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求措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和社會更加注重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對小學語文的教育成果十分的重視,近年來新課程的改革方案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的涌現出來。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閱讀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方面,在新時代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們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對小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旨在加強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正處于不斷上升的時期,國家和社會對小學生教育的關注度與日俱增。語文學科作為我國的一門傳統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對小學生們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閱讀又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占據了小學語文的絕大部分內容,這就意味著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的工作者們應該重視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斷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并以此為跳板不斷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取向
1、培養小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在教師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們充分體會到語文課程的真正魅力和語文語言的真正內涵,使學生們進行積極的思考,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還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小學生學會使用學到的語言技巧,這就要求老師們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兩只小獅子》的閱讀教學時,教師通過給學生們提前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們回家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課文的初步閱讀,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就可以減少課堂導讀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們依據課文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運用課文中的語言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交流,在碰到不認識的生僻字時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這種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歡快的氛圍中還能夠學到語文知識,在閱讀中積累了更多的生活語言,學習了閱讀中的生僻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
2、提升小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
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目的不單單是為了教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這種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能夠有效引導小學生的行為更加符合規范,避免小學生做出不合時宜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能夠利用語文閱讀課文的內容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鴨子回家》的閱讀教學時,可以實現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課文的閱讀,在進行正是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到講臺上獨立完成課文的朗讀,體會課文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體味課文的內涵,在這種形勢下,學生們能夠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了解,體會到課文中主人公小鴨子的堅強勇敢的品質,在此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讓學生向文中的小鴨子學習,遇到困難要敢于面對,敢于解決,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2]。
3、培養小學生靈活的思維模式
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度,由于小學生們的身體和思維發育都不是很健全,教師們應該因材施教,引導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和探討,拓展自身的思維寬度,提高語文閱讀的能力,從而培養小學生靈活的思維模式。
例如教師在進行《大海的歌》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作者的真是情感,為什么文章的作者這樣來表達情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們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可以是海浪的嘩嘩聲,也可以是悠揚的海鷗鳴叫,在這種氛圍下讓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誦,學生就會情不自禁的在腦海中浮現出一望無際的海洋和廣闊蔚藍的天空,思緒隨著悠揚的音樂不斷上升,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此時教師要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理解課文的真正內涵,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提高自我判斷能力[3]。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引導小學生形成語文閱讀的基本意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是整個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對小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能夠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閱讀的基本意識,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這種閱讀基本意識,幫助學生們在對課文內涵有著一定見解的同時學會對課文的閱讀有著自己的思考內容,這個過程對小學生來說可能比較困難,因為小學生的生活閱歷還不夠豐富,需要教師對學生慢慢引導,慢慢培養小學生的基本閱讀意識,提高語文閱讀的鑒賞能力。
2、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
無論學習什么內容,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閱讀質量的提高本質上還是要看學生是否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培養的,只有學生從內心深處對語文的閱讀有興趣,才能使得閱讀教學工作取得相應的效果,但是一旦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即使教師進行強制性的灌輸也只會適得其反,對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會有什么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善于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提高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扮演、詩朗誦和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真正的對語文閱具有濃厚的興趣,自覺的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學習閱讀能力[4]。
3、創新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方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不斷發展,不能滿足課程標準的有關規定,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學生通常是處于被動的角色,只是單純的被灌輸相應的閱讀知識,這種閱讀方式固然可以使學生學到必要的閱讀知識,但是效率太低且缺乏靈動性,在新課改背景下進行閱讀教學要將學生看作是閱讀課堂的主體,教師們要引導學生自覺進行語文閱讀的鍛煉,摒棄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采用合適的閱讀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奠定學生今后的學習基礎。
總結:目前國家對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必須符合我國的教育現狀,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閱讀意識,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春花.探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8(29):52.
[2]周嘉芬.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課外語文,2015(06):87.
[3]李文潔.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J].快樂閱讀,2013(22):18-19.
[4]吳修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