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宇
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別致的石拱橋點綴著碧波蕩漾的湖面,嫩綠的垂柳親吻著湛藍的湖水,各色的花朵肆無忌憚地綻放……漫步雍湖公園,什邡群眾臉上燦爛的笑容散發出堅韌、勇敢、積極、樂觀的氣息,宛若一朵朵幸福之花盡情盛開。
這正是什邡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勾勒出的美好畫卷。近年來,什邡積極順應群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期待,全面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均衡發展,公共服務能力比“5·12”汶川特大地震前有了顯著提升:基礎教育發展提質增效、醫療衛生水平顯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群眾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幸福感、獲得感日益增強。
?借力優質資源 打造特色教育
4月24日上午,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示范課正在北師大什邡附小展開。示范課的主講人名叫楊繼學,來自北京,是北師大附小副校長、高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示范課結束后,楊繼學還進行了題為《語文教學要把握好兩個根本》的專題講座,全場不時響起熱烈掌聲。
北師大什邡附小語文教師張潔,對這樣的示范課和講座深有感觸。“專家講示范課、開講座,為我們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啟發和借鑒。”張潔表示,近年來通過去北京“取經”和教育專家來什邡“送經”,自己在教學理論、實踐和管理水平上,都得到了較大提升。
誠如張潔所言,北師大什邡附小自2009年以來,分多批次輪流前往北京培訓,幾乎涵蓋所有學科、所有教師;同時,還有計劃地邀請北京教育界專家、名師前來“傳經送寶”。北師大什邡附小副校長曾祥勇表示,北師大什邡附小已成為中國教育學會實驗學校和北師大附小、北師大實驗小學“1+1”互聯學校,每月都有專家到校講學、每學期都有大型學術論壇和學生活動。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僅促進了學校教育特色的形成,也促進了教師個人事業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過去十年,什邡共計有120余人次前往北京參加教育培訓,北京專家前來什邡指導達200余人次,北京優質教育資源使用點達100個,覆蓋了中小學主要學科。
借力優質教育資源,什邡各學校也在積極探索具有鮮明特色的教育之路。在什邡雙盛中學校園內,各類書法作品成為最醒目的裝飾。雙盛中學將書法引入學校,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引導教師和學生同步進行專業的書法學習。如今,書法教育作為學校特色教育的支點,不僅成為雙盛中學德育的重要載體和美育的重要內容,也成為智育的調節與補充。2013年,雙盛中學被中國書法家協會命名為全省首家“蘭亭中學”。
這樣的特色教育探索,在什邡如雨后春筍。十年來,什邡已創建省級藝術教育特色學校3所,德陽市藝術特色學校5所,德陽市書法教育優秀學校18所,“一校一特色、校校有亮點”的格局正加速形成。
?建立協作平臺 提升醫療水平
“現在的醫療條件比以前真是好多了。”4月24日上午,記者在什邡市人民醫院見到市民林照興時,他感慨地說。林照興今年66歲,患心肌梗塞并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癥,心血管內科為他進行了冠脈造影和支架手術。目前他的病情已明顯好轉,正在辦理出院手續。
“以前我們科室做不了這樣的手術,患者只能前往成都就診。”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曾懿坦言。2010年以前,醫院心血管內科與呼吸科合在一起,幾乎只能做一些簡單的股動脈冠脈造影,醫療水平落后。2010年以后,什邡市人民醫院成立心血管內科,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等專業領先的醫院和方冬平等心血管專家的幫扶指導下,科室建設和醫療水平得以快速發展,如今已能做橈動脈冠脈造影、急診冠脈介入、心內電生理檢查射頻消溶、搭支架等診療和手術。曾懿表示,能夠獲得如此快速的發展,離不開與北京專業醫院的協作。
心血管內科的發展,成為什邡市人民醫院醫療水平提質的有力見證。什邡市人民醫院醫務科負責人表示,2008年以前,什邡市人民醫院僅有編制床位310張,在崗人員495人;如今已設置有床位600張,在崗職工845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76人,并成功創建為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從一個科室到一家醫院,再到一座城市,過去十年,什邡災后重建衛計項目143個,總投資7.42億元,總建筑面積16.7萬平方米,床位數由震前的1642張增加到2157張,并推動疾控、監督、婦幼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市、鎮、村三級服務體系全面升級,醫療服務水平和能力顯著提升。
?推進陣地建設 豐富文化生活
4月24日下午,雖然陰雨綿綿,氣溫驟降,但什邡市師古鎮紅豆村辦公室里的氛圍卻有些熱烈。師古鎮黨委、政府,紅豆村“兩委”和什邡嵐風文化有限公司,對即將舉辦的“師古·紅豆音樂嘉年華”正進行緊鑼密鼓的商討。
“這樣的文化活動,對于紅豆村而言,早已屢見不鮮。”紅豆村黨支部書記朱興發說,紅豆村因一棵千年紅豆樹而得名,“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村上將樹周圍設計為文化廣場,配套有月老祠、鴛鴦井、印心池等,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婚俗文化”活動場地,還為打造“中國婚慶特色村”奠定了堅實基礎。朱興發表示,這里不僅每年都舉行“紅豆音樂節”“雪茄文化節”“紅豆乞巧蘭月夜”等年度文化活動,每周也會組織群眾跳廣場舞、參加傳統文化學習班等活動。
這得到了紅豆村文藝業余宣傳隊隊長馬琴的印證。“我們文藝隊共有成員30余人,平日里會創作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歌舞、小品類節目為廣大村民表演。”馬琴說,今年以來,村上開展了“紅豆大舞臺 有夢你就來”的常態文化活動,不設門檻,村民都可以報名參加。每周有周賽,每月有月賽,到年底了還有年賽,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昨天,2018年‘書香德陽·全民閱讀暨什邡市全民閱讀活動就在鎮上南華宮舉行。”師古鎮黨委副書記孫小云說,師古鎮依托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南華宮,建有文化廣場、綜合文化站等場所,已然成為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
師古鎮群眾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僅是什邡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極大豐富的一個縮影。十年來,什邡舉行“百姓健康舞”“壩壩舞培訓推廣和展演”等培訓,參加群眾均過萬人次,扶持和指導民間文藝團體20余個、業余文藝隊伍10余支,建成國家一級文化館1個、國家一級圖書館1個、國家三級博物館1個、文化藝術中心1個,鎣華、師古等5鎮建成省級“綜合文化示范站”,并成功創建為“四川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
(責編:張微微)