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5月8日,由編劇高滿堂與導演毛衛寧攜手打造,殷桃、王雷、李乃文、帝莫西·謝爾蓋耶維奇等主演的現實主義年代情感劇《愛情的邊疆》在浙江衛視開播。該劇以一個女人的愛情史詩為主線,貫穿了近50年的時空,講述了北京廣播專科學校女大學生文藝秋(殷桃 飾)與同學萬聲(王雷 飾)、同事宋紹山(李乃文 飾)、蘇聯功勛播音員維卡(帝莫西·謝爾蓋耶維奇 飾)之間長達半生的曲折愛情故事。
劇集播出后,不少老一輩觀眾直呼感同身受,很多年輕觀眾也被劇中純潔的愛情所打動,在網上掀起話題討論。截至5月21日,微博話題#愛情的邊疆#閱讀量超過1.1億次。
從2002年執導《誓言無聲》開始,導演毛衛寧就一直堅持現實主義題材創作,而編劇高滿堂也始終高舉現實主義大旗,《闖關東》《溫州一家人》《老農民》等多部經典劇作的劇本都出自他手。兩人在創作方面的共識最終促成了這部《愛情的邊疆》,“我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毛衛寧說,早在2009年同在首爾電視節領獎時,兩人就相約要一起合作,但無奈各種陰差陽錯多次錯過,直到2016年才有了合作的機會。
原本有其他戲約在身的毛衛寧一個通宵就讀完了37000字的劇本大綱,并隨即給高滿堂發了一條長長的短信,表達了自己對這一作品的喜愛之情。毛衛寧告訴《綜藝報》,對導演而言,拍戲是否賺錢、是否辛苦都不重要,作品能夠真正打動他,點燃其創作熱情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被《愛情的邊疆》打動,是因為作品的“真實”,“這個作品里情感的表現方式,包括時代背景的刻畫都很真實,并不是為了所謂的戲劇高潮,或者人物關系戲劇性去做編造性的想象。”
不僅是文藝秋,劇中每個人物都有著各自的愛情觀和愛情選擇。毛衛寧表示,不同的觀眾從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人物關系上會得到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這種理解一定是因人而異的,我們不想站在道德的角度去告訴觀眾對錯。”在毛衛寧看來,作品雖然以文藝秋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但其實呈現了中國人從50年代到今天的情感變化及情感歷程,這些對于現在的觀眾同樣有所啟示,“劇集的后半部分寫了他們老年的部分,也寫了他們孩子的愛情故事,我特別希望有一部作品是通過普通人的生活來反映時代的變化。”同時,毛衛寧也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現在的年輕觀眾相信愛情。“你首先要相信才可能去追求對吧?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年輕人不相信愛情。我們想通過這樣一個愛情故事來告訴他們,這樣的愛情是真實存在的。”
《愛情的邊疆》故事橫跨半個世紀,主人公文藝秋幾經政治變革,丈夫也因中蘇關系破裂回歸蘇聯,但文藝秋始終選擇為愛堅守。毛衛寧表示,《愛情的邊疆》不僅僅是揭示時代帶給人們的苦難,而是想表達在苦難之下,人們對愛情以及生活依然抱有希望,“我不想把它拍成一個苦難的東西,這里面有很多溫暖的點。雖然歷經政治運動和年代變遷帶來的各種壓力,但是他們的生活態度是樂觀的、積極向上的。我希望這部作品能夠傳遞溫暖的力量,讓人相信堅守對愛情的信仰是會得到好回報的。”
當今的熒屏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現實題材作品,曾經感嘆現實主義越走越窄的毛衛寧欣慰于這幾年現實主義的回暖,“前些年娛樂化傾向過于嚴重,導致了現實主義的缺席。高滿堂曾經給我發短信總結這幾年的電視劇,有三氣,第一是陰氣,宮廷陰斗;第二是妖氣,鬼怪神仙俠;第三是粉氣,都市白領無病呻吟的愛情故事,這三種類型都不正常。我覺得他說的對,因此我一直呼吁現實主義不能缺席。”
“從去年開始,現實主義強力回歸,當然這也跟政府的引導有關系。”毛衛寧表示,在這股熱潮的推動下,很多高品質的現實主義作品脫穎而出,并在各種評選中斬獲大獎,“去年我是上海電視節評委會主席,從獲獎作品就能看到現實主義已經成為主流軍,這是一個好現象,需要繼續堅持。”與此同時,他也表示健康的行業業態應該“百花齊放”,并以去年白玉蘭獎海外劇評獎單元獲獎的穿越美劇《古戰場傳奇》舉例,“拍得好就應該獲獎,這與穿越劇無關。”毛衛寧認為,作品是什么類型當然重要,但怎么拍更重要,無論是穿越劇還是其他類型的劇集,都要具備自己的藝術追求。“你要讓觀眾看到你的藝術品位,哪怕觀眾得到的是娛樂、消遣,笑也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
對于目前現實主義創作質量良莠不齊的現狀,毛衛寧認為,現實主義是一種創作手法,更是一種創作態度,“用認真的態度來面對所要創作的題材,作品一定要有真實的人物故事和情感表達,能讓觀眾感受到你并不是在玩概念,這才是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