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 牛旺珍 李飛
在農村大班額背景下,很多課堂上,學生的課堂活動看起來是有組織的,但學生彼此之間未必有合作行為的發生,很多情況下,學生只是分組而坐著,課堂學習活動仍然彼此獨立。在這樣缺乏真正的合作的課堂上,看到的是一種表面的熱 鬧——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表述著各自的意見,發言的總是那些學優生,部分學困生幾乎處于一種無所事事、無話可說的狀態。那么如何在大班額背景下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小組自治呢?
一、科學分組,明確任務和責任
在傳統的課堂上,學生很少有合作行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課堂的空間形式。因此改變課堂的空間形式非常有必要。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復雜的關系容易對人形成壓力。所以一般情況下小組的規模不宜過大,以4-6人為宜。大組適合于學生進行較難問題的研究與討論,小組有利于互幫互學,增加交流的機會。小組的管理與評比以大組為單位,每個學生在大組里可以擔當任何角色,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才能的機會,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鍛煉。
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大班額下合作學習的分組策略,我通常根據學生的身高,兼顧性別,好、中、差搭配,將前后排四個學生組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合作小組。每兩個人為一個學習對子即為一個小組。其中一個主持人,三個組員.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顯著好處就是,學生根本不需做大幅度的移動即可實現小組互動,從而減少合作前的準備時間。
二、加強對學生合作行為的指導
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不會與人交流合作,小組自治成了走過場,做樣子給人看的形式。這個看似淺顯的問題,實際反映了我們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自治方式的一大誤區:合作學習自治就是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的,采用合作學習小組自治的方式就是實現了教學方式的轉變。這種認識忽略了合作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內容,合作過程就是一個學習過程。應該認識到合作不只是用來完成學習任務,它還兼備教會學生人際交往的功能。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起主導作用,同時教師要以服務者的身份出現,要為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提供服務,充當好教學前的決策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者、學生合作學習的合作者。教師還要對大班額合作學習的課堂進行有效管理。因此,在大班額下進行合作學習,教師應把學生人際交往與合作技能的培養當作一個重要目標加以實現,貫穿每堂課的教學。每堂課都有專項合作技能訓練,組內同學分工合作,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培養。
三、小組自治的好處及成效
(1)學生的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之間能夠友好相處了,有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也愿意和同學交往了,同學們都認為,自從開展合作學習以來,自己的朋友多了,快樂也多了。多數同學在和同學的交往中,能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同學,能夠學習別人的長處,學會了贊賞他人,同學之間的矛盾減少了。
(2)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們學會了請求幫助和支持的技能。學生的自控與協調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學會了自己遵守紀律、聽從安排、關注他人、禮貌待人、有序發言、相互勉勵的能力。學生的異議與概括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獨立尋找和收集與課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和資料。能從他人那里獲取有關事實、聽取意見,有為別人提供事實、發表意見、解釋問題、提出建議的能力。
(3)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合作學習的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的機會,小組討論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不但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把握住問題的要害,條理清楚,還學會了用規范數學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
(4)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在小組中要承擔一定的角色,每種角色都需要一定的技能,通過角色互換,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在擔任組長期間,為了能讓自己的小組獲勝,就要全面考慮問題,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學會了分工,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管理小組。
(5)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高。在開展合作學習期間,學生每天回家要復習當天所學知識,同時還要預習第二天要學的知識,學生學會了如何復習,如何預習,學會了如何歸納總結,學會了出單元測試卷,學生的自學能力明顯提高。
四、精心設計能夠誘發合作學習行為的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情出發,從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精心選擇安排合作學習的具體內容,準確把握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最佳時機。對于一些知識性、常規性的問題通過小組間學生的合作學習,予以歸納總結。在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出現爭議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和學生共同合作、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五、有效控制合作學習的時間和次數
盡管研究的證據都支持合作學習的實施,但誰也不提倡總是讓學生在小組內工作。仍然要留出時間讓教師來講解,保證學生有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時間。在大班額下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如果次數過多,時間過長,管理上會有困難,如果次數過少,時間過短,肯定達不到效果。所以,我們一定要精心篩選有合作價值的問題,一般控制在2-3次,合作時間一般控制在10-15分鐘。在合作前,必須留足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因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互動”必須建立在“個動”的基礎之上。個體的獨立思考使學生積累合作的“資本”,增強合作的“底氣”,杜絕大班額下有合作之形、無合作之實現象的出現。
六、建立對學生合作學習評價的有效機制
評價在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利用合作學習的教育也不例外。合作學習倡導“人人進步”的教學理念,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采取個人與小組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評價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課堂評價的導向作用,以學生自評與互評為主,把對個體的成績評價改為對團體的積分評價,對一個人的孤立考評改為把學生個體置于同類人的背景中進行考評。要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把自評、組員互評、組際評比、師評多重評價方式相結合。憑借這些評價方式,激發學生更有力的合作行為,充分發揮評價應有的教育功能。
總之,大班額下的小組合作學習要做到科學分組,教給技能,合理安排好合作的時間、次數和合作學習的內容,并通過有效的評價機制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學業成績得到普遍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