學生發表觀點,忽略了中、差生的想法,久而久之,興趣和能力都被抑制。
(四)功利性強,參與度低
對于雙方都要參與進來的討論,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順利的完成。但是教師常常不知不覺將討論變成了自己的“獨角戲”。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學生馬上響應,或是響應的人寥寥無幾,教師就取而代之,變成自問自答。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被動應答,更不會積極思考了。
(五)準備不足,無法進行
這一現狀絕對是因為教師的前期備課不足造成的。臨時生成的課堂問題與教師經驗的不豐富都會導致討論隨時進入到一個崩潰的狀態。教師不能做出預設,學生掌握不到教師讓討論的問題的關鍵點,這樣的討論只能是破壞課堂的教學秩序。
三、數學課堂有效討論的策略
(一)精心設計問題,共同參與商討
問題的設計應該是和教學目標緊密相連的。教師必須在此之前對于想要進行討論的問題的價值進行反復的考量,預設問題出現后,不同層面的學生會產生怎樣的反應。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問題雖然討論價值比較高,但是不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并不適宜用到課堂討論中。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應該是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鄰,還要是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讓學生自覺的投入到討論的行列中,保證大部分學生的興趣點,又能讓課堂中的時間在給予了討論后,得到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討論形式靈活,重視討論內涵
課堂的討論可以是小組討論、全班討論、自由討論等各種各樣的形式,而在具體討論的過程中,運用的方法也可以有隨機性、導向性、辯論性等。不同的問題其特性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教師,教學風格也是千差萬別的,再加上學情的不同,所有形式都不能只拘泥在某一個層面,而是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變換。如果每次采取的形式是一樣的,課堂就變成了“猜得到結局的電視劇”,沒有人再會緊跟著教學的思路去積極思考了。
當然,形式的變換也不意味不注重內涵。一定要謹記的是,形式永遠是為內涵服務的。為了讓學生對內涵的挖掘更深入,教師要精心的設計問題,充分的考慮到突發事件的影響,
注重討論開始時的啟發和討論結束時的總結,并在討論的過程中,隨時保持和學生的個體交流,把討論推向知識開化的層面。同時,教師也應該有所教育自覺,能夠認識到討論過程中自我的參與對未來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幫助。
(三)制定討論規則,嚴肅課堂紀律
俗話說“無以規矩,難成方圓”。即使我們在課前做出了幾個教學方案的預設,也不意味著教學的過程就是萬無一失的。再加上數學課程的邏輯重疊性,每一個人在對待問題時,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為了保證教學秩序,必須在討論之前制定規則。規則的制定是由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獎懲的內容也是由師生共同負責的。這是一個教師樹立威信,學生學會承擔的過程,那么,學生就會在縝密的數學學科中也進行了德育教育。
規則制定后的執行過程中,當討論出現偏差或是新的討論問題出現時,規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的回到主題,把討論推向更深層次。可見規則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例如我們在進行簡便算法的教學時,很多學生為了彰顯自己的獨特,故意另辟蹊徑,這當然是應該被鼓勵的,但是如果蹊徑過于復雜,就違背了簡便算法的初衷,這時規則就可以提示學生,數學學習的邊界在哪里。
課堂討論是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這一方法會越來越多的運用,最終成為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最為必要的教學手段。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充分的觀察、研究與反思,用好課堂討論,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